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46)
- 2023(3522)
- 2022(2907)
- 2021(2570)
- 2020(2281)
- 2019(5003)
- 2018(4883)
- 2017(8629)
- 2016(5057)
- 2015(5792)
- 2014(5437)
- 2013(5564)
- 2012(5273)
- 2011(4798)
- 2010(4704)
- 2009(4147)
- 2008(4191)
- 2007(3771)
- 2006(3430)
- 2005(3034)
- 学科
- 济(15405)
- 经济(15376)
- 管理(10536)
- 业(9831)
- 学(9209)
- 企(7891)
- 企业(7891)
- 方法(6534)
- 数学(5449)
- 数学方法(5338)
- 中国(4509)
- 财(4501)
- 农(4271)
- 税(3436)
- 制(3392)
- 业经(3384)
- 税收(3180)
- 收(3147)
- 贸(3057)
- 贸易(3054)
- 和(2993)
- 易(2938)
- 农业(2880)
- 水产(2842)
- 环境(2790)
- 地方(2710)
- 物(2688)
- 务(2639)
- 财务(2637)
- 财务管理(2627)
- 机构
- 大学(74408)
- 学院(72291)
- 研究(33913)
- 科学(26865)
- 中国(24434)
- 农(24400)
- 济(22908)
- 经济(22278)
- 管理(20523)
- 所(20391)
- 农业(19868)
- 研究所(19031)
- 京(17747)
- 业大(17551)
- 理学(17331)
- 理学院(16978)
- 管理学(16297)
- 管理学院(16209)
- 中心(14683)
- 室(14397)
- 实验(13532)
- 省(13117)
- 实验室(13030)
- 院(12696)
- 农业大学(12480)
- 重点(12378)
- 江(12324)
- 业(11425)
- 科学院(11307)
- 北京(11236)
- 基金
- 项目(54045)
- 科学(40809)
- 基金(39356)
- 家(39292)
- 国家(39038)
- 科学基金(30663)
- 研究(29985)
- 自然(24360)
- 自然科(23750)
- 自然科学(23738)
- 自然科学基金(23323)
- 省(21039)
- 基金项目(20557)
- 划(19758)
- 资助(16478)
- 社会(16446)
- 社会科(15427)
- 社会科学(15421)
- 计划(14609)
- 重点(13847)
- 科技(13825)
- 教育(13392)
- 科研(11824)
- 发(11726)
- 专项(11553)
- 部(10849)
- 创(10707)
- 创新(10200)
- 农(10166)
- 业(10155)
共检索到112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军
报道了三齿配体 N,N-二 (2 '-苯并咪唑甲基 )亚胺 (IDB)及锰 ( )单核配合物 [Mn(IDB) 2 ]Cl2 · CH3OH·H2 O( )和 [Mn(IDB) 2 ](Cl O4) 2 · CH3CH2 OH· H2 O( )的合成和表征 .依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UV- Vis和 IR分析 ,初步推测该系列配合物中 Mn( )离子可能为典型的四方锥或八面体结构 ,以上两种配合物也许可作为过氧化氢酶的模型化合物
关键词:
锰(Ⅱ)单核配合物 合成 表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军 陈彦国
合成了八齿配体 N,N,N′,N″,N″-五 (2 -苯并咪唑甲基 ) -二乙三胺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 [Ni2 (DTPB)(Cl O4) 2 ]· (Cl O4) 2 · 3CH3CH2 OH.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 ,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 (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关键词:
镍双核()配合物 合成 表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仁群 邹晓青 喻情 马丽 刘畅 庞海霞 袁曦明
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为L_4)和NiCl_2·6H_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Ni_2(L_4)_4Cl_4·(H_2O)_2]·(CH_3CH_2OH)_2(L_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对该配合物进行光谱和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6.4266(4),b=33.732(2),c=17.364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郑新宇 吴琼洁 蔡碧琼
以烟酸与锌盐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合成烟酸锌配合物,考察了锌源、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以醋酸锌为锌源,反应时间为6 h,醋酸锌∶烟酸(摩尔比)=1∶2.通过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烟酸 锌配合物 固相合成 表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郑新宇 蔡碧琼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铜(Ⅱ)的烟酸、L-α-丙氨酸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铜离子配位,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与配位,L-α-丙氨酸的氨基氮与羧基氧同时与铜离子配位。抑菌活性试验表明,该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都具有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配合物浓度为0.5 mmol/L时,抑菌圈直径达13.4 mm,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 25 mmol/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宇雄 周尽花 赵仁杰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为第一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5-a-1,10-phen)为第二配体,分别与镧系元素(Ln)金属离子La3+、Pr3+、Nd3+、Eu3、Dy3+、Er3+、Tm3+、Yb3+合成了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Ln(PMBP)3(5-a-1,10-phen).采用UV、IR、1HNMR、MS、FS、TG等手段对8个螯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8个螯合物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UV和FS的分析可以预测这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可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而有望用于有机金属螯合物电致发光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锁 李喜旺 王明安
本试验合成了4个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半抗原,使用1HNMR,FABMS和IR对半抗原结构进行了鉴定。产物结构中,4种间隔臂均位于对氨基本磺酞肤的N1端(-SO4NH-,突出了磺腔类药物的共同结构部分,为预期的半抗原。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半抗原合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清禄 陈强 黄志坚 李建生 蔡碧琼
合成的吡啶-3-羧酸(烟酸)铜(Ⅱ)配合物和吡啶-2-羧酸(吡啶甲酸)铜(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衍射等对其配位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试验条件下,合成的烟酸铜和吡啶甲酸铜,其配体均通过吡啶氮和羧基氧与铜(Ⅱ)同时配位形成双齿螯合物.烟酸铜具有2个六员螯合环[Cu(Nic)2,Nic-为烟酸根],属单斜长方体晶系;吡啶甲酸铜具有2个五员螯合环[Cu(Pic)2,Pic-为吡啶甲酸根],属三斜长方体晶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刚 王建中 黄建东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对槐米(国槐花蕾)芦丁进行提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20℃,超声波频率20kHz、功率800W,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0min,重复2次。利用分子形态转变法进一步进行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了芦丁的纯度。将槐米芦丁与金属铬(Cr3+)进行配合,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对槐米芦丁铬(Cr3+)配合物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槐米芦丁与铬(Cr3+)按摩尔比1∶2的比例反应生成槐米芦丁铬(Cr3+)配合物;其中槐米芦丁分子中的5位羟基、4位羰基,B环中的2个苯环邻羟基均参与了配合反应。
