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0)
- 2023(2297)
- 2022(1892)
- 2021(1811)
- 2020(1585)
- 2019(3433)
- 2018(3371)
- 2017(5942)
- 2016(3579)
- 2015(4018)
- 2014(4011)
- 2013(4005)
- 2012(3756)
- 2011(3616)
- 2010(3487)
- 2009(3114)
- 2008(3142)
- 2007(2693)
- 2006(2498)
- 2005(2213)
- 学科
- 济(12315)
- 经济(12305)
- 学(7844)
- 业(5758)
- 管理(5560)
- 方法(5456)
- 数学(4627)
- 数学方法(4518)
- 企(4188)
- 企业(4188)
- 土地(3994)
- 农(3612)
- 农业(2479)
- 中国(2473)
- 资源(2418)
- 物(2410)
- 地方(2315)
- 贸(2306)
- 贸易(2305)
- 生态(2275)
- 问题(2243)
- 业经(2229)
- 易(2223)
- 环境(2188)
- 和(2097)
- 森(1985)
- 森林(1985)
- 财(1968)
- 植(1920)
- 林(1918)
- 机构
- 大学(54387)
- 学院(52760)
- 研究(24906)
- 科学(19855)
- 农(18321)
- 中国(16688)
- 济(16183)
- 经济(15767)
- 管理(15598)
- 所(15060)
- 农业(14689)
- 研究所(14251)
- 业大(14173)
- 理学(13304)
- 理学院(13064)
- 京(12822)
- 管理学(12553)
- 管理学院(12478)
- 中心(10105)
- 院(9898)
- 农业大学(9707)
- 室(9679)
- 省(9412)
- 实验(9205)
- 实验室(8824)
- 江(8666)
- 重点(8400)
- 科学院(8261)
- 北京(8208)
- 研究院(8089)
- 基金
- 项目(41418)
- 科学(30617)
- 家(29795)
- 国家(29622)
- 基金(29525)
- 研究(23146)
- 科学基金(22845)
- 自然(17944)
- 自然科(17479)
- 自然科学(17471)
- 自然科学基金(17114)
- 省(15842)
- 基金项目(15730)
- 划(14665)
- 社会(12841)
- 资助(12736)
- 社会科(12088)
- 社会科学(12083)
- 计划(10760)
- 科技(10707)
- 重点(10302)
- 教育(10238)
- 科研(8814)
- 发(8660)
- 部(8449)
- 专项(8369)
- 农(7794)
- 创(7638)
- 编号(7633)
- 创新(7324)
共检索到7859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芳韵 韩俊学 张艺帆 谢伟东 梁嘉玲 卢立国 曹雨虹
【目的】探究滨海沙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动态,为滨海防护林体系的保护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动态分析法,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区域选取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林(FS)、红鳞蒲桃天然林(SH)、马占相思人工林(AM)为研究对象,使用收集网和分解袋法,测定各林分的凋落物量、残留量及凋落物碳(C)、氮(N)、磷(P)初始含量,分析各林分凋落物总量和叶、枝、花果及杂物组分占比、凋落物总量的月动态变化情况及分解速率,通过Olson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凋落物周转期和分解率与凋落物初始养分的相关性。【结果】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645.74~23404.07 kg/hm~(2),排序为FS>SH>AM;凋落叶量占林分凋落物总量的比重最大,为84.24%~94.98%,AM的凋落叶量与FS和SH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雨虹 刘易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南亚热带滨海过渡带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滨海沙地原生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滨海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恢复机制,为气候变化下滨海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安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北仑河口海湾的海岸带沙地区域的高山榕-假苹婆-细枝龙血树-沿阶草(FSDO)、红鳞蒲桃-九节-沿阶草(SPO)两种天然林和马占相思-乌药-沿阶草(ALO)人工纯林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在一年内每月固定时间收取样品,测定月凋落物量、残留量,计算凋落物的月失重率和月损失量,与5个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58~23.40 t·hm-2·a-1之间,大小依次为FSDO> SPO> ALO,仅ALO的凋落物量与FSDO和SPO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SPO>FSDO,其他组分表现为FSDO> SPO> ALO。2)在5个气候因子中,仅月平均气温(AT)与FSDO的月凋落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SPO> ALO;3种林分类型中仅ALO的凋落物月损失量与月平均降水量(AR)呈极显著相关(P <0.05);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SPDO、ALO、AT、AR、AD五个因子,累计贡献值为97.52%。【结论】南亚热带滨海的森林植被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年凋落物蓄积量。原生天然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和分解速率均优于马占相思纯林;林分类型、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是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的主导因子。在滨海生态安全保护中,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和根据乡土树种的特性营造近自然复层林,更有利于滨海沙地的地力恢复和维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立华 蔡道雄 贾宏炎 何日明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g·kg-1),火力楠最低(5.11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林分凋落叶 养分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李吉良 覃书源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凋落物量 凋落节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罗美娟 高伟 游水生
