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1)
- 2023(11781)
- 2022(10549)
- 2021(9945)
- 2020(8339)
- 2019(19220)
- 2018(19170)
- 2017(37053)
- 2016(20447)
- 2015(22628)
- 2014(22589)
- 2013(22301)
- 2012(20487)
- 2011(18389)
- 2010(18277)
- 2009(16476)
- 2008(15878)
- 2007(13764)
- 2006(11877)
- 2005(10321)
- 学科
- 济(75918)
- 经济(75831)
- 管理(57878)
- 业(53759)
- 企(45299)
- 企业(45299)
- 方法(36956)
- 数学(31786)
- 数学方法(31390)
- 学(20728)
- 农(19593)
- 财(19414)
- 中国(18562)
- 业经(16395)
- 环境(15916)
- 地方(15077)
- 理论(13535)
- 和(13126)
- 农业(13105)
- 制(12984)
- 贸(12958)
- 贸易(12951)
- 务(12843)
- 财务(12783)
- 财务管理(12761)
- 划(12723)
- 技术(12704)
- 易(12571)
- 企业财务(12182)
- 银(10899)
- 机构
- 大学(288351)
- 学院(284874)
- 管理(111939)
- 济(106427)
- 经济(104012)
- 研究(99136)
- 理学(98006)
- 理学院(96869)
- 管理学(95002)
- 管理学院(94507)
- 中国(69487)
- 科学(66214)
- 京(61845)
- 农(53081)
- 所(51480)
- 业大(48529)
- 财(47765)
- 研究所(47703)
- 中心(43655)
- 农业(41971)
- 江(40669)
- 财经(39137)
- 北京(38758)
- 范(37814)
- 师范(37362)
- 院(36568)
- 经(35706)
- 州(33200)
- 经济学(31140)
- 技术(30998)
- 基金
- 项目(205950)
- 科学(159692)
- 基金(148782)
- 研究(144063)
- 家(133141)
- 国家(132087)
- 科学基金(111194)
- 社会(88432)
- 社会科(83683)
- 社会科学(83660)
- 省(80764)
- 基金项目(79998)
- 自然(75742)
- 自然科(73937)
- 自然科学(73915)
- 自然科学基金(72557)
- 划(68978)
- 教育(65517)
- 资助(61436)
- 编号(57145)
- 重点(46489)
- 成果(46083)
- 部(44614)
- 发(43183)
- 创(42570)
- 科研(40492)
- 计划(39886)
- 创新(39738)
- 课题(39618)
- 大学(37606)
- 期刊
- 济(111703)
- 经济(111703)
- 研究(79821)
- 学报(55108)
- 中国(50440)
- 科学(48206)
- 农(47330)
- 大学(40086)
- 管理(39564)
- 学学(38030)
- 财(35345)
- 农业(32844)
- 教育(30632)
- 技术(22583)
- 融(20501)
- 金融(20501)
- 财经(18547)
- 业经(17880)
- 经济研究(17446)
- 业(17295)
- 科技(15758)
- 图书(15723)
- 经(15664)
- 林业(14875)
- 业大(14670)
- 问题(14622)
- 版(14605)
- 理论(13752)
- 资源(12998)
- 技术经济(12865)
共检索到402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波
本文用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指标从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理论生态位中心与现实生态位中心的偏离程度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并采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光环境与苗木光合产物的输出和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苗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 (变旱 )和全日照的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适应性最差 ;演替过渡种藜蒴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的适应性最差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中心偏离值都表现出演替过渡种藜蒴和荷木对矿物质浓度梯度变化适应性最强 ,这与它们苗木有较发达的根系相关密切 ,从而反映了森林演替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游建华 雷丽群 王亚南 李华 杨桂芳
以南亚热带5个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对其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差异,为次生林的管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共调查植物69种,隶属于39科,55属;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呈现前期平稳,中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林下灌、草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2)通过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生物量随演替的进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状态,演替进行到30 a时,乔木生物量最大(296.91 t·hm~(-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差异不显著(P>0.05),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新伟 申卫军 张桂莲 彭少麟
适应度和生态位适应度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区别,该文在综述两者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生态位中心、实际生态位和生态位宽度构建生态位适应度,分析两者存在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态位适应度和适应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幼苗的生理特性可以用于表征物种在演替过程中的适应度,但是生态位适应度的动态提前于适应度的动态;同时利用限制因子构建的生态位适应度模型可以了解演替过程中影响物种演替的限制因子.该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物种生理特性定量研究演替过程中物种适应度动态的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艳茹 彭少麟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7种主要优势种的根系形态,分析了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径级分配,初步验证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假设。结果表明:种间根系形态差异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有明显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林下层树种根系以须根为主。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比例不同,细根(20mm)比例在46.43%~81.26%之间,并且种类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物种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对测定的优势树种而言,该文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与地上冠层的分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其生态位宽度、种间相互作用、生境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根系 南亚热带 优势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唐敬超
