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6)
- 2023(4013)
- 2022(3621)
- 2021(3310)
- 2020(2925)
- 2019(6580)
- 2018(6452)
- 2017(12119)
- 2016(6745)
- 2015(7566)
- 2014(7492)
- 2013(7480)
- 2012(7158)
- 2011(6706)
- 2010(6661)
- 2009(6407)
- 2008(6235)
- 2007(5571)
- 2006(5082)
- 2005(4610)
- 学科
- 济(27652)
- 经济(27620)
- 管理(20591)
- 业(16659)
- 企(14656)
- 企业(14656)
- 学(14344)
- 方法(12810)
- 数学(10729)
- 数学方法(10603)
- 环境(9621)
- 财(6526)
- 划(6313)
- 中国(6195)
- 农(5698)
- 理论(5233)
- 和(4982)
- 地方(4842)
- 业经(4721)
- 贸(4403)
- 贸易(4401)
- 经济学(4377)
- 制(4234)
- 易(4224)
- 规划(4160)
- 环境规划(4012)
- 务(3919)
- 财务(3917)
- 财务管理(3907)
- 技术(3767)
- 机构
- 大学(107082)
- 学院(103098)
- 研究(42300)
- 济(37226)
- 经济(36388)
- 管理(33928)
- 科学(31298)
- 中国(29331)
- 理学(29276)
- 理学院(28843)
- 管理学(28030)
- 管理学院(27892)
- 农(27565)
- 所(24470)
- 京(23913)
- 研究所(22806)
- 农业(22479)
- 业大(21622)
- 中心(17723)
- 江(16394)
- 财(16330)
- 院(15391)
- 北京(14924)
- 省(14812)
- 农业大学(14516)
- 室(14493)
- 范(13802)
- 师范(13479)
- 科学院(13380)
- 实验(13182)
- 基金
- 项目(72695)
- 科学(54968)
- 基金(52528)
- 家(50086)
- 国家(49729)
- 研究(44194)
- 科学基金(39932)
- 自然(29514)
- 自然科(28759)
- 自然科学(28743)
- 省(28652)
- 自然科学基金(28242)
- 基金项目(27368)
- 社会(26824)
- 划(25304)
- 社会科(25176)
- 社会科学(25163)
- 资助(22568)
- 教育(20317)
- 重点(17576)
- 计划(16936)
- 科技(15806)
- 发(15381)
- 编号(15376)
- 部(15313)
- 科研(15209)
- 创(14604)
- 创新(13753)
- 业(13524)
- 专项(13178)
共检索到154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牛从从 张志峰 邵明瑜
解剖成熟的单环刺虫(Urechis uniconctus)成体,直接从肾管中取出新鲜精子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单环刺虫精子为鞭毛型,头部最前端为顶体,呈奶嘴状;细胞核近似杯状,核内有核泡。中段由一个大环状线粒体组成。尾部轴丝为典型的“9+2”型结构。精液的pH值为6.5±0.2;精子密度为(4.2±0.2)×109/mL;新鲜精子经过滤海水(10 cm厚的脱脂棉过滤)的激活率为86.4%±6.3%,涡动时间为(17.0±6.9)min,寿命为(24.4±7.8)min。室温(20±1)℃下,精子保存12 h活力无显著变化,但至24 h活力明显下降;低温(4℃)可明显延长精子活力的保存时间,可保存...
关键词:
单环刺虫 精子 生物学特性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星鸿 孟霄 甘宏涛 刘统昊 丁子媛 姚海洋 徐国成 丁姗 傅子玥 陈伟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单环刺螠的性比、性腺指数、繁殖力、胚胎与胚后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单环刺螠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单环刺螠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单环刺螠雌雄比例为1∶1.17,雄性略多于雌性。成熟卵径为(145.16±1.70)×(141.27±1.94)μm,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绝对繁殖力为111 800~720 488(449 684±265 905)粒,相对繁殖力为2 214~12 702(6 849±4 854)粒,怀卵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3,P
关键词:
单环刺螠 繁殖生物学 环境条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康庆浩 马卓君 王开顺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嗉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
关键词:
单环刺螠虫 消化道 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宗涛 张志峰 牛从从 康庆浩
对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单环刺虫(Urechisuniconctus)变态前幼虫发育的同工酶及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中5种同工酶(EST、MDH、AMY、LDH、ALP)酶谱均随发育表现出一定的差异。EST酶谱最为复杂,由原肠期的1条酶带增至体节幼虫时期的6条。MDH在发育各时期皆有表达。在原肠时期未检测到AMY、LDH及ALP活性。采用生化法对5种酶(ACP、ALP、PO、POD、CarE)的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单环刺虫的发育,各种酶的活力都有明显增强。以上结果表明,摄食行为的开始对其某些消化酶活性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至中期担轮幼虫时期,幼虫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脂类等物质的消化能力。至晚期...
