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9)
- 2023(16925)
- 2022(14671)
- 2021(13825)
- 2020(11628)
- 2019(26700)
- 2018(26287)
- 2017(51033)
- 2016(27404)
- 2015(30650)
- 2014(30354)
- 2013(29644)
- 2012(27114)
- 2011(24136)
- 2010(23849)
- 2009(21578)
- 2008(20906)
- 2007(18074)
- 2006(15490)
- 2005(12906)
- 学科
- 济(109469)
- 经济(109254)
- 管理(78830)
- 业(74605)
- 企(62786)
- 企业(62786)
- 方法(54268)
- 数学(47012)
- 数学方法(46285)
- 农(29201)
- 中国(27213)
- 财(27173)
- 业经(24351)
- 学(24249)
- 地方(23579)
- 农业(19473)
- 理论(19119)
- 和(17998)
- 制(17899)
- 贸(17754)
- 贸易(17744)
- 务(17667)
- 财务(17568)
- 财务管理(17535)
- 技术(17490)
- 易(17158)
- 环境(17023)
- 企业财务(16650)
- 划(15429)
- 银(14009)
- 机构
- 大学(380053)
- 学院(378897)
- 管理(152792)
- 济(147332)
- 经济(144191)
- 理学(134297)
- 理学院(132750)
- 管理学(129953)
- 管理学院(129262)
- 研究(123738)
- 中国(89352)
- 京(81239)
- 科学(79552)
- 财(65937)
- 农(61952)
- 所(60711)
- 业大(59333)
- 中心(57102)
- 研究所(56005)
- 财经(54070)
- 江(53011)
- 范(50770)
- 北京(50623)
- 师范(50289)
- 经(49380)
- 农业(48519)
- 院(45631)
- 经济学(44185)
- 州(43623)
- 师范大学(40942)
- 基金
- 项目(273691)
- 科学(216452)
- 基金(200402)
- 研究(196040)
- 家(175482)
- 国家(174063)
- 科学基金(150774)
- 社会(125113)
- 社会科(118015)
- 社会科学(117983)
- 基金项目(106783)
- 省(106276)
- 自然(100250)
- 自然科(97979)
- 自然科学(97952)
- 自然科学基金(96151)
- 教育(90872)
- 划(90257)
- 资助(82533)
- 编号(78994)
- 成果(62274)
- 重点(61039)
- 部(59953)
- 发(57234)
- 创(56835)
- 课题(53892)
- 创新(52986)
- 科研(52700)
- 教育部(51556)
- 国家社会(51397)
- 期刊
- 济(152193)
- 经济(152193)
- 研究(104867)
- 中国(67978)
- 学报(62667)
- 科学(57316)
- 农(55173)
- 管理(53752)
- 财(49894)
- 大学(47810)
- 学学(45112)
- 教育(41077)
- 农业(38628)
- 技术(33298)
- 融(26557)
- 金融(26557)
- 业经(25630)
- 财经(25400)
- 经济研究(24722)
- 经(21748)
- 问题(20063)
- 业(19880)
- 图书(18867)
- 科技(18845)
- 版(18434)
- 资源(18015)
- 技术经济(18000)
- 统计(17961)
- 理论(17109)
- 策(16678)
共检索到52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京祥 陈浩
中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区建设,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典型的老旧住区、保障性住区的深入调研和对比研究,揭示了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绩效,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剖析了保障性住区社会空间问题的成因,对当前保障性住区的建设方式进行了反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仇白羽 谢红 张建坤 李灵芝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宜居性"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关键要素,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彻底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灵芝 张嘉澍 仇白羽 谷甜甜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选址偏远、老龄化高、低收入群体聚居"的先天特点使得养老设施的配置出现规模不足、功能欠缺、供需失衡等失效问题。为了优化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的配置,本文选取南京市"四大保障房住区"为例,融合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社会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剖析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高效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养老设施配置模型,以实现养老设施在规模与服务上均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以期缓解城市低收入老年群体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 养老设施 配置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菂 李进 王正
通过对2002年至2009年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空间特征及其与低收入群体居住空间、大规模拆迁安置等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初步探究了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远离就业、交通不便、服务设施差以及居住分异现象等,并从城市规划角度就相关空间发展政策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南京 保障性住房 空间布局 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虎
从当前我国职住关系变化的角度入手,首先探讨了职住平衡与城乡空间结构在因果联系、有效区域和结构构成三个方面的关系。然后,结合南京市江宁区的职住实际情况,认为其存在通勤人口数量巨大、职住服用地比例失调、城市内部功能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与现有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并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城乡统筹、职住平衡的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对江宁区的空间结构提出轴向多中心、综合城市、城乡职住单元、综合社区、快速公共交通发展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从"质"的层面实现江宁区职、住间的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建楠 曹有挥 程绍铂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以其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的作用表现突出。利用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据,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建国后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时空集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行业在空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中分布特征,但不同行业的集中程度有很大差别,其中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集聚特征最为明显,大多数行业集中半径均小于1km;同时,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有演化和迁移的现象,逐渐由老城区向外围地区特别是城市副中心推移,空间结构模式逐渐从单核心集聚模式到次一级中心集聚模式再向多核心集聚模式演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申明锐 赵晨
