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8)
2023(4730)
2022(3993)
2021(3785)
2020(3160)
2019(6970)
2018(6601)
2017(13324)
2016(7283)
2015(7714)
2014(7562)
2013(7283)
2012(6699)
2011(5792)
2010(5750)
2009(5216)
2008(5497)
2007(4857)
2006(4155)
2005(3872)
作者
(19798)
(16543)
(16276)
(15728)
(10675)
(7958)
(7472)
(6196)
(6137)
(5907)
(5633)
(5556)
(5348)
(5315)
(5263)
(5035)
(4973)
(4858)
(4846)
(4650)
(4109)
(4097)
(3907)
(3892)
(3775)
(3649)
(3601)
(3474)
(3406)
(3384)
学科
(28724)
管理(28261)
(26787)
企业(26787)
(24540)
经济(24494)
(14687)
方法(13365)
(12408)
财务(12402)
财务管理(12377)
企业财务(12094)
数学(11617)
数学方法(11522)
(9369)
(7279)
(6794)
银行(6787)
体制(6603)
(6454)
(6263)
金融(6263)
业经(5944)
中国(5428)
(5309)
公司(5262)
(5190)
技术(4644)
(4566)
人事(4400)
机构
大学(98807)
学院(97680)
管理(38899)
(37976)
经济(37215)
理学(33981)
理学院(33632)
管理学(33159)
管理学院(32966)
研究(30909)
中国(25442)
(22706)
(19677)
财经(18243)
科学(18168)
(16872)
(15367)
(15348)
中心(14460)
财经大学(14167)
研究所(13799)
业大(13629)
(13561)
商学(12152)
商学院(12058)
农业(12024)
北京(12012)
经济学(11855)
(11422)
(11183)
基金
项目(66409)
科学(53130)
基金(50956)
研究(45903)
(45187)
国家(44843)
科学基金(38964)
社会(30907)
社会科(29387)
社会科学(29378)
基金项目(27052)
自然(26366)
自然科(25819)
自然科学(25810)
自然科学基金(25379)
(24465)
教育(21259)
(21122)
资助(20623)
编号(16652)
(15663)
重点(15073)
(14538)
成果(14155)
(13941)
教育部(13702)
科研(13313)
国家社会(13253)
人文(13161)
创新(13071)
期刊
(38320)
经济(38320)
研究(27091)
(21195)
学报(17831)
中国(16789)
科学(15281)
管理(14996)
(13622)
大学(13568)
学学(13203)
(12893)
金融(12893)
财经(9708)
农业(9023)
(8134)
财会(7399)
教育(6635)
经济研究(6557)
会计(6243)
技术(5678)
(5660)
业经(5281)
(5109)
通讯(4960)
会通(4944)
问题(4748)
业大(4427)
理论(4296)
(4091)
共检索到140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佟爱琴  马惠娴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的分步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卖空的事前威慑对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不同公司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的事前威慑能够有效抑制高管隐性腐败行为,显著降低在职消费水平,尤其是超额在职消费,并且卖空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剖析卖空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发现卖空机制加强了外部投资者和股东的监督作用,并促使公司提高了高管权益薪酬比重,使得高管与股东共担卖空导致的股价下跌风险,从而有效约束了高管的隐性腐败。此外,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依赖于成熟的市场化环境,即只有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卖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理作用。而卖空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之间具有"替代效应",当公司内部治理失灵时,卖空机制能够代替内部治理来规制高管的隐性腐败。本文不仅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有关研究,为我国放松卖空管制提供了微观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治理高管腐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若森  吏林山  
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与"交叉任职"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已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产生了积极的抑制作用。以2013-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影响及国有企业级别对此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能够较好地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2)较之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能够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起到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党组织在参与公司治理并借此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同时,尚须不断优化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层次与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纯祥  杨怏  何威风  
本文利用2010~2016年我国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OLS方法研究了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与管理者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以及八项规定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政策性负担与管理者隐性腐败显著正相关,八项规定削弱了国企政策性负担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进行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显著降低了国企政策性负担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影响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飞  吕盼盼  
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检验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治理效应。在实证检验卖空机制的"事前威慑"与"事后惩罚"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提高其信息透明度。同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卖空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效应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吸引证券分析师跟踪和投资者关注等渠道降低企业股价同步性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雄伟  
本文基于2009-2013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公司高管公款报销、过度在职消费等隐性腐败程度较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征于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里,在国有控股公司里有所弱化,表明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必须考虑产权性质,注重实质重于形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颖  余丽  
基于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行为及审计公告揭示力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审计行为能够促进被审计央企的创新投入强度,同时国家审计公告揭示的违规问题越严重,对被审计央企创新投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强,且促进作用在高管隐性腐败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其次,与单次审计相比,二次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并无显著差异;最后,国家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在同行业国企中有一定的传染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春芳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资本化会计政策、长期资产配置与国企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企高管采用资本化的会计政策进行隐性腐败导致长期资产配置、长期资产盈利率和资产处置损失呈现出显著的控股权性质差异;国企高管隐性腐败与其货币薪酬、职务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此外,笔者还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隐性腐败行为,这表明当国企高管面临职务消费和薪酬管制双重约束时,将选择资本化的会计政策进行隐性腐败。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加强国企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德明  赵璨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郭芮佳  邹威  
以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态整改为切入点,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发生整改和整改及时性对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的影响,并区分缺陷认定标准严格程度与缺陷异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整改公司,整改公司的高管隐性腐败程度更低,但显性腐败程度短期内没有明显变化;整改所耗时间越长,隐性腐败程度增长越快,显性腐败的发生概率越高;仅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较为宽松以及存在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样本中,内控缺陷整改前后,高管腐败程度才有明显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获宝  惠丽丽  
文章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外部制度环境动态变化的角度考察高管在职消费隐性薪酬契约的激励有效性,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现状、成因及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治理高管过度在职消费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深入研究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高管过度在职消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