关键词:
单环刺虫 幼虫 同工酶 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思奇 朱永久 吴兴兵 杨德国 刘应保 李晓莉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精子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 提高精子活力, 本研究对其精液pH、渗透压、精子密度、精子运动参数进行测定, 对精子的结构进行观察, 同时设定pH、葡萄糖和离子(NaCl、KCl、CaCl_(2))梯度, 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鳍鳠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部组成, 无顶体, 有侧鳍。大鳍鳠平均精子密度为2.50×10~(9)个/mL, 精液pH为7.0~7.2, 精浆渗透压为(634.16±6.66) kPa。精浆中离子成分以Na~(+)含量最高, 其次是K~(+), 之后依次为Mg~(2+)、Ca~(2+)、Fe~(3+)、Zn~(2+), 未检测出Cu~(2+)。精浆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69239.21 μmol/L, 其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 蛋氨酸含量最低。大鳍鳠精子经去离子水激活后, 运动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48.61±14.85)%、(34.00±4.00) s、(396.50±9.50) s, 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及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分别为(11.50±6.26) μm/s、(24.21±8.68) μm/s、(14.00±5.99) μm/s。精子在pH 7.0~9.0的偏碱性水中活力较强, 最适pH为8.0; 精子在NaCl、KCl、CaCl_(2)浓度为1g/L、5 g/L、6 g/L时, 运动率达到峰值; 葡萄糖浓度为7 g/L时精子活力达到最高。研究表明, 大鳍鳠精子适宜pH为7.0~9.0; 适宜浓度的NaCl、KCl、CaCl_(2)和葡萄糖对大鳍鳠精子活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鳍鳠 精子活力 CASA 精浆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航宁 邵明瑜 张志峰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精巢的形态结构及其年周期发育,并利用超微技术观察了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的精巢呈条带状,位于虫体尾部,两端通过肌束分别与呼吸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精巢由生精细胞团与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位于精巢中央,精原细胞团分布于结缔组织外周,精母细胞团散布于结缔组织内,各级精母细胞脱离精巢落入体腔液中,历经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形成精子脱离细胞团进入肾管。根据精巢的组织学特征,将单环刺螠的精巢年周期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精巢和体腔液中精子发生各时期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核...
关键词:
单环刺螠 精巢 年周期发育 精子发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英萍 张志峰 邵明瑜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始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
关键词:
单环刺螠 受精过程 细胞学观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宗涛 张志峰 康庆浩 邵明瑜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单环刺(Urechis unicinctus)消化道的发生及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环刺消化道起源于原肠胚期内陷而成的原肠腔;至早期担轮幼虫时期,消化道连通,开始摄食,此时据管腔直径不同消化道可分为口、食道、胃、中肠及后肠。附着变态后,其消化道在结构及功能上都有了明显的发育与分化。至蠕虫状幼虫时期。食道、胃及后肠已出现黏膜下层及肌层。嗉囊与砂囊可明显区分。中肠已产生肌纤维的分化,呼吸肠由中肠分化而来,其胞体细长,且核质比较小,可与中肠明显区分。至幼时期,食道前端产生了咽部的分化,至此消化道各部位在结构及功能上都与成体有了很大的相似性,即由口、咽、食道、嗉囊、砂囊...
关键词:
单环刺螠 消化道 发生 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宇明 辉朝茂
本文根据作者在云南南部筇刺竹集中分布地区所做的调查观测,对筇刺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个体结构规律和发笋率与竹丛结构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筇刺竹是我国南部热区的适生竹种,尤其适于在河谷地带、盆地边缘和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筇刺竹秆形指标(f1.3)为0.695,明显大于其它相近竹种或树木;竹秆最大直径和最长节间出现于秆之中部;胸径与秆高呈指数函数关系,可用H=2.246473D0.926725来表达;胸径与秆重呈正线相关,可用W=0.193395(D2H)0.690404来表达;竹丛发笋率、成竹率与秆丛密度和竹丛平均秆径有较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竹笋采收指数与老秆采伐...
