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1)
2023(2664)
2022(2317)
2021(2129)
2020(1892)
2019(4371)
2018(4421)
2017(7722)
2016(4677)
2015(5121)
2014(4910)
2013(4840)
2012(4825)
2011(4341)
2010(4399)
2009(4190)
2008(4135)
2007(3516)
2006(3179)
2005(2692)
作者
(17431)
(14989)
(14524)
(13784)
(9146)
(7492)
(6484)
(6159)
(5626)
(5323)
(5313)
(5054)
(5019)
(4926)
(4857)
(4782)
(4486)
(4393)
(4297)
(4277)
(4215)
(3711)
(3707)
(3399)
(3386)
(3245)
(3213)
(3209)
(3192)
(3190)
学科
(12833)
经济(12820)
(8715)
管理(7673)
(6793)
土地(4709)
(4581)
企业(4581)
(4544)
方法(4436)
(3935)
土壤(3922)
数学(3764)
数学方法(3688)
地方(3599)
(3554)
(3546)
森林(3546)
(3537)
中国(3243)
生态(3102)
农业(3058)
环境(2886)
(2806)
资源(2740)
(2691)
业经(2355)
问题(2296)
(2218)
(2102)
机构
大学(64571)
学院(63900)
研究(30955)
科学(25717)
(25286)
中国(22805)
农业(20050)
(20004)
业大(19526)
(19386)
研究所(18255)
(17531)
管理(17264)
经济(17057)
理学(14337)
理学院(13973)
北京(13805)
管理学(13420)
管理学院(13320)
农业大学(13185)
中心(13079)
(13015)
(12750)
实验(12088)
(11915)
科学院(11819)
实验室(11571)
资源(11329)
重点(10951)
(10573)
基金
项目(49999)
科学(35620)
(35473)
国家(35253)
基金(34202)
研究(27301)
科学基金(26313)
自然(21276)
自然科(20662)
自然科学(20653)
自然科学基金(20233)
(18869)
基金项目(18674)
(18505)
科技(14538)
资助(14170)
计划(14067)
社会(13725)
社会科(12761)
社会科学(12753)
重点(12753)
(11102)
教育(10791)
专项(10684)
(10598)
科研(10485)
编号(9364)
(9363)
(9119)
创新(9028)
期刊
学报(25070)
(22331)
(21102)
经济(21102)
科学(19447)
大学(16961)
学学(16407)
中国(15268)
农业(14883)
研究(14676)
林业(9858)
(9113)
业大(8155)
资源(6713)
农业大学(5828)
(5694)
(5297)
科技(5246)
自然(5179)
管理(4924)
(4506)
金融(4506)
中国农业(4481)
业经(4380)
科技大(4138)
科技大学(4138)
教育(4026)
(3837)
自然科(3565)
自然科学(3565)
共检索到97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庄家尧  杨静  李垚  张金池  
土壤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水分的研究一直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领域的热点。表层土壤水分可能通过陆地-地表大气的反馈机制来调控地表水分分布过程(Kosheretal.,2003)。在中国黄土高原区,由于干旱缺水,广泛开展了植物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普遍认为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张晶晶等,2011;黄琳琳等,2011;梁超等,2011;颉登科等,2011)。在降雨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春林  张金池  庄义琳  周姣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分别在地下土壤5,15,30c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提高43.41%。2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延东  赵景波  邵天杰  邢闪  
【目的】研究青海环湖地区草原土壤水分运移与富集规律、土壤水分剖面分布模型、水分循环与水分平衡,揭示该地区土壤水库蓄水特点、土壤干层及其恢复条件,为该地区土壤水资源及草原植被保护、土壤水库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轻型人力钻连续4年采取600多个土壤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双环入渗法原位测定土壤入渗率,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粒度,采用负压计原位测定土壤吸力。【结果】青海环湖地区的土壤剖面水分分布较为稳定,不论旱季还是雨季,约65%的水分富集在0—0.4 m土层中,0.6 m以下土层水分严重不足。该地区土壤吸力为0.17—0.42 MPa,土壤田间持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云英   裴薇薇   王新   文焱斌   杜岩功  
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已开展的258个关于放牧对于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对中国草地0-3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的平均效应值为-0.111,降低幅度约10.51%,达到0.01显著性检验水平。放牧对表层土壤0-10 cm土层影响影响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平均效应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且放牧分别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影响作用最强。温度、降水量、海拔和土壤容重4种环境因子贡献率最大。放牧分别可解释93.90%、87.66%、90.64%的对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效应值变异。全球增温可能会显著降低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为了提升草地土壤含水量应采用轻度放牧制度。本研究为明晰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水分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永宏  刘贤德  张学龙  牛赟  赵维俊  刘炳芳  
为了探究祁连山区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论文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5种灌丛为对象,建立固定样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分层(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各灌丛类型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很大,由大到小依次为: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2)在小流域内空间尺度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庄家尧  葛波  杜妍  凡国华  常猛  张金池  仲兆林  
2012年1-12月,通过定位监测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林内外温湿度,探究林分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选取45 a树龄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作为对照组,在麻栎林、裸地样地中选择光照条件、土壤状况一致的试验点,使用Decagon自动气象站收集温湿度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季节、时间段进行均值检验。研究表明:(1)林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为U型,林内外温湿度日变化呈对称关系。(2)麻栎林处在生长旺季时,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于林外, 5-8月麻栎林降温作用最显著, 8月麻栎林增湿作用最显著。(3)从全年来看,麻栎林全年降温13 661.4℃,季节温度林内外差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较裸地全年相对湿度增加41 769.69%,季节相对湿度林内外差值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14:00温湿度变化相关性显著,全年气温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86 6x+1.207 6, R~2=0.972 3。全年相对湿度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1 8x+0.042 3, R~2=0.978 0。结合全年观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全年林内外温湿度变化不显著,夏季林内外相对湿度变化显著,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在中午时分麻栎林降温增湿作用较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红  方海东  刘辉  邓青春  史亮涛  舒成强  向卫  张斌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测定沟壑区不同土壤类型(燥红土和变性土)、不同季节(旱季和雨季)、不同草本盖度、模拟浇灌条件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具有差异性。燥红土表层土壤含水量小于变性土,二者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变性土含水量按幂函数微弱的衰减,而燥红土大体上呈波动性稳定;雨季土壤含水量大于旱季;高盖度草地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低盖度草地区,随光照强度呈现同步变化;模拟灌溉条件下燥红土与变性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左玉萍  贾志宽  
