- 年份
- 2024(3523)
- 2023(5030)
- 2022(4179)
- 2021(3594)
- 2020(2781)
- 2019(6522)
- 2018(6095)
- 2017(11259)
- 2016(6220)
- 2015(6768)
- 2014(6599)
- 2013(6482)
- 2012(6243)
- 2011(5576)
- 2010(5757)
- 2009(5311)
- 2008(5096)
- 2007(4581)
- 2006(4095)
- 2005(3750)
- 学科
- 济(29254)
- 经济(29235)
- 管理(19484)
- 业(13621)
- 中国(11347)
- 地方(11247)
- 环境(10724)
- 企(10103)
- 企业(10103)
- 方法(9042)
- 数学(7634)
- 数学方法(7584)
- 农(6871)
- 城市(6779)
- 划(6550)
- 学(5582)
- 业经(5429)
- 财(5323)
- 地方经济(5120)
- 发(5099)
- 规划(4961)
- 城市经济(4861)
- 环境规划(4764)
- 农业(4713)
- 资源(4403)
- 贸(4316)
- 贸易(4309)
- 和(4171)
- 易(4046)
- 制(3759)
- 机构
- 大学(87693)
- 学院(87363)
- 济(37066)
- 经济(36114)
- 研究(34383)
- 管理(33673)
- 理学(28575)
- 理学院(28127)
- 管理学(27730)
- 管理学院(27558)
- 中国(24943)
- 京(23217)
- 科学(20706)
- 所(16661)
- 中心(16173)
- 北京(15270)
- 研究所(15069)
- 财(14886)
- 院(13457)
- 江(13282)
- 范(13280)
- 师范(13211)
- 农(13153)
- 业大(12825)
- 财经(11927)
- 州(11092)
- 师范大学(11079)
- 经济学(11010)
- 经(10831)
- 农业(10208)
- 基金
- 项目(62003)
- 科学(49705)
- 基金(45501)
- 研究(44200)
- 家(39699)
- 国家(39409)
- 科学基金(34807)
- 社会(29977)
- 社会科(28546)
- 社会科学(28536)
- 基金项目(25012)
- 省(22727)
- 自然(22447)
- 自然科(21873)
- 自然科学(21869)
- 自然科学基金(21425)
- 划(20346)
- 教育(18889)
- 资助(17532)
- 编号(16803)
- 发(14502)
- 重点(14037)
- 部(13031)
- 成果(12709)
- 国家社会(12706)
- 课题(12326)
- 创(12154)
- 发展(11944)
- 展(11768)
- 创新(11501)
共检索到136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志宪 虞孝感 林丽
二十多年来,随着南京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城市环境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长江南京段、玄武湖、内秦淮河等三处地表水质的变化能充分反映南京市地表水质量的演变,其水质总体演变趋势良好,但也有波动,个别年份污染偏重;空气质量虽然越来越好,但空间差异明显,各类污染物污染程度逐步减弱,但污染物负荷系数差距甚大;环境噪声污染得到改善,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构成比例持续上升。调整工业结构,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改造,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控制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应是进一步改善南京环境质量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 环境 演变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肖惠 陈爽 秦海旭 管蓓
以事故风险个案评价原理为基础,从风险受体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内部风险源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时的最大影响半径,针对不同类型风险源的影响半径做空间分析得到区域风险等级,并结合自然和城市敏感区数据分析得到综合的事故风险分区结果。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内部多类型风险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入手,采用风险制图法评价城市事故风险,对本市数百家危化品单位、危废单位、涉重单位、高压走廊及天然气高压管道等涉及的风险源布局和影响半径进行分析,综合南京市城市用地布局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防范措施与优化建议,其分区结果对未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安全规划、布局选址及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学玉 黄丽莉
以我国现行的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为评价标准,利用住户的调研数据,对南京市生态住宅环境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住户生态住宅的环境质量比较认同;不同类型住宅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绿色景观型生态住宅的认同度最高,科技节能型生态住宅次之,非生态型住宅的认同度最低;生态住宅的室外环境认同度高于室内环境;生态住宅环境质量认同度在不同项目上分布不平衡。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生态住宅 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生,徐瑞祥,高中贵,彭补拙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文章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指标值进行预测,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的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预警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玲 王芳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发展质量 南京市 共享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玲 王芳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发展质量 南京市 共享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玉博 汪恒
关于开放条件下FDI环境效应的研究,关系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基于CopelanD-Taylor模型,将环境规制内生化于模型之中,分解并考察了FDI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理论分析表明:(1)FDI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2)FDI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为正,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且理论上存在FDI改善环境质量的门槛值。进一步地,文章选取二氧化硫浓度而非以往文献常用的污染物排放量表征城市环境质量,在地级市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现阶段FDI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耀武 胡智慧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地抑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呈现“绿色效应”;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间接效应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对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群和非城市群城市进行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的总影响效应优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通过产业升级发挥的间接效应更为显著。经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升级 环境质量 机制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保平 韩贵锋 余丽娟 谌斌
本文探讨了基于Mapinfo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思路,在明确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各个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评价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apin-fo的应用可以有效支持这一评价过程,它能够将数值计算与图形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直观、高效和易于操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耀武 胡智慧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地抑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呈现"绿色效应";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间接效应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对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群和非城市群城市进行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的总影响效应优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通过产业升级发挥的间接效应更为显著。经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升级 环境质量 机制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仲远
城市环境质量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质量组成,是指城市居民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环境质量。而城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则是描述和评价城市环境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因此,一个科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环境科学与管理将具有重要的实际与理论意义。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薇 徐逸伦
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体现,它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城市内部人居环境为研究尺度,从人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等公共设施因子作为评价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因素,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为基本生活圈和城市生活圈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南京市为例,定量评价城市内部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发现城市内部人居环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分异的特点,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有所差异,并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公共设施 可达性 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温鑫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研究从丰富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拓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两方面,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集成表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人口聚集、城市功能活力的新数据来源,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框架,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实现1km*1km空间格网下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城市活力的评价框架,丰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新的数据来源和可靠的数据质量为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2)与传统集约评价结果相比,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处于高度集约、中度集约、一般集约利用水平的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21%、63.20%、30.59%;(3)引入城市活力评价后,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由单一高值模式转向多组团共同发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凸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新城区。发展中的新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主城周边外围城区核心区内的土地利用也呈现较高的集约水平。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城市活力 评价 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