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9)
- 2023(15673)
- 2022(12727)
- 2021(11847)
- 2020(10068)
- 2019(22490)
- 2018(22055)
- 2017(42270)
- 2016(21729)
- 2015(23700)
- 2014(22638)
- 2013(22256)
- 2012(19812)
- 2011(17229)
- 2010(17287)
- 2009(16211)
- 2008(15184)
- 2007(13369)
- 2006(11321)
- 2005(10101)
- 学科
- 业(92872)
- 济(90435)
- 经济(90342)
- 企(84953)
- 企业(84953)
- 管理(78941)
- 方法(41971)
- 数学(33576)
- 数学方法(33185)
- 业经(31709)
- 财(30666)
- 农(28712)
- 融(27385)
- 金融(27383)
- 中国(26791)
- 银(24854)
- 银行(24843)
- 行(23968)
- 务(23642)
- 财务(23597)
- 财务管理(23568)
- 企业财务(22403)
- 技术(21446)
- 农业(21183)
- 制(20676)
- 理论(17892)
- 地方(16723)
- 策(15817)
- 划(15797)
- 和(15648)
- 机构
- 学院(293762)
- 大学(286736)
- 济(128031)
- 经济(125872)
- 管理(125119)
- 理学(107745)
- 理学院(106866)
- 管理学(105416)
- 管理学院(104864)
- 研究(84574)
- 中国(75247)
- 财(61640)
- 京(56970)
- 财经(49120)
- 科学(46529)
- 经(44839)
- 江(43455)
- 中心(43340)
- 农(42515)
- 经济学(39561)
- 业大(38949)
- 所(38298)
- 财经大学(36688)
- 经济学院(35973)
- 商学(35572)
- 商学院(35269)
- 北京(34775)
- 州(34666)
- 研究所(34132)
- 经济管理(33737)
- 基金
- 项目(198124)
- 科学(160429)
- 研究(149258)
- 基金(147399)
- 家(125085)
- 国家(123972)
- 科学基金(111644)
- 社会(98676)
- 社会科(94006)
- 社会科学(93988)
- 省(79001)
- 基金项目(78306)
- 自然(70862)
- 自然科(69237)
- 自然科学(69219)
- 教育(68277)
- 自然科学基金(68091)
- 划(63612)
- 编号(58870)
- 资助(58253)
- 创(48034)
- 成果(44833)
- 创新(44014)
- 部(43977)
- 重点(43753)
- 发(42781)
- 国家社会(41692)
- 业(41334)
- 制(40118)
- 课题(39516)
- 期刊
- 济(136381)
- 经济(136381)
- 研究(82845)
- 中国(55362)
- 管理(54195)
- 财(52602)
- 融(41119)
- 金融(41119)
- 农(39363)
- 科学(36224)
- 学报(34372)
- 技术(31067)
- 大学(28674)
- 学学(27588)
- 农业(26382)
- 财经(25063)
- 教育(25021)
- 业经(24688)
- 经(21634)
- 经济研究(21586)
- 技术经济(17315)
- 问题(17302)
- 业(16884)
- 财会(16294)
- 现代(14669)
- 商业(14189)
- 科技(14178)
- 会计(14053)
- 理论(13637)
- 策(13376)
共检索到43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咏梅 赵仟 叶涛
卖空威胁作为资本市场的压力,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7—2018年国内上市公司数据,依托融券制度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探讨卖空威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和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考察卖空威胁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卖空威胁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会强化卖空威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而行业竞争性则会弱化上述关系;卖空威胁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不仅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还包括信息机制。此外还发现了卖空威胁对提升成熟期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前因研究体系,更为企业在卖空威胁下的创新决策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
卖空威胁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熊家财 郭雪静 胡琛
以融资融券试点与扩容作为卖空限制减少的外生事件,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全面研究卖空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组公司,允许卖空公司的避税程度更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法律环境较差地区的公司,卖空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源于卖空层面的避税活动与企业未来价值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避税活动会加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并降低企业价值。在考虑其他可能解释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卖空 企业避税 融资融券 渐进准自然实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学峰 蔡新怡
2010年中国证监会将卖空机制引入资本市场。那么,卖空机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呢?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竞争程度高行业中的企业、法治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卖空机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因此卖空机制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力度。
关键词:
卖空机制 研发操纵 治理水平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焱 王玉丹
卖空机制的引入加剧了上市企业财富缩水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动态博弈的视角下,企业有动机通过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来应对卖空机制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融券卖空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既可能基于价值保护动机减少社会责任活动,又可能基于负面事件预防动机增加社会责任活动,而后者占据主导作用。(2)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会如何调整社会责任投资取决于代理成本的大小,故其本质是代理冲突的产物。(3)试点企业在卖空机制影响下增加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对负面信息的反应速度,进而削弱了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能显著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卖空机制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制度显著能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但融资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假说"而非"压力假说",卖空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和价值提升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露莹 汪方军 王璇子
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启动是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的重大突破。本文利用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配对样本以及安慰剂实验的方法,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放松卖空管制后,审计师向融券标的公司收取了更多的审计费用;(2)这一现象在会计稳健性差和治理水平低的公司中更加明显;(3)动态视角下,卖空机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具有瞬时效应,而不具有持续性;(4)引入卖空机制会使审计师的审计工时延长,标的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概率加大,标的公司被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增多,相应导致审计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 田甜 吴玉梅 谢家智
本文从外部市场化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两个视角,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卖空标的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并发挥中介效应抑制了企业债务违约。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对企业具有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治理效应”,且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随着卖空机制实施的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机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果受公司个体特征的调节影响,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高和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卖空机制降低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卖空机制通过结合内部控制发挥双重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为监管机构和企业防范债务违约事件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芦彩梅 李欣瑜
当前全球经济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突出,企业韧性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指标,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2009—2022年八大高耗能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主要通过发挥创新效应、信息效应和绿色治理效应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水平。内部控制水平和政府补助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发挥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大规模以及高科技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韧性 高能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怀明 陈龙 魏珈玮
绿色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借助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调节机制发现,碳市场运行状况越好、政府管控力度越大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碳市场 绿色创新 碳交易试点 政府管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志帆 龙晓旋
本文以股票市场引入融资融券制度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研究卖空威胁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方面,卖空威胁使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类"短平快"低质量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卖空威胁使发明申请显著增加,但通过实质审查的授权增长很少,表明卖空威胁迫使企业以策略性专利活动来释放伪利好信号,恶化了授权专利的类型结构并使发明申请质量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卖空威胁的影响集中体现于融券交易强度高的企业,尽管"专利注水"能有效缓解卖空机制对企业市值的冲击,但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且使企业对非发明专利"重申请轻维持",导致策略性创新仅是一种被动应激反应。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深水区与攻坚期,政府应完善制度设计以防范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创新的"意外伤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多个双重差分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以后,本文发现引入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进一步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指标并将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其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做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探究了做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证明卖空可以通过增加对管理层的激励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来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继续放开融券,并完善其相关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卖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治理作用。
关键词:
卖空机制 信息披露 融资融券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