 采用秸秆与土壤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分解时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秸秆前期的分解,在土壤含水量为20.0%和15.0%的条件下,秸秆分解率在第10天分别为30.73%和14.01%,在第60天分别为52.90%和43.20%。同时,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水分,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并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加入秸秆组的土壤含水量在第50天比对照组高出5.41%,说明秸秆还田的保水、增墒作用非常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文标  冯静  陈立新  
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林隙及其周围郁闭林分内,通过网格法布点,于2010年7—9月使用TDR200测定中、小林隙I III层的土壤含水量。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及同一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利用surfer 8.0软件进行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并绘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分析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小林隙I III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斑块连接度增大。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林隙中心和近中心区域,并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面积扩大并向中心靠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慕康国  赵秀琴  曹一平  王敬国  
本研究表明,水分适度或充分供水时,种衣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在相对含水量为35%~45%,45%~55%,65%~75%,85%~95%的水分条件下,种衣剂处理在出苗率、生物量等方面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尤其在干旱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这种抗旱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种衣剂通过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减少丙二醛(MDA)的累积而实现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磊  杨俐苹  
【目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属性的关键参数。摸清不同机械组成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光谱变化并实现土壤含水量的定量预测,为农田水分的快速监测及土壤其他属性的定量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为控制获得不同粒级和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样品,确定室内土壤光谱测定的几何条件,采集不同土样的光谱特征并进行比较,按粒径等级利用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农田土壤含水量的光谱定量预测模型。【结果】土壤光谱反射率总体趋势是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其差异随着波长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在1 400 nm和1 900 nm的水分敏感波段随含水量增加光谱吸收深度也增加。但当含水量大于40%时,通过孔径为0.15 mm筛子的土壤样品(处理D-1),在350—1 240 nm光谱反射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升高,而1 240 nm以后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相对于将所有样本数据混合建立模型,分粒级建立的模型在细颗粒土壤中预测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样品越细模型在预测效果和稳定性也越好:最优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4.13%,决定系数R2=0.90。同时,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所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的影响,从而在预测效果和稳定性上也有所改善。【结论】土壤光谱随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都表现随含水量增加光谱反射率降低的特点,当含水量大于40%时,细颗粒土壤样本表现为在350—1 24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升高;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随着土壤粒径变小、样本量增大以及光谱数据归一化预处理而得到改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菊莲  夏丽芝  郑伟成  季国华  叶飞英  胡有金  陶月良  
为了明确伯乐树幼苗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伯乐树幼苗的形态学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40%时,不同处理之间的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40%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较高(P<0.05),而此时的表观光合速率、CO2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均最低(P<0.05)。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伯乐树幼苗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VLCP)、光饱和点(VLSP)、最大羧化速率(Amax)和羧化效率(RCU)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CO2补偿点(VCCP)和CO2饱和点(VCSP)均呈上升的趋势。100%与40%处理相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呈纯  黄贤贵  王琦  陈源  高慧颖  谢鸿根  
以7年生‘茂谷柑’果树及其所在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茂谷柑’果实的裂果率、纵横径、果皮厚度,并对果园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防止裂果.结果表明:‘茂谷柑’果实紧实,纵横径的快速增长及果皮的迅速变薄,是裂果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而果园土壤水分的亏缺和不规律变化,是诱发裂果的关键外部因素.无喷灌措施的自然条件下,裂果率可达到18%以上,裂果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使土壤含水量保持较均衡并在临界值之上,可有效防止裂果,裂果率可以控制在5.0%以下,极大地降低裂果的发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刘改秀  尹伟伦  王华芳  
以盆栽牡丹朱砂磊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羧化效率 (CE)、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及CO2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55%-40%)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20%)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牡丹光合作用的最适SRWC为70%左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郜森  王恩煜  朱昌伟  杨小振  房爱民  赵晓彤  马含月  张显  
[目的]研究在日光温室秋季滴灌栽培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6号”为材料,在甜瓜全生育期内,设置6个土壤水分处理,其灌水下限、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80%(T1)、65%~90%(T2)、65%~100%(T3)、75%~80%(T4)、75%~90%(T5)和75%~100%(T6),探究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甜瓜株高、茎粗、果实形态、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基于果实品质指标对各水分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伸蔓期外,不同水分处理对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室甜瓜株高与茎粗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处理除对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对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瓜质量和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影响显著。除V_C含量外,灌水下限相同时,上述指标随着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时,上述指标在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65%处理中的表现整体优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75%的处理。综合考虑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果实品质指标的表现,不同水分处理对甜瓜品质影响的隶属函数值排序为T3(4.85)>T6(3.00)>T2(1.95)>T5(1.82)>T4(1.26)> T1(1.20),且以T3处理果实产量与综合品质最高。[结论]陕西关中地区温室厚皮甜瓜在秋季全生育期植株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100%,在此条件下甜瓜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