关键词:
槐米 芦丁 提取 纯化 芦丁铬 光谱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明 宋传虎 卢迪 王欢 孙立苹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乳液接枝共聚反应成功合成羟丙基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HPC-g-PBM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HPC-g-PBMA的溶解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合成接枝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C-g-PBMA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较HPC发生了改变,热塑性能得到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抗强酸、抗强碱和抗有机溶剂侵蚀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图9表7参1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梦婕 魏祥东 吴锦标 蒋超
在对天然海泡石进行铁锰改性并表征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设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天然海泡石的处理,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探究天然海泡石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对土壤pH、锑(Sb)的形态及Sb在土壤–小白菜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铁锰改性后呈现孔洞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加18.11%,Fe、Mn质量百分比大幅增加,且Fe、Mn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与CK相比,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均提高了土壤pH,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影响最大;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增加了土壤晶型铁铝结合态Sb和残渣态Sb的百分比,降低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和专性吸附态Sb、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和非晶型铁铝结合态Sb的百分比,与添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后的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百分比下降了2.48%~43.31%;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后,土壤Sb迁移受阻,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各部位Sb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根和茎叶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6.83%~44.26%、19.51%~59.23%,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降Sb效果最佳,在相同施加量时,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的降Sb效果相较于添加天然海泡石的更佳。可见,铁锰改性海泡石对锑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梦婕 魏祥东 吴锦标 蒋超
在对天然海泡石进行铁锰改性并表征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设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天然海泡石的处理,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探究天然海泡石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对土壤pH、锑(Sb)的形态及Sb在土壤–小白菜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铁锰改性后呈现孔洞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加18.11%,Fe、Mn质量百分比大幅增加,且Fe、Mn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与CK相比,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均提高了土壤pH,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影响最大;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增加了土壤晶型铁铝结合态Sb和残渣态Sb的百分比,降低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和专性吸附态Sb、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和非晶型铁铝结合态Sb的百分比,与添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后的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百分比下降了2.48%~43.31%;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后,土壤Sb迁移受阻,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各部位Sb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根和茎叶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6.83%~44.26%、19.51%~59.23%,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降Sb效果最佳,在相同施加量时,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的降Sb效果相较于添加天然海泡石的更佳。可见,铁锰改性海泡石对锑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袁传军
该文以碳点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进行了纳米前沿与法庭科学融合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该实验以碳点在手印显现中的实际应用为核心,以解决碳点在手印显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充分阐释了实验背景原理,系统梳理了实验内容方法,明确细化了实验教学实施,体现了实验选题的创新性、实验背景的科学性和实验内容的实践性。通过开展该实验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实验数据处理水平,起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伟洲 熊伟豪 徐霜 高霞 伍平凡 肖滋成
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脱水剂,将带氨基的茚满分子通过亚胺化反应键合至六钼酸上,得到了首个带有茚满基的六钼酸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C_9H_9N)],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种全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信息: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1.8096(3) nm,b=1.5546(3) nm,c=2.0537(3) nm,β=104.778(3)°,V=5.5862(16) nm~3,Z=4,D_C=1.759 g/cm~3.该结果为茚满修饰的多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多酸 亚胺衍生物 茚满 晶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