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7)
- 2023(5033)
- 2022(4300)
- 2021(4249)
- 2020(3719)
- 2019(8737)
- 2018(8914)
- 2017(16876)
- 2016(9510)
- 2015(10985)
- 2014(11085)
- 2013(10540)
- 2012(9626)
- 2011(8721)
- 2010(9248)
- 2009(8374)
- 2008(8509)
- 2007(7581)
- 2006(6635)
- 2005(5820)
- 学科
- 济(38384)
- 经济(38352)
- 管理(24210)
- 业(22458)
- 方法(21201)
- 企(19179)
- 企业(19179)
- 数学(19080)
- 数学方法(18513)
- 学(9776)
- 农(8731)
- 理论(8237)
- 中国(8182)
- 业经(7061)
- 财(6976)
- 贸(6903)
- 贸易(6899)
- 易(6708)
- 地方(5709)
- 教学(5706)
- 农业(5535)
- 和(5450)
- 制(5292)
- 技术(5292)
- 融(5081)
- 金融(5079)
- 环境(4928)
- 银(4919)
- 银行(4900)
- 划(4834)
- 机构
- 学院(136031)
- 大学(135759)
- 管理(50194)
- 济(48554)
- 经济(47395)
- 研究(47195)
- 理学(43655)
- 理学院(43099)
- 管理学(41570)
- 管理学院(41352)
- 中国(34225)
- 科学(32799)
- 京(29748)
- 农(26613)
- 所(25620)
- 研究所(23759)
- 业大(23251)
- 中心(21489)
- 农业(21403)
- 财(21227)
- 江(20661)
- 北京(18745)
- 范(18647)
- 师范(18384)
- 技术(17397)
- 财经(17015)
- 院(16877)
- 州(16653)
- 经(15397)
- 师范大学(14682)
- 基金
- 项目(93329)
- 科学(72452)
- 基金(66593)
- 研究(63302)
- 家(60182)
- 国家(59749)
- 科学基金(50270)
- 省(37801)
- 社会(36985)
- 自然(35772)
- 社会科(35035)
- 自然科(35033)
- 自然科学(35023)
- 社会科学(35021)
- 基金项目(34515)
- 自然科学基金(34350)
- 划(32469)
- 教育(31257)
- 资助(29228)
- 编号(25587)
- 重点(21885)
- 成果(20837)
- 部(19821)
- 计划(19349)
- 创(19314)
- 发(19293)
- 课题(18763)
- 科研(18320)
- 创新(18045)
- 大学(17078)
共检索到198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家豪 张潍民 徐宗焕 陈家文 吴仁烨 汤珺琳
以周期图分析法对南亚热带的代表地漳州市1961-2004年历年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寻找南亚热带地区1月各旬低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南亚热带地区的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的预测模型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南亚热带地区1月低温出现的趋势.
关键词:
南亚热带 1月 低温 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唐敬超
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营造了大量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主的速生纯林。但长期大面积同龄纯林连栽会导致林分出现生产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为了减少人工纯林的不利影响,而将不同类型的阔叶树种混交到人工纯林中,或者直接将这些纯林改造为其他树种的混交林便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然而林分改造时林窗所能提供的生长光照条件,以及造林地土壤所能提供的土壤氮磷元素含量就成为制约阔叶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开淼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志远 汤哲 周萍 赖佳鑫 戴玉婷 周林 王玉婷 陈港明 姜雨辰 郭晓彬 吴金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调节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精确预测将有助于正确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地形、气候和植被三类环境变量为驱动因子,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0~20 cm)SOC含量预测中的精度差异,并筛选影响SOC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F模型、XGBoost模型和LightGBM模型均能较好预测SOC含量,以RF模型的表现相对最佳(R~2=0.540),其预测精度优于XGBoost(R2=0.528)和LightGBM模型(R~2=0.504)。而SVR模型的预测精度(R~2=0.427)低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最低可接受值0.50,并不适用于亚热带丘陵地貌SOC含量的预测。相关分析表明,在亚热带丘陵地貌区,地形(主要为海拔)对几种模型预测的贡献最大,是预测SOC的重要环境变量。基于四种模型预测的SOC数字制图显示,SOC空间分布趋势总体相似,均表现为北部区域、西南和东南边缘区域SOC含量较高,而中部区域SOC含量普遍偏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荣山 吴志明
关于建设南亚热带高效林业的思考江荣山,吴志明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林业经济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各级林业部门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在综合分析漳州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就该市发展南亚热带高效林业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李吉良 覃书源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凋落物量 凋落节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洪田 徐永福 田径 吴诗霞 喻勋林 曹福祥
2009年对湘南7县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目前共鉴定统计出16种湖南省的新记录植物,这些新记录种都属于南亚热带植物。它们是:尖脉木姜子Litsea acutivena、网脉琼楠Beilschmiedia tsangii、光荚含羞草Mimosa sepiaria、紫玉盘柯Lithocarpus uvariifolius、岭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福建野鸦椿Euscaphis fuk-ienensis、小叶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败酱叶菊芹Erechthites valerianaefolia、毛麝香A...
关键词:
湖南省 南亚热带植物 新记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海龙
[目的]测度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协调性、分析其演化状态,可为农业高效利用城市化发展优势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复合系统协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定量集成测度方法,对2002—2016年南宁市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协调演进状态进行测度、判定、分析及动态预测。[结果]复合系统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5个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以年均4.76%的速率增长。2007年以来,城市化综合效益超前,热带农业相对滞后;两大子系统同步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64 9,均呈现上升趋势;2017—2021年,两大子系统相关系数升至0.968 7,各综合效益递增,其差距由0.232 1缩小至0.173 2。[结论]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两大子系统呈高度正相关,效益系数上升趋势显著,协调发展正向演替;当前,复合系统处于良好协调类城市化超前——南亚热带农业滞后型发展阶段;未来5年,两大子系统综合效益差值渐趋缩小,南亚热带农业对于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贡献能力日益增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辉良
采用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及全球再分析数据NNRP1,对中国亚热带地区进行了10年、水平分辨率为10km的数据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全球模式,区域模式提供了气温和降水更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型 中国亚热带地区 数值模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欣 郑森林 方小山 陆筱慧 赵立华
【目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定量预测和评价微气候的重要研究手段。植物作为影响微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数值模拟能否准确反映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热表现值得研究。本文的研究旨在验证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4.2 Science版)在广州地区湿热气候下模拟细叶榕生理特性和微气候表现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实测广州地区常用乔木细叶榕的树冠形态、叶片属性和根系形态,对其进行ENVI-met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将模拟结果与2017年春夏两季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生理特性方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崇华 樊伟 崔珺 李婧 朱永一 徐小牛
【目的】灌木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生长模型,为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估算奠定基础。【方法】在安徽南部查湾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常见林下灌木树种(老鼠矢、乌药、朱砂根和香桂),通过野外实测获得地径(D)、树高(H)、地径平方乘树高(D2 H)、冠径树高乘积(CH)、植冠面积(AC)和植冠体积(VC)等模型参数,拟合生物量模型,基于独立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获得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各灌木树种单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2 H和CH为自变量都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0.815
关键词:
灌木 生物量模型 通用模型 亚热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以我国亚热带的8种森林类型的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幂函数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各森林类型的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结果表明: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材积与生物量均显著相关(R2>0.5,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