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9)
- 2023(4814)
- 2022(4189)
- 2021(3918)
- 2020(3292)
- 2019(7485)
- 2018(7435)
- 2017(13739)
- 2016(7743)
- 2015(8423)
- 2014(8298)
- 2013(8078)
- 2012(7281)
- 2011(6595)
- 2010(6790)
- 2009(6293)
- 2008(6233)
- 2007(5480)
- 2006(4797)
- 2005(4303)
- 学科
- 济(27444)
- 经济(27421)
- 管理(19802)
- 业(18812)
- 企(13115)
- 企业(13115)
- 方法(12379)
- 数学(11148)
- 数学方法(10987)
- 环境(10785)
- 险(10692)
- 保险(10599)
- 中国(8970)
- 学(8702)
- 地方(8146)
- 农(7782)
- 财(6828)
- 生态(6546)
- 银(6511)
- 银行(6498)
- 行(6127)
- 划(5930)
- 制(5930)
- 业经(5452)
- 融(5447)
- 金融(5447)
- 和(5238)
- 资源(5206)
- 农业(5127)
- 各种(4631)
- 机构
- 学院(103630)
- 大学(103039)
- 管理(39070)
- 研究(37816)
- 济(37569)
- 经济(36587)
- 中国(32846)
- 理学(32460)
- 理学院(31994)
- 管理学(31270)
- 管理学院(31112)
- 科学(27212)
- 京(26004)
- 农(20387)
- 所(20205)
- 财(19618)
- 研究所(18852)
- 业大(18272)
- 中心(18101)
- 北京(17428)
- 农业(16031)
- 江(15285)
- 财经(14980)
- 院(14615)
- 经(13570)
- 范(13431)
- 师范(13254)
- 省(12923)
- 州(12606)
- 科学院(12165)
- 基金
- 项目(75249)
- 科学(58870)
- 基金(54173)
- 研究(50827)
- 家(48638)
- 国家(48288)
- 科学基金(41022)
- 社会(31428)
- 省(30072)
- 社会科(29688)
- 社会科学(29674)
- 基金项目(29417)
- 自然(28545)
- 自然科(27727)
- 自然科学(27720)
- 自然科学基金(27137)
- 划(26185)
- 资助(22335)
- 教育(21038)
- 编号(19177)
- 重点(17862)
- 发(16583)
- 计划(16164)
- 部(15228)
- 科研(14993)
- 创(14730)
- 科技(14724)
- 成果(14232)
- 课题(14066)
- 创新(13977)
共检索到154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继洲 吴海旭 姜万 袁旭音 刘斌武
河道黑臭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研究其底泥中的污染物如有机质、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据此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城市黑臭河道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南京城区内8条典型黑臭河道,采集其表层底泥样品进行分析,测得其中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分别为0.75%~10.86%、0.05%~0.68%、0.04%~0.23%,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了它们较好的同源性,应用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发现,这3种污染物污染程度总体介于严重级与最低级之间,但氮磷的污染比有机质更为严重。底泥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r、Ni、Z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黑臭河道 底泥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徐建强 谢学俭 杨雪贞 晏培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关键词:
秦淮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疏浚 生态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可军 王建伟 方建林 朱捍华 黄道友
工矿企业为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系统研究其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涉重金属排放化工企业周边区域为对象,系统调查监测了沟渠底泥、水体以及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其对水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范围。结果表明,沟渠底泥、水体和耕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 mg/kg、5.20μg/L和1.22 mg/kg,其中底泥和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约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95和14倍。沟渠底泥和水体中Cd含量相关性系数达到0.84,均随水流方向总体呈递减趋势;以漫灌方式灌溉的沟渠下游耕地土壤Cd含量整体更高,推测沟渠受污染底泥为水体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风险评价显示,沟渠底泥中Cd呈极高累积风险和重度潜在风险;受底泥重金属影响,水体中Cd和Hg呈重度污染风险,耕地土壤Cd呈中度累积风险,Hg和Pb为轻度累积风险。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沟渠两侧及下游海拔低于46 m的耕地,面积约569 hm2。本研究为工矿企业周边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头防控和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亦龙 何品晶 邵立明
五里湖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为对其治理提供依据,在该湖区设置了4个采样点,对底泥的表层样、柱状样、间隙水样和上覆水体作了重金属和营养盐分布测试,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积累指数评价,五里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总体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根据超出背景值的倍数分析,五里湖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Cd>Pb>Hg>As>Cr。重金属含量表层(0~5cm)相对较低,第二层(5~10cm)和第三层(10~20cm)是主要的污染沉积层,这与底泥沉积特征是相对应的。表层底泥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7576~0.8...
关键词:
太湖 五里湖 底泥 污染特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陈蜀蓉 侯平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浦阳江流域浦江县城区段疏浚前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浦阳江干流及5条支流共采集24个底泥样品,以及生态清淤站的64个样本,测试了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铅(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并结合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比较各河段的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浦阳江流域疏浚前后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底泥在疏浚后,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疏浚前有了明显下降,普遍下降了1~2倍,但各样点重金属质量分数还是普遍高于当地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浦阳江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爽 詹志勇
随着我国城市美化运动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森林日益受到学者、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城市森林学研究的进展 ,发现有关城市树木群落生长特征及树木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较少进行 ;根据对南京城市森林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城市树木树种构成集聚性明显而多样性较差、植株体量偏小、长势一般 ,城市扰动因子明显影响了树木的自然生长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市树木管理机构、措施及法规的剖析 ,指出我国城市树木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管理人员知识陈旧和管理法规纷繁复杂却难以相互衔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结合国外经验提出综合性树木种植规划及树木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现代化城市...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树木调查 树木管理 南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学新 吴明 蒋科毅 贾兴焕
对杭州西溪湿地不同水体干扰和沉积过程干扰类型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研究,分析了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Cu、Zn、Cr、Pb、Cd、Hg和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措施和水体干扰类型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对底泥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底泥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除Hg和As外,其他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元素间的不同相关性指示底泥污染物的多种来源。Zn和Cd在底泥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壤...
