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0)
- 2023(4002)
- 2022(3540)
- 2021(3416)
- 2020(3134)
- 2019(7517)
- 2018(7581)
- 2017(14754)
- 2016(7792)
- 2015(8796)
- 2014(8418)
- 2013(7868)
- 2012(6972)
- 2011(6097)
- 2010(6397)
- 2009(5826)
- 2008(5547)
- 2007(4797)
- 2006(4122)
- 2005(3525)
- 学科
- 济(31917)
- 经济(31898)
- 管理(18637)
- 业(18375)
- 方法(17133)
- 数学(16231)
- 企(15826)
- 企业(15826)
- 数学方法(15436)
- 学(6869)
- 中国(6719)
- 农(6643)
- 理论(6440)
- 业经(5600)
- 地方(5507)
- 贸(5332)
- 贸易(5326)
- 易(5167)
- 财(4886)
- 教学(4674)
- 技术(4376)
- 农业(4223)
- 和(4014)
- 环境(3930)
- 制(3811)
- 关系(3784)
- 划(3750)
- 银(3427)
- 银行(3415)
- 策(3356)
- 机构
- 学院(103348)
- 大学(101325)
- 管理(39520)
- 济(38216)
- 经济(37407)
- 理学(34880)
- 理学院(34476)
- 研究(33556)
- 管理学(33224)
- 管理学院(33052)
- 中国(24554)
- 科学(23234)
- 京(21399)
- 农(18404)
- 业大(17361)
- 所(17361)
- 研究所(16181)
- 财(15554)
- 中心(15196)
- 江(15000)
- 农业(14588)
- 北京(13447)
- 范(13410)
- 师范(13217)
- 技术(13042)
- 财经(12824)
- 院(12618)
- 州(12039)
- 经(11676)
- 经济学(11297)
- 基金
- 项目(74799)
- 科学(58488)
- 基金(53628)
- 研究(50985)
- 家(48359)
- 国家(48045)
- 科学基金(40999)
- 社会(30530)
- 省(30508)
- 社会科(29030)
- 社会科学(29022)
- 自然(28904)
- 自然科(28324)
- 自然科学(28315)
- 基金项目(27849)
- 自然科学基金(27771)
- 划(25904)
- 教育(24918)
- 资助(23478)
- 编号(20683)
- 重点(17573)
- 发(15944)
- 创(15887)
- 成果(15640)
- 部(15505)
- 计划(15240)
- 课题(14938)
- 创新(14844)
- 科研(14732)
- 大学(13758)
共检索到142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录达 封俊 曾爱军 周斌
为研究微喷带喷灌水的分布特征 ,依据微喷带单孔喷灌试验得到的数据 (喷水角度以 10°~ 90°设计试验 ) ,采用 DUD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数据拟合方法 ,确定了微喷带单孔喷灌水分布的单峰和双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除 10°和 90°外 ,其他喷水角情况下采用双峰模型的拟合精度均明显高于单峰模型。由拟合模型的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可以看出 ,模型的拟合精度都很高 ,表明采用本文中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可以较好地描述微喷带喷灌水的分布。这对于进一步精确确定土壤水运动分布状态 ,同时对于优化设计微喷带设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德晖 方文熙 吴传宇 王学銮 何金成
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旋转式喷灌有本质区别,但与微喷带相似.为此,采用微喷带的评价指标来描述PVC微喷灌管的喷水量分布特性.
