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9)
- 2023(4638)
- 2022(3937)
- 2021(3615)
- 2020(3229)
- 2019(6584)
- 2018(6777)
- 2017(11477)
- 2016(6533)
- 2015(7364)
- 2014(7485)
- 2013(7084)
- 2012(6606)
- 2011(5943)
- 2010(6046)
- 2009(5554)
- 2008(5484)
- 2007(4972)
- 2006(4208)
- 2005(3806)
- 学科
- 济(20559)
- 经济(20523)
- 管理(16760)
- 业(11734)
- 企(9441)
- 企业(9441)
- 学(8593)
- 方法(8160)
- 数学(6942)
- 数学方法(6808)
- 中国(6474)
- 制(5944)
- 体(5805)
- 财(5793)
- 农(5772)
- 理论(5296)
- 环境(4437)
- 业经(4399)
- 银(4251)
- 融(4247)
- 金融(4240)
- 银行(4217)
- 行(4089)
- 地方(4063)
- 教育(3863)
- 及其(3828)
- 农业(3565)
- 划(3431)
- 教学(3425)
- 和(3372)
- 机构
- 大学(93656)
- 学院(93017)
- 研究(35963)
- 济(29498)
- 经济(28602)
- 管理(27187)
- 科学(26476)
- 中国(25783)
- 农(25461)
- 理学(22611)
- 理学院(22239)
- 管理学(21393)
- 管理学院(21246)
- 京(20992)
- 农业(20623)
- 所(20279)
- 业大(19149)
- 研究所(18690)
- 中心(16494)
- 江(15479)
- 财(14995)
- 技术(14275)
- 省(13618)
- 室(13567)
- 院(13255)
- 农业大学(13143)
- 北京(12711)
- 范(12514)
- 实验(12332)
- 师范(12103)
- 基金
- 项目(65597)
- 科学(48552)
- 基金(45163)
- 研究(42924)
- 家(42167)
- 国家(41837)
- 科学基金(33613)
- 省(27655)
- 社会(24366)
- 自然(23377)
- 基金项目(23230)
- 划(23124)
- 社会科(22862)
- 社会科学(22859)
- 自然科(22823)
- 自然科学(22810)
- 自然科学基金(22357)
- 教育(20648)
- 资助(18762)
- 编号(16421)
- 重点(15366)
- 计划(14772)
- 成果(14395)
- 科技(13797)
- 发(13686)
- 创(13309)
- 课题(13289)
- 部(13177)
- 科研(13143)
- 创新(12643)
共检索到143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富 胡薛英 周诗其 熊道焕
本实验运用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动态研究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与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3h,雏鸭心肌、肝、脾、肾、胰、腿部肌肉、大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PAP染色的特异性棕黄色产物,除胰脏组织切片的PAP反应性在感染后168h达到最高外,上述其他组织的最高PAP反应性均在感染后24h;对同期的不同组织切片比较观察发现,肝、脾、胰外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腿部肌肉细胞的PAP反应性比心肌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PAP反应性强。由此表明,鸭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h达全身化,并主要侵害肝、脾、肾、胰及腿部肌肉,继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珍辉 陈万荣 周育森 向双云 曹金元 李玉冰 杨久仙 曹授俊 田璐 张浩
为有效防治鸭肝炎,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检测方法,对分离的DHV进行纯化,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鸭胚尿囊液中的DHV经冻融、氯仿反复处理、PEG浓缩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及多次亚克隆,成功获得8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DHV-1、DHV-6、DHV-7、DHV-8、DHV-9、DHV-10、DHV-11和DHV-12,并制备出腹水。8株单抗腹水经ELISA法检测,DHV-7、DHV-8的效价为1∶2 000;DHV-6、DHV-10的效价为1∶8 000;DHV-1、DHV-9、DHV-11和DHV-12的效价为(1∶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方伟 谷长勤 程国富 苏敬良 佘锐萍 胡薛英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病毒分布 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丹丹 刁有祥 杨国平 陈浩 提金凤 张璐
【目的】制备鸭瘟病毒(DPV)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建立DPV快速诊断方法及进一步鉴定DPV的抗原表位奠定基础。【方法】克隆DPVgB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DPV gB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进行间接ELISA及亚克隆筛选,并对单抗亚类及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915BP的目的基因,成功连接于PET-28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DPV gB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8D7、E6c3、H11F8、H6F6,间接ELISA检测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103、1...