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营造了大量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主的速生纯林。但长期大面积同龄纯林连栽会导致林分出现生产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为了减少人工纯林的不利影响,而将不同类型的阔叶树种混交到人工纯林中,或者直接将这些纯林改造为其他树种的混交林便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然而林分改造时林窗所能提供的生长光照条件,以及造林地土壤所能提供的土壤氮磷元素含量就成为制约阔叶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璇 黄婉萱 杨萌萌 成仙利 杨泽凡 周宏恩 刘世忠 孟泽 廖飞勇 李跃林
【目的】结合气象条件与树木生理特性,深入探究南亚热带针阔叶林群落中木荷、锥和马尾松3个绿化树种在水分利用方面的种间差异,并了解它们在复杂环境变化下的适应机制,以促进树木资源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化配置,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对3个绿化树种木荷、锥和马尾松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监测,结合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干、湿季中,木荷、马尾松和锥的液流密度均表现出“昼高夜低”单峰曲线。干季时,3个树种的日平均液流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锥的日均液流密度最高,为(11.84±1.13)g·m~(-2)·s~(-1),木荷和马尾松的日均液流密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81±0.74)和(8.71±1.64)g·m~(-2)·s~(-1);湿季时,液流密度整体有所上升,但树种间的差异仍显著,木荷和锥保持较高的液流密度,木荷和锥日均液流密度分别为(9.41±4.74)和(12.05±5.18) g·m~(-2)·s~(-1),马尾松的日均液流密度为(6.59±3.24) g·m~(-2)·s~(-1)。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是驱动树干液流的关键因素。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的上升,3个树种的液流密度均呈上升趋势。当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达到一定阈值后,液流密度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缓。土壤含水量对树种液流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3个绿化树种中,马尾松的液流密度相对较低,木荷和锥的液流密度相对较高。在极端天气发生时,马尾松相较于阔叶树种更能适应干旱。在未来的城市绿化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合理搭配,以实现节水与绿化的目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覃鑫浩 梁艳 陈超凡 覃林
[目的 ]探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策略的树种选择提供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分析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4个乡土树种(马尾松、红锥、米老排和火力楠)人工林和外来树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0~20 cm)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5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宋新章 郭培培 张小川
选择中国亚热带分布较广的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采用分解袋法对其凋落叶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年分解系数为0.49,香榧分解最快,年分解系数为1.70,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榧、山核桃、青冈和马尾松。4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叶的初始氮、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预测这4个树种在亚热带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分解过程中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元芝 黄明斌 赵世伟
用4年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利用植物系数、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等指标,研究了黄土高原植被群落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早期森林群落→顶级群落)的耗水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实际蒸散量主要受降水控制,群落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是早期森林群落明显高于其它群落,草本群落明显高于灌木群落(P草本群落>乔木群落,而顶级群落大于早期森林群落;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是早期森林和顶级群落明显高于草本和灌木群落(P<0.05)。因此,进行植被建设不但要考虑植物系数还要考虑土壤水分对不同植物的有效性。
关键词:
植物系数 植被群落 黄土高原 实际蒸散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振洲 李洁宁 喻方圆
测定了自然越冬过程中红皮树、东京野茉莉和垂珠花3个树种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树种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垂珠花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整体比东京野茉莉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高,高约47.6%,东京野茉莉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又比红皮树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高,高约102.1%。红皮树、东京野茉莉和垂珠花枝条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且各月份枝条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垂珠花>东京野茉莉>红皮树。红皮树、东京野茉莉和垂珠花枝条内脯氨酸含量变化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且各苗
关键词:
安息香属 自然越冬 抗寒性 生理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李朝英
研究比较了我国南亚热带5个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相似的生境条件下、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不同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火力楠林具有最大的储碳能力,其碳储量为359.43 t/hm2,其次是米老排林,为319.80 t/hm2,红椎林、马尾松林和铁力木林碳储量差异不大,分别为225.87 t/hm2、222.43 t/hm2和207.81 t/hm2。乔木层与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占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的95%以上。不同树种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以米老排林最高,为188.09 t/hm2,其次是火力楠林,为176.44 t/hm2,再其次是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