关键词:
西溪湿地 重金属 影响因素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音 刘冰 陈颖 沈志勇
河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既反映了不同的来源,又显示了污染水平。选择太湖周边具有不同污染源特征的漕桥河、梁溪河和大浦河,针对水体、悬浮物、沉积物3种不同介质,研究其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化。微量元素特征及变化分析表明,3条河流整体上磷的含量较高,金属元素在城镇和工业区河段较高。元素主成分分析显示,接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的河流,主成分组成差别明显。元素特征对比值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元素对的变化并不一致,不同河道大体反映了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的特点;分配系数KD值的大小顺序为Fe>Al>Zn>Cr>Ni>K,多数元素的KD值都是漕桥河最高,梁溪河最低,Zn的KD值则是大浦河最高,漕桥...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河道 沉积物 悬浮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宇峰 原志华 廖世芳
在咸阳市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0个,包括交通主干道路两侧、城市公园、住宅小区、工矿企业周边区域4类典型功能区。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Cr(铬)、Cu(铜)、Ni(镍)、Pb(铅)、Zn(锌)5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污染指数评价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咸阳市土壤中Cr、Cu、Ni、Pb、Zn 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11、26.91、29.81、38.26、90.94mg/kg,均超过陕西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不同城市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2)从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除重金属Pb在城市公园为中度污染外,其余元素在不同功能区及整个咸阳市均为轻度污染;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来看,不论是咸阳市还是不同功能区,其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均属于轻污染。(3)不论是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还是单个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咸阳市及不同功能区都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且重金属Pb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大(37.56%)。(4)5种重金属(Cr、Cu、Ni、Pb、Zn)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均很小;人体(儿童和成人)暴露土壤中,Ni的综合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明显高于下限值,而Cr的综合致癌风险则是显著的;人体(儿童和成人)暴露土壤重金属而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摄入和皮肤接触。
关键词:
表层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咸阳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文松 汪玥 黄观超 李婷 王文洁
河道黑臭化问题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已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皖江城市(芜湖)黑臭水体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和潜在的来源,选择保兴垾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采集和室内分析,并结合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河道内重金属呈现Fe>Zn>Mn>Cr>Cu>Cd的大小特征,均显著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富集最明显。除了Cd,其余5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出雨季期大于旱季期的特征。(2)形态研究表明,雨季期重金属倾向于从颗粒物表面解吸释放到上覆水中,且各重金属残渣态占比上升。(3)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MRI)结果表明,Cd污染生态风险占总污染生态风险的绝大部分(贡献率>90%),应重点解决Cd污染。(4)源解析结果表明,Zn、Cu和Cr受周边工业活动的影响,Fe和Mn主要是受自然源和工业源的混合影响,Cd最有可能受到区域农业面源的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庄家尧 葛波 杜妍 凡国华 常猛 张金池 仲兆林
2012年1-12月,通过定位监测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林内外温湿度,探究林分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选取45 a树龄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作为对照组,在麻栎林、裸地样地中选择光照条件、土壤状况一致的试验点,使用Decagon自动气象站收集温湿度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季节、时间段进行均值检验。研究表明:(1)林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为U型,林内外温湿度日变化呈对称关系。(2)麻栎林处在生长旺季时,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于林外, 5-8月麻栎林降温作用最显著, 8月麻栎林增湿作用最显著。(3)从全年来看,麻栎林全年降温13 661.4℃,季节温度林内外差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较裸地全年相对湿度增加41 769.69%,季节相对湿度林内外差值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14:00温湿度变化相关性显著,全年气温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86 6x+1.207 6, R~2=0.972 3。全年相对湿度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1 8x+0.042 3, R~2=0.978 0。结合全年观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全年林内外温湿度变化不显著,夏季林内外相对湿度变化显著,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在中午时分麻栎林降温增湿作用较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慧敏 高凌颜 刘敏超
采集天沙河表层沉积物,检测其中Cr、Ni、Cu、Zn、Cd和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NI)、地累积指数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基准法(SQGs)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鉴于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一致,杜阮河段、白沙河段及天沙河上游污染较严重,天沙河中下游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就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而言,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Cd和Cu污染较严重,其次是Zn、Ni、Pb、Cr;而采用SQGs...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经祥 栗斌 郑海粟 刘金林 吴庭健 刘富财 张晟曼 何培民
为研究苏州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于2020年5月开始,对苏州古城区主要河道23个断面的大型水生生物及水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年监测,分析其理化因子时空分布差异,并探讨与大型水生生物相关的影响因素,体现苏州河道恢复程度。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与氨氮在不同月份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总氮和总磷在不同月份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期间苏州城市河道中共检出5种沉水植物,1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7种鱼类。其中沉水植物辛普森指数最高,结构最均匀,各断面中沧浪亭桥玛格列夫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有无沉水植物分组间流速呈显著性差异,总氮、氨氮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有无的河道在流速、水深、透明度和溶解氧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按是否存在鱼类对比,水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冗余分析(RDA)结果也表明,氨氮、水温、溶解氧和透明度是影响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分布的主要水质指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文奖 侯平 张伟 梁立成 俞飞
为揭示温州鳌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采集该河流的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合计31组,共62个样品。样品经处理后使用光谱仪X-MET 7000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使用土壤背景值、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评价法分析其中的重金属铬、铜、锌、镍和铅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除铅外,河岸土壤与表层底泥中的其他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温州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0.05),海口涌潮河水回流是主要原因,而底泥中镍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岸边土壤(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