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3)
2023(11002)
2022(9098)
2021(8148)
2020(6900)
2019(15272)
2018(14487)
2017(27571)
2016(14207)
2015(15428)
2014(14980)
2013(14449)
2012(13289)
2011(11885)
2010(12123)
2009(11863)
2008(11169)
2007(10098)
2006(9011)
2005(8349)
作者
(38339)
(32170)
(31701)
(30460)
(20221)
(15159)
(14351)
(12261)
(12023)
(11381)
(10913)
(10838)
(10236)
(10164)
(10155)
(10072)
(9435)
(9352)
(9263)
(8810)
(7827)
(7724)
(7638)
(7306)
(7273)
(7270)
(7191)
(6817)
(6422)
(6261)
学科
管理(52309)
(52276)
经济(52168)
(47681)
(41763)
企业(41763)
(28269)
金融(28267)
(25763)
银行(25754)
(24908)
(23262)
方法(21643)
中国(21523)
(21050)
数学(18981)
数学方法(18797)
(15957)
财务(15921)
财务管理(15889)
企业财务(15310)
业经(14256)
(14200)
(13960)
体制(12220)
中国金融(11241)
地方(10628)
(9734)
贸易(9723)
农业(9557)
机构
大学(197473)
学院(196482)
(86349)
经济(84601)
管理(76403)
理学(65073)
理学院(64460)
管理学(63581)
管理学院(63209)
研究(62716)
中国(57755)
(49091)
(39478)
财经(38029)
(34624)
科学(32556)
中心(32128)
(29475)
(29275)
经济学(29225)
财经大学(28813)
经济学院(26539)
(25896)
研究所(25755)
北京(24771)
(24731)
金融(24293)
业大(23862)
(23625)
(23355)
基金
项目(130216)
科学(104456)
基金(98209)
研究(97555)
(84218)
国家(83542)
科学基金(73533)
社会(66226)
社会科(63097)
社会科学(63085)
基金项目(51397)
(49120)
自然(45284)
教育(44837)
自然科(44142)
自然科学(44131)
自然科学基金(43411)
(40719)
资助(39235)
编号(37233)
(31851)
成果(30973)
(30231)
重点(29457)
国家社会(29058)
(28095)
教育部(27163)
(26803)
创新(26492)
(26349)
期刊
(92057)
经济(92057)
研究(62613)
(41340)
中国(40840)
(39455)
金融(39455)
管理(31579)
学报(26453)
科学(24969)
(24046)
大学(21837)
学学(20965)
财经(20170)
(17132)
教育(16418)
技术(16311)
经济研究(15303)
农业(14600)
业经(13606)
问题(11657)
财会(11026)
会计(10354)
理论(10138)
(9766)
国际(8961)
实践(8910)
(8910)
(8850)
现代(8515)
共检索到305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惠娴  佟爱琴  
本文以我国卖空管制逐步放松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考察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特别当业绩下滑时,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积极作用加强,从而有效缓解薪酬粘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股东监督及薪酬股价敏感性发挥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外部治理环境,以及管理层权力较弱的内部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卖空机制治理高管代理行为的"黑匣子",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微观解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峰  褚剑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卖空管制放松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促使标的企业提升高管货币薪酬,股权激励授予强度却显著下降。并且,授予强度的下降由限制性股票主导,股票期权的授予强度却显著提升。在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高管风险厌恶程度较大的企业中,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负向盈余意外发生时,可卖空公司中的股价反应更加强烈,且卖空规模更大,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中,以是否满足业绩阈值筛选卖空目标的卖空者的力量强盛。为弥补高管的职位风险并缓解其短期股价压力,企业进行了薪酬契约调整。经济后果分析发现,薪酬契约的调整缓解了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证实,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卖空管制放松符合"压力观"而非"约束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焱  王玉丹  
卖空机制的引入加剧了上市企业财富缩水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动态博弈的视角下,企业有动机通过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来应对卖空机制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融券卖空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既可能基于价值保护动机减少社会责任活动,又可能基于负面事件预防动机增加社会责任活动,而后者占据主导作用。(2)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会如何调整社会责任投资取决于代理成本的大小,故其本质是代理冲突的产物。(3)试点企业在卖空机制影响下增加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对负面信息的反应速度,进而削弱了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范红忠  汪玉杰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段超颖  张文龙  郑睿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卖空机制的引入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可有效约束企业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而且该约束作用对于供应链议价能力高、内部财务风险高、科技含量高和国有等四类企业表现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卖空机制在约束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实业投资。作用机理检验表明,卖空机制通过减少企业超额融资、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与治理管理层自利行为,进而减少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本文为管控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止金融与实体经济风险交叉传染以及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  田甜  吴玉梅  谢家智  
本文从外部市场化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两个视角,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卖空标的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并发挥中介效应抑制了企业债务违约。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对企业具有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治理效应”,且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随着卖空机制实施的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机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果受公司个体特征的调节影响,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高和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卖空机制降低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卖空机制通过结合内部控制发挥双重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为监管机构和企业防范债务违约事件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成群蕊  李薇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现金价值及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来看,放松卖空管制通过这一系列治理作用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卖空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学峰   蔡新怡  
2010年中国证监会将卖空机制引入资本市场。那么,卖空机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呢?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竞争程度高行业中的企业、法治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卖空机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因此卖空机制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力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能显著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卖空机制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制度显著能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但融资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奇  李林波  
以中国199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持续性过度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机制。结果发现,持续性过度反应指标呈现出短期动量、长期反转的特征。进一步考虑融券制度后发现,卖空机制可以降低持续性过度反应,但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极端情绪条件下持续性过度反应反而会显著上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亭立  姜莹  
我国证券市场卖空合法化已近十年时间,但前期卖空约束的存在使得该机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存在争议。基于转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窗口,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排除了样本选择偏误后,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模型检验在卖空约束得到了极大缓解的情况下,卖空的事前威慑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及股权结构下影响的效果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缓解卖空约束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潜在的卖空机会具有典型的事前威慑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盈余操纵、提高盈余质量;但对于不同产权性质和股权结构的公司,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上述结论为卖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检验,并为转融券制度的推进及完善提供了调整思路和方向。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露莹  汪方军  王璇子  
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启动是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的重大突破。本文利用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配对样本以及安慰剂实验的方法,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放松卖空管制后,审计师向融券标的公司收取了更多的审计费用;(2)这一现象在会计稳健性差和治理水平低的公司中更加明显;(3)动态视角下,卖空机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具有瞬时效应,而不具有持续性;(4)引入卖空机制会使审计师的审计工时延长,标的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概率加大,标的公司被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增多,相应导致审计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