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9)
- 2023(18610)
- 2022(15273)
- 2021(14144)
- 2020(12247)
- 2019(28474)
- 2018(28050)
- 2017(54038)
- 2016(28923)
- 2015(32683)
- 2014(32552)
- 2013(32328)
- 2012(29729)
- 2011(26579)
- 2010(27000)
- 2009(25946)
- 2008(25198)
- 2007(22697)
- 2006(19801)
- 2005(18166)
- 学科
- 济(121657)
- 经济(121494)
- 业(101840)
- 管理(92929)
- 企(88566)
- 企业(88566)
- 方法(57195)
- 数学(47710)
- 数学方法(46984)
- 农(36993)
- 财(36496)
- 中国(34727)
- 业经(33952)
- 银(30587)
- 银行(30543)
- 制(30140)
- 融(29884)
- 金融(29881)
- 行(29234)
- 农业(25662)
- 务(25184)
- 财务(25115)
- 财务管理(25065)
- 地方(24387)
- 企业财务(23735)
- 贸(22089)
- 贸易(22069)
- 理论(22062)
- 学(21921)
- 易(21342)
- 机构
- 学院(414627)
- 大学(412200)
- 济(170132)
- 经济(166500)
- 管理(164011)
- 理学(140380)
- 理学院(138894)
- 管理学(136347)
- 管理学院(135595)
- 研究(133396)
- 中国(111371)
- 京(88762)
- 科学(81575)
- 财(81109)
- 农(73364)
- 所(67385)
- 中心(65084)
- 江(64340)
- 财经(63905)
- 业大(62372)
- 研究所(60816)
- 经(57939)
- 农业(57851)
- 北京(55897)
- 经济学(51894)
- 州(51544)
- 范(50064)
- 师范(49459)
- 院(48098)
- 财经大学(47237)
- 基金
- 项目(273174)
- 科学(215305)
- 基金(199130)
- 研究(196815)
- 家(173603)
- 国家(172110)
- 科学基金(148966)
- 社会(125107)
- 社会科(118595)
- 社会科学(118558)
- 省(107287)
- 基金项目(104779)
- 自然(97909)
- 自然科(95729)
- 自然科学(95697)
- 自然科学基金(94016)
- 教育(90333)
- 划(89924)
- 资助(82707)
- 编号(79792)
- 成果(63873)
- 重点(61406)
- 部(59804)
- 创(58772)
- 发(58396)
- 课题(54612)
- 创新(54496)
- 科研(52962)
- 国家社会(51557)
- 教育部(51225)
- 期刊
- 济(189068)
- 经济(189068)
- 研究(118708)
- 中国(83182)
- 农(66849)
- 财(66559)
- 管理(63781)
- 学报(63593)
- 科学(59405)
- 融(52345)
- 金融(52345)
- 大学(49060)
- 学学(46297)
- 农业(44452)
- 技术(38708)
- 教育(38155)
- 业经(32248)
- 财经(32205)
- 经济研究(29458)
- 经(27680)
- 业(25941)
- 问题(24727)
- 技术经济(22233)
- 统计(21377)
- 图书(19948)
- 策(19920)
- 版(19758)
- 理论(19721)
- 现代(19392)
- 商业(19338)
共检索到627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晓 宁昱西 强欢欢 吉倩妘
文章聚焦于南京主城区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立足"个体迁居"视角,以期对这一群体迁居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在把握样本迁居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首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其"居住空间融入度"和"居住条件演变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构建迁居模式的评估矩阵,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迁居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时空维度下对其迁居模式的演变进行层面解析和诠释。研究发现,尽管在不同时空阶段下样本呈现出的迁居模式演变轨迹不尽相同,但随时间推进,样本的迁居行为模式整体上是向更有利于其"市民化"的方向在演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吉倩妘 黄杰 祝贺 吴晓
以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宏观把握其社会经济及空间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线下购物的时空特征及典型时空轨迹。结果表明:(1)时间特征上表现为以低频购物为主;购物时段集中在上下班途中及休息日下午;购买低等级商品时对出行时间较为敏感,约为10 min;购买高等级商品时对出行时间不太敏感,多集中在1 h内。(2)空间特征上表现为购买低等级商品时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约为0.5 km,购物活动空间较为集聚;购买高等级商品对出行距离敏感性较低,购物出行空间较为分散。(3)时空轨迹上表现为单纯购物活动的购物场所及出行空间等级均较低,购物时长较短,购物时段的连续性在工作日要高于休息日;多目的购物活动的购物场所及出行空间等级则较高,购物时长较长,购物时段集聚度较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翔华 虞敏敏 左龙
本文以南京市实证调研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月收入、从事行业、居住类型、未来去向对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在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打分法确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资格,重点研究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佳丽 殷洁 罗小龙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中和桥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迁移特征,并梳理了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居留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包括技能性就业培训、廉租住房、医疗教育等需求。进而,本研究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从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教育医疗权益等方面提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岩 刘海燕
制度如何塑造政策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为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中观制度,探讨了制度塑造该政策的路径。结果表明:路径依赖的制度及关键节点造就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间断—平衡的演变过程;制度通过建构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赋予政策目标群体的不同权利和界定行为主体的利益范围塑造了政策模式。
关键词:
制度 公共政策 塑造路径 义务教育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传俭
解决好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其社会医疗保险应该以就业集中城市为切入点,结合其就业与流动特征,采取适宜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首先是储蓄式基金筹集模式提高其参保率并实现基金安全管理;其次是采取工伤、生育与医疗等3种保险相结合的小综合医疗保险模式,重点解决大病保险,允许储蓄基金异地购买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内药品;打破地域限制,实行输入地集中区域内统筹,并在适当条件下实行输入地与输出地异地定点医疗。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时空 陶迪
