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1)
2023(7637)
2022(6477)
2021(6064)
2020(5038)
2019(11789)
2018(11526)
2017(22309)
2016(12550)
2015(13701)
2014(13533)
2013(13390)
2012(12412)
2011(11131)
2010(11761)
2009(10879)
2008(11015)
2007(10149)
2006(9430)
2005(8542)
作者
(35774)
(29704)
(29271)
(28326)
(19077)
(13857)
(13464)
(11659)
(11278)
(10849)
(10184)
(9942)
(9648)
(9559)
(9426)
(9275)
(8873)
(8811)
(8645)
(8619)
(7575)
(7380)
(7228)
(6772)
(6756)
(6575)
(6452)
(6423)
(5948)
(5844)
学科
(45742)
经济(45700)
管理(43800)
(36487)
(31321)
企业(31321)
(16584)
方法(16368)
中国(16247)
数学(13746)
数学方法(13543)
(12515)
地方(12441)
(11643)
(11092)
(10958)
(10701)
财务(10670)
财务管理(10647)
企业财务(10141)
业经(9903)
(8690)
银行(8678)
(8185)
(8061)
(8040)
农业(7848)
税收(7755)
(7655)
贸易(7650)
机构
学院(169477)
大学(168762)
(68989)
管理(67799)
经济(67085)
研究(61050)
理学(55459)
理学院(54706)
管理学(53889)
管理学院(53500)
中国(49749)
(40858)
科学(37551)
(35961)
(31002)
(28424)
中心(28420)
研究所(27877)
北京(26928)
财经(26160)
(26087)
业大(24150)
(23725)
(23723)
(22787)
师范(22593)
(22047)
(20711)
经济学(19970)
农业(19713)
基金
项目(108050)
科学(85607)
研究(78506)
基金(78239)
(68433)
国家(67879)
科学基金(58455)
社会(48831)
社会科(46382)
社会科学(46370)
基金项目(41275)
(40845)
自然(38834)
自然科(37856)
自然科学(37851)
自然科学基金(37168)
(35780)
教育(35132)
资助(32534)
编号(31461)
成果(25897)
重点(24740)
(23845)
(23240)
课题(22967)
(21159)
科研(20503)
创新(19939)
(19739)
教育部(19634)
期刊
(84568)
经济(84568)
研究(55560)
中国(35867)
(28988)
管理(28083)
科学(25162)
学报(24008)
(21462)
(19346)
金融(19346)
大学(18937)
学学(17721)
教育(17060)
技术(14479)
农业(13740)
业经(13717)
财经(12770)
问题(12470)
经济研究(12413)
(11122)
现代(9788)
(9398)
(9063)
资源(8974)
林业(8876)
技术经济(8103)
城市(8076)
(7955)
(7892)
共检索到274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爽  詹志勇  
随着我国城市美化运动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森林日益受到学者、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城市森林学研究的进展 ,发现有关城市树木群落生长特征及树木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较少进行 ;根据对南京城市森林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城市树木树种构成集聚性明显而多样性较差、植株体量偏小、长势一般 ,城市扰动因子明显影响了树木的自然生长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市树木管理机构、措施及法规的剖析 ,指出我国城市树木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管理人员知识陈旧和管理法规纷繁复杂却难以相互衔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结合国外经验提出综合性树木种植规划及树木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现代化城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庄家尧  葛波  杜妍  凡国华  常猛  张金池  仲兆林  
2012年1-12月,通过定位监测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林内外温湿度,探究林分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选取45 a树龄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作为对照组,在麻栎林、裸地样地中选择光照条件、土壤状况一致的试验点,使用Decagon自动气象站收集温湿度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季节、时间段进行均值检验。研究表明:(1)林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为U型,林内外温湿度日变化呈对称关系。(2)麻栎林处在生长旺季时,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于林外, 5-8月麻栎林降温作用最显著, 8月麻栎林增湿作用最显著。(3)从全年来看,麻栎林全年降温13 661.4℃,季节温度林内外差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较裸地全年相对湿度增加41 769.69%,季节相对湿度林内外差值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14:00温湿度变化相关性显著,全年气温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86 6x+1.207 6, R~2=0.972 3。全年相对湿度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1 8x+0.042 3, R~2=0.978 0。结合全年观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全年林内外温湿度变化不显著,夏季林内外相对湿度变化显著,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在中午时分麻栎林降温增湿作用较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年华  王飞  
提出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六大指标体系,即道路交通快捷化、公用设施优质化、邮电通讯信息化、住宅设施舒适化、排水防洪标准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并提出相应的临界值。选择其中十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建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程可分三个阶段:1999~2013年为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阶段;2014~202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级阶段;2021~203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高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从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市场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莹  黄辉  叶忱  甄峰  王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受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居住空间已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基于2007年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南京都市区各研究单元居住密度,利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探讨居住密度分析方法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乾  徐旳  宋伟轩  