关键词:
鸭瘟病毒 gB蛋白 单克隆抗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世享 叶玲玲 肖妍 卓娜 王滕芬 汪琳 蒲静 陈培富 艾军
为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赤羽病病毒抗体的竞争ELISA法。用AKV病毒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免疫融合,以获得抗AKV的单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的SBV N蛋白作为诊断特异性抗原,山羊抗鼠HRP-IgG为二抗,建立并优化AKV抗体检测的竞争ELISA方法。得到一株持续稳定繁殖的能够分泌单抗AKV核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亚型鉴定为:重链IgG1,轻链kappa,仅能与AKV病毒呈阳性反应,与BTV、FAMD、EHDV病毒等病毒抗原不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检测AK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诊断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5μg/mL,1∶1 000抗体稀释比,1∶50血清稀释比,1∶2 000二抗稀释比,封闭条件为5%BSA,37℃封闭2 h,确定了血清抑制率大于等于44%时为阳性,小于44%为阴性;所建立的ELISA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鉴定结果与ID Screen AKV Competition检测试剂盒一致。本试验成功制备出一株分泌针对AKV 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系,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检测动物AKV抗体,为进一步开展AKV抗体诊断试剂工艺研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赤羽病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锋 杜念兴 徐为燕
将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 AA8-1和 CG4-1两株单抗(McAb)分别致敏双醛化人红细胞,混合后建立单抗反向间接血凝(McAb-RPHA)方法。其敏感性较常规血凝试验(HA)高256倍,最小检出量为0.214 ng/ml。此法对感染兔的心、肝、脾、肺、骨髓、血液等检出率均为100%;脊髓、淋巴结、肌肉等组织的检出率分别为62.5%,58.3%和37.5%。HA 的检出率除肝为100%外,其余均低于 McAb—RPHA,不能检出脊髓、淋巴结和肌肉样品中的病毒抗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晓霞 朱小丽 陈少莺 王劭 陈仕龙 林锋强 李兆龙
【目的】制备抗鸭副粘病毒(DPMV)的单克隆抗体,为鸭副粘病毒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差速和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DPMV,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采用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等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到7株能稳定分泌抗DP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J28、F4、B3、E39、E41、A12和A30。这7株单克隆抗体都具有ELISA和1FA特性,其中J28和F4还具有HI和中和特性。免疫球蛋白亚类测定结果显示,J28和F4均为IgG1,其他5株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国平 刁有祥 赵丹丹 陈浩 提金凤 张璐 张英 李川川
【目的】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实验室保存的PeT28a-Ns5载体转化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瘤细胞杂交技术结合有限稀释法制备单抗,并对单抗的特异性、反应性及其抗原表位和亚类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针对DTmuv的Ns5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a4D1和b4b8。此2株杂交瘤细胞诱导baLb/c小鼠的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64 000。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NS5蛋白 单克隆抗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小丽 陈少莺 蔡羲 程晓霞 林锋强 陈仕龙 王劭 李兆龙
【目的】制备抗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间接免疫荧光(IFA)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制备MDRV抗原,用之免疫Babl/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IFA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应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MDRV IFA快速诊断方法。【结果】筛选到237-11,45-12和3-H3 3株特异性好并能稳定分泌抗MD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5-12株单抗为IgM亚型,237-11和3-H3株单抗为IgG3亚型。45-12和3-H3 2株单抗具有ELISA特性,效价...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贵蜀 何晴 严梦涵 陆芍华 黄瑞玲 彭瑶顺 庄许诺 许丽惠 王全溪
为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p10.8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10.8蛋白,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选择BALB/c小鼠进行免疫.4免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并以纯化的重组p10.8蛋白作为抗原包被,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到1株针对MDRV p10.8蛋白的能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H3-7B株.用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检测,以H3-7B株上清为一抗,分别与原核、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p10.8蛋白反应,结果均呈阳性.用抗体亚类试剂盒进行抗体亚类测定,显示H3-7B株mAb亚型为IgG2a类.用MDRV、禽腺病毒、鸭坦步苏病毒3种病毒与H3-7B株mAb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反应,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H3-7B株mAb与MDRV反应呈阳性,特异性较好.结论:本试验成功制备了抗MDRV p10.8蛋白的mA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周诗其 熊道焕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组织病理变化 雏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周诗其 熊道焕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Ⅲ.实验感染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胡薛英,程国富,周诗其,熊道焕(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血清生化指标THESTUDYONTHEPATHOGENESISOFDUCKLINGV...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血清生化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雄 陈毓川 程国富 徐珊 金梅林 罗满林
用单克隆抗体(McAb)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桥联酶标方法,在实验室检测8株猪痢疾密螺旋体(T.h)纯培养物,全部“+”,检测无害密螺旋体(T.i)及禽弧菌(AV)各1株全为“-”。用该法检测来自猪痢疾(SD)猪20头份全为“+”,健康猪39头份全为“-”和可疑猪场的猪粪201头份,其中38头份“+”,163头份“-”共260头份,其结果与McAb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一致。捎除了用多克隆抗血清(PcAS)IFA和结晶紫染色法对T.i及在健康猪群中所出现的假阳性。PAP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染色标本能长期保存。初步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成为诊断工作和免疫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忠 陆承平 杜念兴 徐为燕 陈溥言
以纯化的牛冠状病毒(BCv)免疫 BALB/c 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0融合,用间接 ELISA 筛选,获得了4株分泌 BCV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_(12)、C_(31)、C_(42)和C_(54).它们系针对 BCV 不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用 C_(12)和 C_(31)两株细胞制备的腹水混合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建立了以生物素标记的兔抗 BCV IgG 和酶标亲和素介导的 BAS—ELISA,并对 BCV 标准毒株和临床犊牛腹泻粪样作了检测.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ELIs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笑笑 杨兴淼 刘亚林 曹瑞兵
[目的]制备日本脑炎病毒prM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进一步了解prM的结构和功能、开发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JEV prM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prM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诱导表达并纯化prM重组蛋白,随后将其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得到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进行效价测定,通过Western blot和IFA验证其特异性,并进行空斑中和试验测定其中和活性,利用原核表达多段截短体蛋白确定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并进行保守性分析,将其初步应用于感染检测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经细胞融合和三次亚克隆后成功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命名为4H6,所制备的腹水效价可达到1∶1638400,经鉴定该抗体重链属于IgG2b,轻链为κ型。Western blot以及IFA试验均证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显示4H6不具备中和活性。通过表达截短蛋白鉴定出4H6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30GENRCWVRAIDVGYMC45,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表位位于prM蛋白表面且在JEV不同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直接接触。并成功将4H6初步应用于JEV感染检测及prM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论] 成功制备1种高效且特异性的JE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识别区位于pr,为分析prM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其他病毒蛋白(如E蛋白或宿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效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