基于新时期中国乡村发展的问题与背景,学术界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这是从传统"乡村转型"概念的发展提升。乡村复兴强调彰显乡村发展自身的规律,注重当代城乡关系下对乡村独特社会、文化等价值的挖掘。方法上是依托城镇化的系统力量来促进和实现乡村自给与繁荣,从而在日渐趋稳、趋缓的城镇化态势下给乡村发展带来真正和长久的裨益。基于这样的价值立场,本文通过南京市高淳区武家嘴村、大山村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乡村经济、空间、文化等方面对乡村复兴这一深刻内涵进行实证演绎。文章认为,中国乡村复兴的主体路径应该遵循的是一个超越以往"乡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非线性转型过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建石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中国各城市正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区建设。但由于原有的城市空间资源或已被开发殆尽,导致全国很多城市的发展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通过新城(新区)的建设所带来的新的城市空间,这一举措正好打破了城市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国内过往已建设保障房项目空间布局传统做法的研究,分析了城市社会空间选址合理性对保障房居民及社会的影响,并结合对南京地区过往建设保障性住区项目入住居民的问卷数据分析,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及居住分异理论对现存问题进行反思。强调了城市新城的空间布局应着力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人口和配套设施的平衡、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个体和城市生活关系的平衡。并借鉴国...
关键词:
保障性住区 居住分异 空间选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晨歌 尹上岗
选取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的3 198个住宅小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克里金插值法、热点分析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研究住宅租金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南京住宅租金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模式,热点集聚区域分布在主城区,冷点集聚分布在3个副城。中心位势和交通位势对住宅租金起决定性作用,生活配套、餐饮配套、容积率、医疗设施和商务配套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管理住宅租赁市场、规范租赁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多环芳烃作为重要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选择南京市某一大型钢铁集团周边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进行调查,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解析,为该区域土壤PAHs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AHs总残留量范围为312.2~27580.9ng/g,且以4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单一污染物以芘、屈、荧蒽、苯并[a]芘、蒽、菲、苯并[a]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为主。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推测工业区的气体性排放物是本研究区域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大气沉降可能...
关键词:
地污染 多环芳烃 残留 源解析 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通勤 新城 南京 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俊杰 张建坤 刘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何作好保障房的物业管理,是一个既迫切又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保障房物业管理与一般商品房物业管理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保障房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当前形势下可行的保障房物业管理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准市场化模式"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保障房物管模式。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物业管理 模式 准市场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娟 黄春晓
新时期住房发展目标从"住有所居"转为"住有宜居"、城市更新由增量转为存量。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保障房进行调查研究,从选址建设趋势、住区空间特征和社会保障情况3个方面梳理20年来南京市保障房演化的绩效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政策和市场是影响空间和人群发展的核心因素。进而预测新时期保障房发展将以"精细化"管理和"微更新"为趋势,并从政策调整、规划设计、更新改造及社区营造过程对多方参与主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演化趋势 对策研究 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POE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
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基于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数据的测算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个案的研究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保护与复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窦村古村为例
人口老龄化与完善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以南京市为个案的研究
关于住房保障收入线确定的研究——以南京市配租型住房为例
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研究——基于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调研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
典型住区形态下的风环境评估——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典型就业中心职住关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