研究东南沿海4个不同海岸带森林群落9个优势种[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鳝藤(Anodendron affine)、雀梅藤(Sageretia thea)、榕树(Ficus microcarpa)、簕竹(Bambusa blumeana)、朴树(Celtis sinensis)]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及其与分解速率的关系,为海岸带防护林树种选择和合理搭配提供参考.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木麻黄和湿地松凋落物分解最慢,年...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海岸带防护林 初始养分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物分解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按照凋落物自然分解过程在不同物候期(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展叶期、叶片成熟期、盛叶期和叶衰期)研究去除和不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浓度、释放率以及释放速率特征。【结果】在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浓度在4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土壤动物提高了叶片成熟期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浓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应雨骐 项婷婷 林维雷 吴家森 杨杰 姜培坤
【目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硅体碳是一种长期(数千年)封存的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固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估测中国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的植硅体碳贮量。【方法】以中国亚热带5种常见林分类型(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收集地表凋落物并采集0~10 cm土层土样,用微波消解法提取凋落物及土壤中的植硅体,并测定植硅体中的碳含量。【结果】不同森林凋落物Si O2含量表现为毛竹林(152.50 g·kg-1)>阔叶林(13.96 g·kg-1)>针阔混交林(12.55 g·kg-1)>杉木林(7.62 g·kg-1)>马尾松林(6.59 g·kg-1);凋落物植硅体含量表现...
关键词:
植硅体 亚热带森林 碳封存 植硅体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
关键词:
木麻黄 热值 凋落物 分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关键词:
小叶龙竹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滨海沙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梁小翠 王姣龙 宁晨 赵亮生
对亚热带地区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及樟树+马尾松林这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大小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林(6.09 t/hm2)>枫香林(5.98t/hm2)>马尾松林(5.89 t/hm2)>樟树(3.871 t/hm2)。(2)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为:樟树+马尾松林(19.15 t/hm2)>枫香林(16.20 t/hm2)>樟树林(15.04 t/hm2)>马尾松林(13.84 t/hm2),最大持水率为樟树林(516.5%)>樟树+马尾松林(408.6%)>枫香林(314.4%)>马尾松...
关键词:
人工林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继德 杨雨春 申方圆 孟俊 杨立学
【目的】研究落叶松属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揭示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规律,对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同一生境下4种40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进行分解实验。基于不同分解阶段,称量凋落物残留质量,测定凋落物中主要元素(C、N和P)和难降解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和缩合单宁)的含量,进而计算凋落物整体残留率、各分解阶段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建立Olson指数分解模型,分析树种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明确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基质质量和养分释放率的关系。【结果】分解到90 d,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林(P<0.05),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和纤维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C∶N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分解90~360 d,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最高,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木质素含量和Lignin∶N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和木质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分解360~450 d,长白落叶松林凋落物P和木质素释放率最高,缩合单宁释放率最低。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纤维素和缩合单宁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C和纤维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与P释放率呈较强负相关。4种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C、N元素、木质素和缩合单宁呈直接释放模式;P元素呈淋溶-富集-释放模式;纤维素呈淋溶-富集模式。【结论】凋落物初始N、木质素含量和C∶N比值及难降解成分释放率是影响其分解的重要因素。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快,加快了养分循环,而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慢,减缓了养分循环。这对落叶松属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落叶松属 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