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4)
- 2023(6792)
- 2022(5728)
- 2021(5386)
- 2020(4469)
- 2019(10298)
- 2018(9946)
- 2017(19339)
- 2016(10563)
- 2015(11820)
- 2014(11691)
- 2013(11275)
- 2012(10484)
- 2011(9525)
- 2010(9646)
- 2009(9269)
- 2008(9304)
- 2007(8465)
- 2006(7642)
- 2005(7316)
- 学科
- 济(37016)
- 经济(36931)
- 管理(36133)
- 业(28921)
- 企(25658)
- 企业(25658)
- 制(20869)
- 银(18222)
- 银行(18076)
- 行(16805)
- 财(16170)
- 方法(14098)
- 度(12278)
- 制度(12247)
- 数学(11981)
- 数学方法(11861)
- 中国(11456)
- 融(11161)
- 金融(11159)
- 体(10606)
- 业务(9637)
- 体制(9200)
- 业经(9092)
- 农(8928)
- 银行制(8382)
- 务(7884)
- 财务(7864)
- 财务管理(7835)
- 财政(7570)
- 企业财务(7477)
- 机构
- 大学(146118)
- 学院(142838)
- 济(62340)
- 经济(61049)
- 管理(55027)
- 研究(49232)
- 理学(46040)
- 理学院(45509)
- 中国(45425)
- 管理学(44974)
- 管理学院(44676)
- 财(36094)
- 京(34273)
- 财经(26796)
- 科学(26283)
- 经(24335)
- 所(24045)
- 中心(23467)
- 江(22638)
- 北京(22342)
- 银(21574)
- 农(21528)
- 研究所(21117)
- 银行(20702)
- 经济学(20311)
- 财经大学(20150)
- 行(19283)
- 经济学院(18225)
- 业大(18180)
- 院(17934)
- 基金
- 项目(91620)
- 科学(72967)
- 研究(68718)
- 基金(68709)
- 家(58594)
- 国家(58154)
- 科学基金(50609)
- 社会(46115)
- 社会科(43819)
- 社会科学(43810)
- 基金项目(35846)
- 省(33011)
- 教育(30911)
- 自然(30852)
- 自然科(30111)
- 自然科学(30105)
- 自然科学基金(29596)
- 划(28849)
- 资助(27719)
- 编号(26526)
- 制(23794)
- 成果(23242)
- 部(21287)
- 重点(20644)
- 国家社会(19801)
- 创(19304)
- 发(18947)
- 教育部(18885)
- 课题(18718)
- 性(18594)
共检索到23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婧
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古典自然法学的立法思想,转以"社会立法"为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银行法》、《中央银行法》及多部银行监管法,以实现金融统制。这些立法实践,促使银行立法技术的成熟、金融管理的法制化,实现了银行法形式上的现代化。但由于受立法目的及其它因素的局限,国民政府银行法内容超前,未取得良好的立法效益。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银行立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子侠 王海凤
晚清政府即有将西方学位制度移植中国的设想,但因种种原因,设想并未实现。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教育界人士及各大高校皆对学位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开始将其引入中国的学制设计之中。因时代的局限,除学士学位外,研究生层次的学位并未付诸实践。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为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历经六年的反复商榷,最终形成了学士、硕士及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就三级学位的授予言之,学士学位的授予得以顺利进行,硕士学位的授予因受战争影响而有所迟缓,博士学位的授予则一直处于束之高阁的状态。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慧宇
将国家财政划分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确定两者的财政收支范围 ,是西方现代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晚清之后 ,这一思想传入中国 ,1 92 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希图通过这种手段来整理财政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最高准则。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央地方税的划分准则虽不十分妥善 ,但已具备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外壳 ,是中国财政史上一大进步。在实践中 ,这一政策因中央、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要求 ,其效果并不理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宇
国家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是一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国民政府时期,随着中央银行实力的逐渐强大和职能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也渐趋强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非常条件下特殊的经济和金融需求,使国民政府在实施战时金融管制中尤其重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建设,由此也促使了中央银行制度走向完善,对于抗战胜利的取得意义重大。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亦有其局限。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畅童娜
大多数地方银行在国民政府时期步入正轨,成为当时初兴的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剂地方金融、服务地方财政、发展公用事业为宗旨。上海市银行是少数运营较为成功的地方银行之一,其兼具官办和商业双重性质,不仅发挥了财政金融的主要职能功效,而且衍生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及民生救济等职能功效,对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并作出上海市银行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的历史评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畅童娜
大多数地方银行在国民政府时期步入正轨,成为当时初兴的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剂地方金融、服务地方财政、发展公用事业为宗旨。上海市银行是少数运营较为成功的地方银行之一,其兼具官办和商业双重性质,不仅发挥了财政金融的主要职能功效,而且衍生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及民生救济等职能功效,对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并作出上海市银行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的历史评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抗战爆发前 外国在华银行 相抗 扩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柯伟明
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变是近代中国税收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一个引自西方的现代工商税,营业税本应由政府设立征收机关直接查征,但在其征收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税制的烙印。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商人团体代征和包征大行其道,到逐渐由政府收回税权,实行直接查征,并辅之以县政府及其他单位代征,再到混合式的简化稽征。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变迁是政府在降低征税成本、减少征税风险理念下,根据自身控制力变化与商界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了中国在税收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临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的是政府针对国有企业经营性收支的计划,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其核心内容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并使用国有资本的转让、分配收益。而从历史上看,半个多世纪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已经实行了类似的经营预算制度。本文即以档案资料为据,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有企业经营预算中的制度规定、资本形成以及国有资本的收益及其分配,作一大概的论述。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营预算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