呼和浩特市是全国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我国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典型地区。选择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中人数较多的蒙古族进城务工人员,从国家通用语言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第一语言、语言文字熟练程度、使用频数、使用态度、语言文字提升意愿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的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对策:一是以做好语言政策宣传教育为基础,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认同力;二是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自觉力;三是以创新国家通用语言表达方式为途径,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认知力;四是以拓展城市国家通用语言公共服务为举措,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自信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樊秀丽 姜方华 张宗倩
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场域,两者交往互动形成的社会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土壤。本文以随迁子女为对象,通过田野研究的方式,回到"教育真实",以随迁子女的行为习惯养成为切入点,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乡土家庭文化与城市学校文化的冲突、家庭卫生习惯与学校卫生规范的脱嵌、家庭语言习惯与学校规范语言的差异四方面,对随迁子女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随迁子女而言,由于其家庭与学校场域的异质性非常强,如何使二者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非常必要且重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鲍国光 俞彩霞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的实践逻辑,即"尊重—平等—融合"内在机理的形成,并提炼出"和合教育"的实践原则,以实现两类学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为同类学校的幸福学校创建提供教育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文章选取了杭州、福州等9个属于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的城市,对1350名初二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从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三个维度考察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并且探索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的网络资源、社会闭合与社会融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的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对其社会融合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的认知程度、公平感知以及影响程度对其社会融合亦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在随迁子女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与社会融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异地高考政策 随迁子女 社会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周丽萍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习勇生
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也是教育政策有效落实的基础。当前,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在政策目标、准入政策和管理举措上进行了适度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目标过于趋同性和愿景化,缺乏可操作性;政策对象模糊,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明确;政策实施主体重心偏低,权责不清晰。为此,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即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设定具有操作性的政策目标、丰富政策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完善监督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慧宏 丁元耀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建立基于KSF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组合模型,为不同类别外来务工人员设计对应的社会保障套餐,并在椭球分布条件下给出模型最优组合的求解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先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专门调查,并结合全国已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义务教育公平 制度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小君 魏晓峰
本文利用大连市834名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采用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初期,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人力资本积累所引起的收入上升效应随着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培训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加强对农民的正规教育投资是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回报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进城务工人员接受政府信息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城市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与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城区为例
学校教育融合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基于交际人种志的研究
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性: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比较——基于中山市的实证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继续教育成本“协商”分担模式研究
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教育的个案探究——兼论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的启发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研究
南京市商贸领域的共同配送模式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
商业中心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空间模式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