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5)
- 2023(6987)
- 2022(6178)
- 2021(5602)
- 2020(5071)
- 2019(12087)
- 2018(11866)
- 2017(23147)
- 2016(12947)
- 2015(14847)
- 2014(14996)
- 2013(14946)
- 2012(14002)
- 2011(12774)
- 2010(12875)
- 2009(12087)
- 2008(12120)
- 2007(11156)
- 2006(9689)
- 2005(8706)
- 学科
- 济(56123)
- 经济(56062)
- 管理(31205)
- 业(30705)
- 方法(27044)
- 数学(24328)
- 数学方法(24107)
- 企(23311)
- 企业(23311)
- 农(15635)
- 中国(14932)
- 学(13764)
- 地方(13413)
- 财(13212)
- 农业(10272)
- 贸(10081)
- 贸易(10079)
- 业经(9940)
- 易(9660)
- 制(9342)
- 和(8141)
- 环境(7876)
- 银(7512)
- 银行(7468)
- 融(7425)
- 金融(7423)
- 务(7379)
- 财务(7363)
- 财务管理(7336)
- 发(7331)
- 机构
- 大学(192339)
- 学院(189265)
- 济(76574)
- 经济(74812)
- 研究(70231)
- 管理(67945)
- 理学(58251)
- 理学院(57418)
- 管理学(56232)
- 管理学院(55895)
- 中国(51250)
- 科学(46863)
- 京(44970)
- 农(41448)
- 所(38015)
- 研究所(34835)
- 业大(33828)
- 财(33695)
- 农业(33282)
- 中心(31973)
- 江(29673)
- 北京(28825)
- 财经(26778)
- 范(25676)
- 师范(25315)
- 院(25169)
- 经(24254)
- 经济学(24013)
- 州(22854)
- 省(22199)
- 基金
- 项目(127594)
- 科学(98406)
- 基金(91956)
- 研究(86703)
- 家(82718)
- 国家(82079)
- 科学基金(68082)
- 社会(53642)
- 社会科(50770)
- 社会科学(50751)
- 省(49677)
- 基金项目(49426)
- 自然(46363)
- 自然科(45234)
- 自然科学(45212)
- 自然科学基金(44387)
- 划(43558)
- 教育(39679)
- 资助(38380)
- 编号(34372)
- 重点(29617)
- 发(28266)
- 成果(27994)
- 部(27978)
- 计划(26117)
- 创(25577)
- 科研(25424)
- 课题(24615)
- 创新(24076)
- 大学(23108)
共检索到27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山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城市化使城镇空间结构发生迅速的变化,并伴随着城镇形态的变化。城镇形态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城镇发展的方向、发展规模的变化,也反映了城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揭示了城镇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关系。对城镇形态的定量化研究不仅深化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化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包括城镇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优化和调控等。主要以南京市域城镇为案例,利用遥感技术的仿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提取2000年9月份南京Landsat TM影像上的城镇空间信息,并用定量的方法,对城镇形态进行度量、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分析了城镇形态形成的背景和机制。据此,为城...
关键词:
城镇形态 形态度量 形态分类 形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丽
由于城市规模扩张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双重冲击,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边缘区村落进行重构势在必行。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区位上,乡村经济与乡村空间的变动特征,以期为郊区城市化和郊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
边缘区 乡村空间 变动 重构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玉亭,何深静,李志刚
文章从时间地理学的研究角度,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方法,对江苏省南京市城市贫困群体的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群体在以家庭住所为中心、以家和街道空间范围为主体、比较狭小的时空间范围内从事各种类型的活动,且其日常活动在时间利用分布上非常零散和琐碎。这表明以住所为中心的居住区成为城市贫困群体安身立命的主要场所和生存空间,关注城市贫困群体,应该重视邻里社区层次的规划建设,为其营造和谐、稳定的日常生活空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严斌剑 范金 坂本博
本文以1991-2005年南京市各区县城镇的宏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南京城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效应。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南京城镇TFP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第二,技术进步与R&D资本存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城区、郊区、郊县的TFP增长呈层次性分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欣帅 黄伟 夏侯遐迩 袁竞峰 李启明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人口流动、产业集聚、公共资源配置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城市集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度和区域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2年南京市各区域及各区县城市集聚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各区域、各区县城市集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趋势与南京市基本相同;各区县的城市集聚和房地产业协调度调整过程和协调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
城市集聚 房地产业 协调度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俊杰 何隆华 陈杰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两个时相的MODIS 31波段数据,生成南京城市亮温场,分析了南京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两个时相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于MODI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实时免费接收政策使其用来动态监测城市热场是可行的。
关键词:
MODIS 南京 亮温 热场 城市热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诚 陈星竹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12个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南京市现有公交线路,从周边站点、公交线路、通达站点3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了南京市城市内部景区的公交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公交优势度与景区区位、景区大小存在较强的关系,位于城市中心且面积较大的景区公交优势度较高,其中公交优势度最高的是玄武湖景区,其次是钟山风景区和雨花台景区;城市边缘景区的公交优势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旅游公交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景区 公交优势度 评价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安,丁登山,沈思保,马永立
由参与游憩活动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构成城市游憩者。城市游憩者空间行为特征影响城市游憩设施和游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得基本数据,运用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特征,探讨不同动机的游憩者的活动空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颂梅 唐德善
近年来,南京市水价上涨,促使居民节水意识增强,但水价的连续上调,也影响了部分居民的承受能力。本文在着重分析南京水价的变化趋势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南京实行阶梯水价的可行性。
关键词:
水价 承载能力 社会公平 阶梯水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程茂吉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南京 区域分析 城市定位 空间布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莹 黄辉 叶忱 甄峰 王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受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居住空间已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基于2007年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南京都市区各研究单元居住密度,利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探讨居住密度分析方法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南京 居住密度 城市居住空间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刚 唐德善
边缘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中一种常用的模式之一,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和需要。文章分析了边缘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针对南京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南京市建设边缘城市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结构 边缘城市 南京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叠涵 陈江龙 袁丰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是城市空间功能演变的结果和空间表现,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是地理学经典研究领域。本文基于2003-2010年工业、商服、住宅用地微观出让数据,运用样带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市不同用途土地出让的时空演化及作用机制,着重探析"退二进三"和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新城发展等城市空间重构行为对土地出让区位、规模与土地投标租金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南京市土地出让的空间用途结构和地价分布符合Alonso经典竞租模式,但也呈现多中心城市的特征;主城区地价水平较高,以小宗、密集的商服与住宅用地出让为主,旧城改造对提升老城区地价具有明显作用;郊区开发区为工业用地出让的主要区域,由于地价受行政影响较强,工业用地地价被压低,在同一工业园区空间范围内投标租金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新城通过改善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引致大量土地出让和土地价值提升,呈现一定的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