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2)
- 2023(11216)
- 2022(9904)
- 2021(9452)
- 2020(7938)
- 2019(18505)
- 2018(18571)
- 2017(36226)
- 2016(19648)
- 2015(22227)
- 2014(22104)
- 2013(21900)
- 2012(20062)
- 2011(18093)
- 2010(18159)
- 2009(16588)
- 2008(15891)
- 2007(14014)
- 2006(12384)
- 2005(10660)
- 学科
- 济(80098)
- 经济(80007)
- 业(60075)
- 管理(53027)
- 农(47048)
- 企(39010)
- 企业(39010)
- 方法(33895)
- 农业(31294)
- 数学(29581)
- 数学方法(29290)
- 业经(21204)
- 中国(20204)
- 财(19243)
- 地方(17906)
- 学(16126)
- 制(15027)
- 贸(12900)
- 贸易(12895)
- 技术(12697)
- 易(12507)
- 环境(11920)
- 发(11915)
- 理论(11482)
- 策(11315)
- 和(11284)
- 体(11281)
- 农业经济(10731)
- 教育(10478)
- 划(10458)
- 机构
- 学院(274556)
- 大学(273462)
- 管理(114209)
- 济(110145)
- 经济(107842)
- 理学(100002)
- 理学院(98966)
- 管理学(97470)
- 管理学院(96977)
- 研究(90244)
- 中国(67731)
- 农(61518)
- 京(60056)
- 科学(56610)
- 业大(48150)
- 财(47798)
- 农业(47008)
- 所(44911)
- 中心(41862)
- 研究所(40901)
- 江(38849)
- 财经(38114)
- 北京(37900)
- 范(35664)
- 师范(35412)
- 经(34903)
- 经济管理(31900)
- 院(31736)
- 州(31422)
- 经济学(30744)
- 基金
- 项目(192418)
- 科学(151110)
- 研究(143816)
- 基金(139309)
- 家(120164)
- 国家(119075)
- 科学基金(102778)
- 社会(89935)
- 社会科(84794)
- 社会科学(84772)
- 基金项目(75578)
- 省(75359)
- 自然(66274)
- 自然科(64657)
- 自然科学(64645)
- 教育(63610)
- 自然科学基金(63462)
- 划(62580)
- 编号(60843)
- 资助(56082)
- 成果(48555)
- 部(42617)
- 重点(41885)
- 发(41600)
- 课题(39836)
- 创(39776)
- 创新(37001)
- 科研(36321)
- 国家社会(36146)
- 教育部(36111)
- 期刊
- 济(124692)
- 经济(124692)
- 研究(79854)
- 农(63943)
- 中国(52298)
- 学报(43955)
- 农业(43657)
- 科学(40907)
- 管理(36534)
- 大学(34189)
- 财(33899)
- 学学(32159)
- 教育(28470)
- 业经(25659)
- 融(23259)
- 金融(23259)
- 技术(22651)
- 业(19785)
- 问题(17562)
- 财经(17188)
- 经济研究(16873)
- 图书(14900)
- 版(14436)
- 经(14417)
- 农业经济(14219)
- 科技(14036)
- 理论(13980)
- 农村(13799)
- 村(13799)
- 技术经济(13354)
共检索到396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焱 李精华
中国近代的农会出现于清末,但其作用是有限的。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也认识到农会的设立对其在农村基层的统治有着重要作用,先后通过颁布修改有关农会方面的支持法规来倡导在全国各地农村建立各级农会组织。但由于没有切实考虑到当时农村的实际,未能从实质上对农村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因而农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被南京国民政府当作基础统治的工具。故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会立法对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渐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农会 农会立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焱 张建华
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危机日趋严重。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农业推广立法,颁布了农业推广法规,建立了农政机构和推广组织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出现新的气象,指出了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因一系列负面因素存在,宏大的政策规划与具体成效之间相差甚远。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农业推广立法的利弊,都为当代中国的农业推广立法提供了历史借鉴。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立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罡
略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高等教育立法李罡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至1949年覆亡的38年间,正式制定和公布了许多种教育法规,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纵向和横向的教育法规体系。本文主要选取从1927年国民党宁汉政府合流形成统一的国民政府至1937年抗日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婧
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古典自然法学的立法思想,转以"社会立法"为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银行法》、《中央银行法》及多部银行监管法,以实现金融统制。这些立法实践,促使银行立法技术的成熟、金融管理的法制化,实现了银行法形式上的现代化。但由于受立法目的及其它因素的局限,国民政府银行法内容超前,未取得良好的立法效益。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银行立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启耀