商业是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本文回溯了近百年南京商业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基于南京城市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其划分为近现代资本主义商业形成发展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商业波折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现代商业发展期,着重分析了3个阶段商业空间结构特征,总结南京城市商业中心的变迁规律和空间组织的特征,从社会制度和城市商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人口布局、城市商业结构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南京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陈雯  金志丰  
探讨了新时期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与机制。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在经济发展上,城郊结合部发展速度高于远郊县,但低于城区;在人口城市化上,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城郊结合部粗放发展。就拓展机制而言,认为当前南京城郊结合部的拓展主要是由城市向郊区分散发展的新战略、巨型工程的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力量的驱动。目前,快速发展的南京城郊结合部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用地粗放、城中村问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生态和开敞空间的侵占等。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城乡双轨体制造成的政策缺位和郊区政府的企业化行为。最后,对优化南京城郊结合部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彩霞  丁沃沃  
城市街廓界面形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动力和相关规定的影响,其中建筑退让道路规定是与界面形态特征最为相关的强制性规定。研究聚焦建筑退让道路距离规定,以南京市为例,在梳理主要规定条文、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选取案例,采用历史演绎、图示叠加和参数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街廓界面形态特征与建筑退让道路规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退让规定对沿街建筑位置控制有效的同时,却关联带来了参差不齐等形态问题。研究对于推进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特征的科学认知、基于形态的视角修订和编制相关法规、城市设计规定、塑造适居的城市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玉亭,何深静,李志刚  
文章从时间地理学的研究角度,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方法,对江苏省南京市城市贫困群体的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群体在以家庭住所为中心、以家和街道空间范围为主体、比较狭小的时空间范围内从事各种类型的活动,且其日常活动在时间利用分布上非常零散和琐碎。这表明以住所为中心的居住区成为城市贫困群体安身立命的主要场所和生存空间,关注城市贫困群体,应该重视邻里社区层次的规划建设,为其营造和谐、稳定的日常生活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轩  金桂香  吴鞠  孙鹏  刘畅  徐程扬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的参数、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林分结构的参数,对城市森林面积、L、LAI等参数与城市森林降温、增湿程度及温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规模和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有显著影响:1)城市森林温湿效应随林分面积增大而增高,61.67%的相对降温程度(d T)、69.44%的相对增湿程度(dRH)、55.63%的相对温湿指数(d THI)变化是由城市森林面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黄贤金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尤显严重与紧迫。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南京建设生态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发生量和组分,比较传统线形经济条件下和循环经济条件下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新型的垃圾处置系统是在传统垃圾处置系统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废物”→“废物处置”→“废物一体化管理”→“资源循环型管理”的层次体系。南京循环型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化和经济产业化两个子系统,资源化子系统的核心是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再循环利用;经济产业化子系统的核心是经济刺激、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等措施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明君  周志翔  王鹏程  覃婕  王燕燕  史梅容  
大型的城市森林绿地是城市生态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是武汉近郊最大的森林绿地。应用快鸟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森林景观的规划对策。结果表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分为林地、农耕地、苗圃地、水域、建设用地、墓地、荒地、草地和裸岩9个景观类型,263个斑块,其中林地最多,占总面积的36.56%,占斑块总数的8.75%,为景观基质,但对景观过程的控制作用不强。建设用地和农耕地斑块形状最为复杂,易造成人类活动干扰的扩散。林地成片分布,破碎化程度较低,连通性较高,有利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刚  唐德善  
边缘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中一种常用的模式之一,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和需要。文章分析了边缘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针对南京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南京市建设边缘城市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月静  
总结了当前全球城市转型的4个基本趋势,认为生态与可持续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ICT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创意功能提升与紧凑集约发展是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与经济共进人文与科技并举的"智慧南京"的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规划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