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4)
- 2023(11147)
- 2022(9757)
- 2021(9110)
- 2020(7848)
- 2019(18201)
- 2018(18192)
- 2017(34091)
- 2016(19089)
- 2015(21842)
- 2014(22264)
- 2013(21682)
- 2012(20428)
- 2011(18405)
- 2010(18714)
- 2009(17146)
- 2008(17113)
- 2007(15731)
- 2006(13542)
- 2005(12117)
- 学科
- 济(73051)
- 经济(72967)
- 管理(48474)
- 业(45553)
- 企(34255)
- 企业(34255)
- 方法(31021)
- 数学(27098)
- 数学方法(26808)
- 农(24286)
- 中国(19796)
- 地方(19533)
- 财(18810)
- 学(18418)
- 农业(16199)
- 制(16063)
- 业经(15132)
- 贸(12766)
- 贸易(12760)
- 理论(12726)
- 易(12205)
- 银(11871)
- 银行(11828)
- 和(11647)
- 行(11256)
- 体(11250)
- 务(11069)
- 财务(11031)
- 财务管理(10988)
- 环境(10974)
- 机构
- 学院(267822)
- 大学(266971)
- 济(100230)
- 经济(97569)
- 管理(96774)
- 研究(93051)
- 理学(81925)
- 理学院(80815)
- 管理学(79110)
- 管理学院(78614)
- 中国(71323)
- 科学(61221)
- 京(60345)
- 农(53386)
- 所(48861)
- 财(47966)
- 中心(44855)
- 江(44487)
- 研究所(44318)
- 业大(44311)
- 农业(42002)
- 范(38477)
- 北京(38150)
- 师范(38035)
- 财经(37177)
- 州(35196)
- 院(33762)
- 经(33428)
- 技术(31663)
- 省(31589)
- 基金
- 项目(176795)
- 科学(136250)
- 研究(128496)
- 基金(123964)
- 家(109223)
- 国家(108269)
- 科学基金(90904)
- 社会(76777)
- 社会科(72355)
- 社会科学(72333)
- 省(70889)
- 基金项目(66925)
- 划(60212)
- 自然(59911)
- 教育(59409)
- 自然科(58399)
- 自然科学(58378)
- 自然科学基金(57307)
- 编号(55001)
- 资助(50112)
- 成果(45519)
- 重点(40293)
- 发(38640)
- 课题(38634)
- 部(37823)
- 创(35963)
- 科研(34085)
- 创新(33680)
- 计划(33323)
- 大学(32692)
- 期刊
- 济(116089)
- 经济(116089)
- 研究(77965)
- 中国(59315)
- 农(47618)
- 学报(47352)
- 科学(41203)
- 财(39392)
- 大学(34603)
- 教育(34153)
- 学学(32176)
- 管理(31673)
- 农业(31557)
- 技术(24573)
- 融(23787)
- 金融(23787)
- 业经(19938)
- 财经(17581)
- 业(17392)
- 经济研究(17368)
- 图书(16452)
- 问题(15980)
- 经(15117)
- 版(15078)
- 资源(14418)
- 理论(12606)
- 技术经济(12490)
- 科技(12227)
- 业大(11839)
- 统计(11822)
共检索到409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 王慧 郑浩
人户分离群体是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研究的特殊群体和典型样本之一。以南京主城区为例,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依据,从三个层面探析了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特征:其一、在空间聚集方面,通过比重、密度等典型指标来表征人户分离群体空间的总体结构,并基于"密度指数"与"比重指数"的测度,将人户分离群体空间划分为三级聚集区;其二、在特征分布方面,从户籍、性别、分离时间、教育程度等方面来测度和图解人户分离群体社会属性的空间特征;其三、在交叉分析方面,则发掘了人户分离群体各项社会属性之间的不同关联性。最后,探讨了影响人户分离的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
关键词:
人户分离群体 空间 聚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佳 吴晓 胡智行 刘西慧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王慧 雷书雨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住区属性、区位条件、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4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南京市主城区房价整体呈现由主城西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的多组团模式;(2)主城区不同住房阶层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集聚特征,阶层间虽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隔离、对立或极化,但富裕阶层对主城优势资源和环境的剥夺现象显著;(3)各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住区属性的影响较稳定,区位条件的影响具有空间全局性,而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效应,即房价与设施空间距离的负相关性具有空间范围界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吴晓 强欢欢
依据2008年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和2007年南京市用地现状图,修正匹配得到南京市主城区各街道统计单元服务业、制造业及总的就业密度值,对城市就业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就业集聚指数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主城区总体和分行业的就业空间集聚区分布,并结合地统计方法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识别其就业中心。结果显示:南京市服务业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扇形放射"分布,形成了强集聚的单中心就业结构;制造业就业集聚区集中分布于主城南、北部边缘区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圈层+环带"结构,且主城范围内无就业中心;总体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放射+散点"分布,形成了单中心主导的就业结构,其分布格局与服务业类似,且拥有共同的就业中心,但相较于服务业,总体就业中心影响力较小;历史因素、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相互作用,是影响就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葛大永 张飞
本文通过对地处新老城交界、多个利益团体纠葛的苜蓿园地区发展现状问题和利益诉求的研究,明确高度管控、路权诉求、用地兼容、开发强度、设施配置是该片区控规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据此,笔者提出以"平衡多方权益的管控措施"为研究重点,以"资源共享、整体最优"为规划目标的精细化管控策略,分别构建了基于公众视觉与开发诉求平衡的临山单元高度管控、基于路权适度共享的慢行友好TOD体系构建、基于存量公益优先与增量适度弹性的用地兼容引导、兼顾经济效益与公众利益的增量用地强度研究和兼顾标准适宜与便捷可达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键性技术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吴晓
