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62)
- 2023(20692)
- 2022(17502)
- 2021(16198)
- 2020(13797)
- 2019(31423)
- 2018(30868)
- 2017(59546)
- 2016(32160)
- 2015(35780)
- 2014(35213)
- 2013(34876)
- 2012(31638)
- 2011(28316)
- 2010(28356)
- 2009(26684)
- 2008(25727)
- 2007(22703)
- 2006(19957)
- 2005(17818)
- 学科
- 济(127666)
- 经济(127489)
- 业(109900)
- 管理(104013)
- 企(97173)
- 企业(97173)
- 方法(59379)
- 数学(49222)
- 数学方法(48607)
- 财(40438)
- 农(38496)
- 业经(36807)
- 中国(35302)
- 制(30477)
- 融(29910)
- 金融(29906)
- 银(28614)
- 银行(28547)
- 务(28012)
- 财务(27929)
- 财务管理(27884)
- 行(27381)
- 农业(26710)
- 企业财务(26501)
- 学(24491)
- 地方(24250)
- 理论(23121)
- 技术(22830)
- 贸(22735)
- 贸易(22719)
- 机构
- 学院(454097)
- 大学(451920)
- 济(181786)
- 管理(180275)
- 经济(177994)
- 理学(155702)
- 理学院(154047)
- 管理学(151308)
- 管理学院(150493)
- 研究(147134)
- 中国(116989)
- 京(95205)
- 科学(91495)
- 财(87762)
- 农(81250)
- 所(73703)
- 业大(71191)
- 财经(69867)
- 中心(68823)
- 江(67028)
- 研究所(66972)
- 农业(64071)
- 经(63578)
- 北京(59265)
- 经济学(55091)
- 范(54582)
- 师范(53913)
- 州(53871)
- 院(53315)
- 财经大学(52007)
- 基金
- 项目(309577)
- 科学(243039)
- 基金(225686)
- 研究(221508)
- 家(198072)
- 国家(196404)
- 科学基金(169129)
- 社会(140490)
- 社会科(133273)
- 社会科学(133238)
- 省(121478)
- 基金项目(119699)
- 自然(111796)
- 自然科(109249)
- 自然科学(109218)
- 自然科学基金(107274)
- 划(101865)
- 教育(101446)
- 资助(93053)
- 编号(88863)
- 成果(70669)
- 重点(69322)
- 部(67599)
- 创(65941)
- 发(65165)
- 创新(61235)
- 课题(60922)
- 科研(59769)
- 国家社会(58064)
- 教育部(57836)
- 期刊
- 济(197499)
- 经济(197499)
- 研究(129216)
- 中国(85600)
- 学报(75270)
- 农(74577)
- 财(70549)
- 管理(69343)
- 科学(67423)
- 大学(57292)
- 学学(54639)
- 融(50700)
- 金融(50700)
- 农业(50283)
- 教育(42181)
- 技术(39512)
- 财经(34759)
- 业经(33944)
- 经济研究(30882)
- 经(29779)
- 业(27771)
- 问题(25726)
- 技术经济(22611)
- 版(22384)
- 科技(21818)
- 理论(21223)
- 现代(20873)
- 财会(20326)
- 商业(20286)
- 统计(19989)
共检索到66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俊韡 魏梦蝶 徐玉姝
基于中国2010年实施融资融券制度的背景,利用分批扩容的准自然实验环境,检验卖空制度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卖空制度的引入对企业外源融资能够起到抑制作用,这来源于外部治理作用所带来的过度融资的减少、市场信息反馈效应所带来的企业融资——股票价格敏感度的提升,以及融资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外源融资的减少是有效率的,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因此,卖空制度有助于抑制企业的过度融资,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转和完善大有裨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乃康 周艳利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焱 王玉丹
卖空机制的引入加剧了上市企业财富缩水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动态博弈的视角下,企业有动机通过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来应对卖空机制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融券卖空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既可能基于价值保护动机减少社会责任活动,又可能基于负面事件预防动机增加社会责任活动,而后者占据主导作用。(2)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会如何调整社会责任投资取决于代理成本的大小,故其本质是代理冲突的产物。(3)试点企业在卖空机制影响下增加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对负面信息的反应速度,进而削弱了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学峰 蔡新怡
2010年中国证监会将卖空机制引入资本市场。那么,卖空机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呢?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竞争程度高行业中的企业、法治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卖空机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因此卖空机制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力度。
关键词:
卖空机制 研发操纵 治理水平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能显著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卖空机制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制度显著能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但融资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艳利 顾乃康
从卖空机制带来的治理效应和股票市场的反馈效应出发,探讨卖空机制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以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为研究窗口,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在卖空机制引入后,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显著提升;卖空机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起到外部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对于内部治理较差的企业而言,卖空机制引入后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更大;卖空机制还可以通过市场反馈效应路径,提高投资-股价之间的敏感性,从而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之所以会提高主要是因为经营业绩得到了提升,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实际卖空量较小,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在融资融券政策实施之初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范红忠 汪玉杰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朱松 王思敏
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上市公司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卖空标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变更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非是融资做多所致,而是主要源于融券做空的卖空压力。本文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放开卖空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来自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经验证据支持,并提示学界在研究审计师选择时应该考虑卖空机制因素。
关键词:
卖空机制 审计师选择 融资融券 信号传递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康雯 刘力臻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否通过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约束之后,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概率明显减小,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卖空机制来发挥,而非融资机制。横截面检验显示,在非国有、行业竞争不足及外部监督压力较大的企业中,放松卖空约束对过度投资的抑制程度更大,表明市场机制改革有助于我国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的外部治理效果,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来实现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 田甜 吴玉梅 谢家智
本文从外部市场化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两个视角,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卖空标的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并发挥中介效应抑制了企业债务违约。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对企业具有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治理效应”,且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随着卖空机制实施的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机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果受公司个体特征的调节影响,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高和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卖空机制降低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卖空机制通过结合内部控制发挥双重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为监管机构和企业防范债务违约事件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琪 王策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不同于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较大的卖空摩擦,但这一卖空摩擦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被研究揭示。本文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性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中的卖空摩擦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中的卖空摩擦抑制了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特质信息的充分挖掘,促使其过度利用市场或行业信息进行交易,从而延缓了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加速了市场或行业信息融入股价,最终加剧了股价同涨同跌现象,不利于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本文研究结论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摩擦 股价同步性 定价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琪 王策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不同于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较大的卖空摩擦,但这一卖空摩擦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被研究揭示。本文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性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中的卖空摩擦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中的卖空摩擦抑制了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特质信息的充分挖掘,促使其过度利用市场或行业信息进行交易,从而延缓了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加速了市场或行业信息融入股价,最终加剧了股价同涨同跌现象,不利于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本文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合理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门槛,营造高效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摩擦 股价同步性 定价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科 徐龙炳 朱伟骅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
关键词:
卖空限制 错误定价 交易策略 融资融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成群蕊 李薇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现金价值及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来看,放松卖空管制通过这一系列治理作用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卖空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放松卖空管制 债务融资成本 融资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