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6)
- 2023(6147)
- 2022(5202)
- 2021(4846)
- 2020(4142)
- 2019(9280)
- 2018(9352)
- 2017(18337)
- 2016(10292)
- 2015(11586)
- 2014(11663)
- 2013(11511)
- 2012(10726)
- 2011(9543)
- 2010(9839)
- 2009(9490)
- 2008(9614)
- 2007(8782)
- 2006(8142)
- 2005(7842)
- 学科
- 济(38173)
- 经济(38078)
- 管理(36202)
- 业(32583)
- 企(26571)
- 企业(26571)
- 财(15048)
- 制(14924)
- 方法(13873)
- 农(13175)
- 中国(12837)
- 数学(11780)
- 数学方法(11564)
- 体(9738)
- 业经(9632)
- 银(8943)
- 银行(8931)
- 务(8799)
- 财务(8766)
- 财务管理(8739)
- 行(8496)
- 农业(8363)
- 体制(8300)
- 企业财务(8249)
- 融(7838)
- 金融(7836)
- 税(7810)
- 贸(7554)
- 贸易(7550)
- 易(7405)
- 机构
- 大学(145251)
- 学院(144364)
- 济(63042)
- 经济(61653)
- 管理(54083)
- 研究(49409)
- 理学(45084)
- 理学院(44599)
- 管理学(43866)
- 管理学院(43584)
- 中国(41102)
- 财(35388)
- 京(30682)
- 科学(26722)
- 财经(26178)
- 所(24937)
- 江(24005)
- 经(23505)
- 中心(23245)
- 研究所(21432)
- 农(20978)
- 北京(19933)
- 经济学(19856)
- 财经大学(19186)
- 州(18504)
- 业大(17977)
- 院(17895)
- 范(17890)
- 师范(17742)
- 经济学院(17638)
- 基金
- 项目(87200)
- 科学(69301)
- 研究(66613)
- 基金(64072)
- 家(54550)
- 国家(54083)
- 科学基金(46629)
- 社会(43681)
- 社会科(41344)
- 社会科学(41335)
- 省(33220)
- 基金项目(33169)
- 教育(30910)
- 自然(28428)
- 划(27873)
- 自然科(27757)
- 自然科学(27752)
- 自然科学基金(27248)
- 编号(27033)
- 资助(26522)
- 成果(24170)
- 制(22862)
- 部(20339)
- 重点(19662)
- 课题(19338)
- 性(18395)
- 国家社会(18162)
- 教育部(18004)
- 发(17941)
- 创(17834)
共检索到24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午
我国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劳动者预告解除规定太过僵化,预告期未区分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未区分不同岗位、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劳动者;劳动者即时解除实体和程序规定诸多不明等。建议对预告期、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等规定予以完善;明晰《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表述;将劳动合同无效情况另作规定。
关键词:
劳动者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述荣
被派遣劳动者是否享有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学界多回避,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根据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被派遣劳动者无预告解除权。立法者作出如此规定有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考量,但这种考量的正当性基础值得质疑。反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关于劳动者劳动合同预告解除权的规定同样值得检讨,一刀切的作法并不妥当,应以工资高低来区分劳动者强弱,并区分不同劳动者适用不同的预告解除规则。
关键词:
预告解除权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剑
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直是困扰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因此问题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米青
最近,中央领导就劳动制度改革问题谈到,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对这样一项改革要坚定不移,不能退却,如果有任何动摇、犹豫,就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在这个问题上,劳动部门要统一认识,要把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陈旧的传统观念,不能屈服,如果屈服于这种压力,我们就只好
关键词:
劳动合同制度 中央领导 劳动服务 信息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继翔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任丽莉 陈万思
劳动者拥有劳动合同解除权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的稳定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劳动法》第31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立法、实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修订和完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提出建议。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善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雇制度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以解雇事由为主,同时涉及解雇程序、解雇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法律的规定存在不少粗糙与缺漏的地方,可能为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埋下隐患。而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相关立法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惟有在借鉴优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对解雇制度进行精当的构思与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解雇制度中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关键词:
单方解雇 解雇事由 解雇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艺霖 杜宇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对劳动合同相关立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对该制度的规定存在权利不均衡以及订立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关规定在实践中的适用受到阻碍。在对国外立法模式的借鉴及对我国制度推行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找到推行困难的症结所在,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相关立法进行完善与补充,才能保障该项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充分发挥维护劳动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劳动合同 解雇保护 劳动关系 雇佣制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文超,深圳首任劳动局局长,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开创国内"炒鱿鱼"先例,建立有进有退的劳动合同制;他将"一职一级"标准工资改为"一职多薪级,小级差"的工资制度,建立了考晋级和加薪制度;他推进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新型社保制度。被誉为深圳用工制度、工资制度改革的"操刀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怀欣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法定情形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对于单方解除权是否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实践中说法不一。下面,本文将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期间问题。案例一:马某系某集团公司职工,双方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爱春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劳动合同自试用期开始第一天就是有效成立的,当事人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内(包括试用期)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立法规定当事人在试用期内符合一定条件或履行一定程序的情况下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赔偿,对于其没有遵守相应的条件、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因其行为违法更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能因为《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就简单地认为,在试用期内,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不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