首先,基于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就业先导"和"非永久性"的特征,论述"就业地"口径分析农民工空间分异的必要性,并构建相应的因子分析指标。其次,基于2009和2015年课题组关于农民工就业信息调查数据,分析南京市主城区农民工就业空间分异的演变状况。结果显示: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人口特征状况、职业状况和移民特征三个主要因子对南京市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分异具有较大影响,并持续作用于农民工就业空间的分异状态。②用聚类分析法可分别将2009和2015年南京市主城区划分为7类农民工就业区和5类农民工就业区,前者呈现出"方向+圈层"共同主导的空间结构,后者则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就业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圈层间异质化而圈层内同质化的演变特征。最后,基于上述演变特征,提出基于差异化空间需求的农民工空间配套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强欢欢 吴晓 王慧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学手段,对2010年南京市主城区居住空间进行分异图解和定量分析,并与1999年的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南京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结构在保持一定扇形放射特征的前提下,正变得更加混合与斑驳,各类型的居住空间彼此夹杂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区位演替和变化,具体演化特征为住区的外延化与碎片化、人口的混合化与分异化以及就业的异质化与集聚化;而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包括城市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化、城市住房供应来源多样化及城市居民居住需求多元化。
关键词:
南京市主城区 居住空间分异 动态比较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帆 邱冰 万长江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评价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法整理出与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关系密切的评价因子,设计了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研究样本,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实验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回归方程表明:与其他7个评价因子相比,吸引力、整洁、美观、实用和安全5个评价因子与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满意度关系密切。在中观层面上梳理出了对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整体建设和优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其他城市均可采用该方法进行开放空间满意度影响因子的测定,分析结果可能因城市各自的特点而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琳 陆玉麒
以2007年1∶10000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基础资料,在ARCGIS 9.0软件支持下,提取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信息并把研究区公园绿地分为综合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带状公园绿地、专类公园绿地和风景林地5种类型,建立研究区公园绿地GIS数据库。在景观生态软件FRAGSTATS支持下,计算相应的景观生态指数,进行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单元特征分析和景观异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小美 熊怡清 张子昂
旅游散客化潮流中,充分利用地铁交通以缓解城市客流拥堵,对于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城市空间网络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探讨散客化背景下,地铁线路与站点在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发现:①地铁更适合市内短途自助游;②线路与站点的布局满足散客在老城区与过渡城区的自助游需求,但难以满足外围城区;③吸引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人口密集、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中介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浦口与六合交界的过渡城区,紧密度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鼓楼、玄武与秦淮交界的老城区;冗余度较大的站点位于过渡城区中走向较为曲折的地铁线路上。④中转站的吸引力、紧密度与冗余度普遍优于一般站,部分一般站中介力较高。据此提出建议:①外围城区开通地铁站点与景区间的公交专线;②旅游旺季增设旅游专列地铁,充分利用公交的分流作用;③配合使用非轨道交通,避免冗余地铁轨道,缩短行程;④将部分一般站升级为中转站,减轻热门线路压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帆 邱冰 万长江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评价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将中观层次的评价因子降维成开放空间规划所需的若干宏观因子,设计出了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宏观因子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研究样本,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出了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规划应着重考虑的3个宏观层面的因子:感知度、活力度和需求度,并以宏观因子得分为依据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归类,找出了样本间潜在的联系。实验过程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曹钟茗 孔宇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膑莲 翟国方 何仲禹 范晨璟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
住房负担 交通负担 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天邦 黄克龙 李剑波
研究目的:研究地价变动周期,为政府土地市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谱分析方法。研究结论:2014—2016年期间南京主城区商服和住宅用地地价波动周期相同,均为3年左右,两者变动方向趋于一致,但住宅用地地价变动幅度大于商服。政策建议:宏观调控应采取相应的反周期策略,尽可能地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危害,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促进土地价格稳定。
关键词:
地价 谱分析 周期 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
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都市圈为例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城市学区房价格时空效应——以南京主城区公办小学为例
基于开放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构建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例
社区O2O零售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