关键词:
筇刺,竹生物学特性,个体结构规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洋 李林 白冠星 毕建启 万正平 陈锋 梁银铨 张志明
以繁殖季节多线盘■ ( Discogobio multilineatus Cui) 性成熟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并探究了不同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多线盘■ 精子由头、颈和鞭毛三部分组成,头部呈圆形,颈部不易观察; 精子密度为( 6. 16 ± 0. 65) × 10~8ind / m L; p H 为 7. 3 ~ 7. 6,偏碱性; 成熟卵子为淡黄色,卵径( 2. 1 ± 0. 03) mm,吸水膨胀后卵径( 3. 6 ± 0. 04) mm; 绝对繁殖力为 197 ~ 2 089 粒,相对繁殖力为 21 ~ 71 粒 /g; 绝对繁殖力( AF) 与体重( BW) 和卵巢重( OW) 呈显著正相关,与体长( SL) 相关性较差。不同水体中精子活力和寿命不同,以红水河水最好,有效运动时间为( 16. 61 ±1. 90) s,寿命为( 28. 83 ±3. 94) s; Na Cl 浓度在 0. 3%~ 0. 6% 范围内精子活力较好,Na Cl 浓度 0. 45% 时,有效运动时间为( 19. 51 ± 1. 72) s,寿命为( 32. 83 ± 5. 22)s; p H 在 7. 0 ~ 9. 0 时精子活力较好,p H 为 8. 0 时,有效运动时间为( 17. 61 ± 0. 69) s,寿命为( 27. 17 ± 1. 51)s; 精子原液在 4 ℃ 下可暂存 3 h 且不影响其活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彦 杜美荣 李文豪 姜娓娓 蔺凡 姚亮 吴玉萍 蒋增杰
为了解单环刺螠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及其持续性,于2020年11—12月,采用了室内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设置低密度(LD,500 尾/m~(2))、中密度(MD,2 500 尾/m~(2))、高密度(HD,8 300 尾/m~(2))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CO,0 尾/m~(2)),进行了2 d为一个实验时段,为期20 d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溶解无机氮(DIN)扩散通量变化范围为10.6~765.3 μmol/(m~(2)·d),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处理组的溶解无机氮(DIN)通量分别提高了57%、76%、88%。NH_(4)~(+)是DIN的主要贡献者,对DIN的贡献在低、中、高处理组中分别占55%、65%、80%。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密度组的平均NH_(4)~(+)通量分别提高了39%、111%、257%,与低、中密度处理组平均NH_(4)~(+)通量相比,高密度处理组分别提高了43.7%、23.6%。在第2~10天,NH_(4)~(+)通量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处理组PO_(4)~(3-)通量变化范围为-7.85~6.42 μmol/(m~(2)·d),第2~6天,处理组PO_(4)~(3-)通量处于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单环刺螠的生物扰动能够持续的促进DIN由沉积物向水体中的扩散,且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认识单环刺螠在水层-底栖系统耦合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栾松鹤 戴小杰 田思泉 李伟文 范永超
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东南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数据,对沙氏刺鲅的叉长组成、性比、性腺指数、摄食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偏好的水层、温度段、盐度段、溶解氧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沙氏刺鲅叉长范围为94.0187.0 cm,平均叉长为134.2±2.3cm,雌雄个体叉长无显著性差异(ANOVA,P>0.05)。(2)雌雄比例为1.34∶1,叉长大于160.0 cm的渔获个体均为雌性,经二项分布检验,雌雄性比与1∶1无显著变化。(3
关键词:
沙氏刺鲅 生物学 环境偏好 东南太平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娜 霍继革 王航宁 邵明瑜 张志峰
Vasa基因编码DEAD-box家族成员中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是决定生殖系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采用同源克隆策略及SMART-RACE技术,克隆了海洋经济螠虫动物单环刺螠Vasa基因的全长cDNA,该序列长4 080 bp,开放阅读框2 322 bp,编码733个氨基酸,具有DEAD-box蛋白家族共有的全部9个保守域。整体原位杂交和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Vasa基因在未受精卵、受精卵、2~8细胞的早期胚胎中均有明显的表达,显示其母源性提供的特点;从囊胚开始,表达量明显降低,在原肠胚表达信号主要集中在内中胚层细胞中;至担轮幼虫,表达信号进一步集中在消化道处;当发育至体节幼虫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陈长琨 李显春 韩召军 王荫长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1)由4日龄到7日龄的蛾所产的卵发育而成的初孵幼虫对测定的4种药剂(速灭菊酯、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2)不同蛾龄的棉铃虫和小地老虎的卵发育至3龄幼虫时的LD50值差异显著,以4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对药剂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敏感性最高,而5,6日龄的则差异不大;(3)棉铃虫和小地老虎不同龄期的个体其LD50值随龄期增高而上升,同一龄期的个体,LD50值则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加,尤以龄末增加最为迅速。用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时,除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卫 张瑞福 崔中利 李顺鹏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沟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杀虫单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细菌 ,编号为S 3。该菌能够以杀虫单为惟一氮源生长 ,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p .)。S 3具有广泛的碳源和氮源利用谱 ,其生长的最适 pH值为 7,最适温度范围为 35~ 4 0℃。杀虫单经S 3作用后 ,分析其残留物可能为沙蚕毒素。质粒检测未发现S 3有质粒。
关键词:
杀虫单 降解菌 筛选分离 降解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