关键词:
PVC 喷水特性 微喷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于振文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生育期不灌水;T1、T2、T3、T4采用微喷带灌溉,微喷带带长均为40 m,喷射角分别为35°、50°、65°和80°。每条微喷带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在行间,灌溉左右各4行(L1—L4)小麦,实际灌溉宽度1.6 m。【结果】(1)拔节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同一处理下,各取样区间L1—L4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其中T1、T2和T3处理的各行间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伟 张建华 郭勇 周洁 苗人云 王国英 王仁峰 贾定洪 黄忠乾 郑林用
针对四川毛木耳主产区栽培出耳棚实际情况,根据毛木耳出耳期间对水分需求规律,初步设计和构建出了毛木耳微喷灌设施系统,提出了毛木耳加湿节水栽培的机械与管网匹配参数,开展了微喷灌技术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微喷灌与人工喷灌相比,其总用工量减少56.14%,总用水量减少27.08%,总用电量减少20.65%,省工、节水和节能的效果非常显著。笔者认为,该设施应用于毛木耳生产,对于缓解和解决目前农事劳动力紧缺和农业单位用工费用大幅度上涨问题,节约管水用工成本、提高毛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其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西传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实际引文数据和Brookes引文年代分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引文年代分布动态数学模型(4)和静态数学模型(5),并引用三组数据进行了实际验征。提出了引文中统计年发表的文章其引文年龄为0.55年和文献老化的半衰期的计算公式为t=ln(2/λ),简要分析讨论了模型中有关参数的计算和解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飞 陈阜 杨晓光 苑丽娟
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应用喷灌与常规畦灌相比 ,有明显改善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 :1)喷灌尽管每次灌水量较少 ,但其土壤贮水量的下降速率明显低于畦灌 ;2 )喷灌使灌溉水大部分集中于0~ 60 cm土层 ,有利于冬小麦的水分利用 ;3)喷灌可以在不降低光合的前提下减小作物的蒸腾速率 ,在喷灌的各生育期间作物耗水量较畦灌减少 ,耗水强度也相对较小 ;4 )喷灌可以在产量基本不减或稍有提高的情况下节约大量灌溉水 ,从而提高作物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冬小麦 喷灌 畦灌 水分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远长 王美娟 吴正方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影响垂直带分布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上限的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分别为65℃·月、43℃·月、16℃·月和10℃·月及-10℃·月、-24℃·月、-55℃·月和-75℃·月;其可能蒸散值分别为620mm、500mm、410mm和300m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雷雁斌 贾丽华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孔单点源入渗模型,只需知道垂直一维入渗参数、膜孔直径和入渗时间,即可用于膜孔单点源入渗量的计算。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精度高,应用方便,均为计算膜孔单点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君 马岩
门五金件孔槽是一种规则空间曲面加工的木制典型工件。为了解决五金件孔槽位置加工难题,研究开发出性价比较高的多轴门五金件孔槽数控加工机床,建立门五金件孔槽空间曲面的通用数学模型,实现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全部门五金件孔槽自动加工。通过VC++6.0对门五金件孔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通用性和实用性,为门五金件孔槽数控加工系统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制门 五金件孔槽 数控 仿真 数学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磊 伊强 缪东晶 陈恳 王力强
为了解决传统机器人喷涂模型在喷涂工艺参数改变时会失效的问题,该文将喷涂工艺参数作为模型变量,研究多变量喷涂模型的建模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β分布的涂层生长速率函数,并通过对其进行积分推导出涂层厚度分布方程;其次,通过分析、拟合喷涂实验数据,分别建立喷枪流量、喷涂距离与涂层生长率最大值的关系式,以及喷枪流量、空气压力与喷幅宽度的关系式,并将其代入到涂层厚度分布方程中,建立了以5种常变喷涂工艺参数为自变量的涂层厚度分布泛化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根据工艺参数的变化预测相应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明珍
信息传输的数学模型陈明珍差异和传递是信息的两个本质特征。差异是系统的运动和由此产生的系统状态转换的反映,这种差异只有在信息被传递、吸收后才能显示出来。信息的传递则是信息存在的必要条件,它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保证。信息由信源发出,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中华 刘相东
应用气粒两相流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 (CFD)知识 ,结合喷雾干燥的特点 ,建立了模拟喷雾干燥室内气体颗粒两相湍流流动的 CFD模型。讨论了该类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 ,并结合实际脉动燃烧喷雾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得到了喷雾干燥室内气流的温度、湿度分布图 ,气体流线图和颗粒相的运动轨迹图。模拟结果表明该 CFD模型可用于对喷雾干燥过程的模拟
关键词:
喷雾干燥 气粒两相流 模型 CF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李剑 袁志发 胡小宁 曹扬 王迪海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水分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