南京政府前期,统治山西的阎锡山政府曾在农村地区实施"村制"改革,产生过一定影响。在近代中国农村社会不断衰败的过程中,山西的农村和农业曾出现过一定程度的短暂复兴。但由于阎锡山政府的军阀本质和持续不断的军阀战争,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山西农村社会陷入了贫困破产的境地。通过揭示这一时期山西农村社会的面貌并对当时山西农户收支状况、生活状况和债务状况的深入研究,清晰再现了抗战前十年山西农民陷于贫困甚至濒于死亡的真实生活状况。
关键词:
山西 南京政府前期 农户生活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张寅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厅长是主管一省教育事业之最高长官。考察该时期教育厅长群体,就选任资格而言,教育厅长基本符合法定的"对党国有特殊功劳"、"学识"、"经验"三项标准;教育厅长的任命方式极为多样,远远超出法定的任命方式;在地方政局不稳、党政派系冲突不断、学界派系斗争重重等因素制约下,教育厅长的任期颇为短暂,这对各省教育事业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教育厅长 省级教育行政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表和其它史料 ,考察 1 92 7— 1 937年期间的整体演变状况 ,指出这期间被称为近代中国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的全面衰落。第二部分进而分析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其角色定位的改变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是要建立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 ,钱庄业因为自身的传统和特点 ,成为被南京政府改造收编纳入银行业中进行管理的对象。这种金融政策下新的角色定位 ,是直接导致这期间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并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钱庄业 银行业 南京国民政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冉春
作为留学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管理主要受留学教育整体政策引导,同时亦为其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制约。而经费管理的举措是否科学有序,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留学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历史角度着眼,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情况加以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相关决策实施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公派留学 经费管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功群 王倩
山东省是晚清时期兴办实业教育较早的省份之一,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山东的职业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山东省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以往山东职业教育的混乱无序以及战后山东的恢复建设,开始着手对职业学校进行整顿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服务于山东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海涛 徐建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对发展蒙藏教育极为重视,在教育部内特设蒙藏教育司,与蒙藏委员会共同负责筹划蒙藏地区教育发展和行政管理。它们在国民政府初期,共同制定了《蒙藏教育实施方案要目》等纲领性文件,并且调查了蒙藏地区教育现状、督促蒙古地区兴办教育。蒙藏委员会整顿了蒙藏学校,并筹备建设南京、康定等几所蒙藏专门学校,还保送了大量的蒙藏籍学生入大中院校就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书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经费紧张,民教机关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民众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势下,图书馆界有识之士发出"将学校图书馆公开"的倡议;国民政府也多次颁布相关法规,倡令学校图书馆公开,以增加社会教育功效。面对时代呼唤,各级学校图书馆积极响应,通过开放阅览、举办图书展览、兼办民众图书馆等路径,将本校图书馆公之于众,收效良好。
关键词:
学校图书馆 社会公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英兰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之一,1933年1月~1936年6月,胡汉民在广州创办了《三民主义月刊》,公开针砭时政。其中有关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论文十余篇,抨击南京政府依靠国联制日、求助列强抵御日本、国际合作外交以及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提出一系列抗日外交主张,即从直接交涉到武力抗战。并指出“降日是绝路”,抗日“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胡汉民既有借抗日而反蒋的目的,也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立场,颇有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胡汉民 南京政府 对日外交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普森 王国华
从1927年4月到1937年底的近五年中,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29种计104000万元的内债,笔者曾撰专文进行阐述与分析。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从整理内债,暂缓债务支付和压缩军费等措施,勉力维持预算平衡,未发行内债。但是从1933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又自接连大举内债。本文拟讨论1933—1937年间的内债情况,并对1927—1937年间的内债发行作一点总的详述。 一、1933—1937年内债发行情况 财政部长宋子文在1932年整理公债时,曾口头承诺四年之内不再发行新内债。但是,不到一年又自食其言,不得不依赖发行内债来支撑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