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8)
- 2023(15601)
- 2022(13652)
- 2021(12657)
- 2020(10593)
- 2019(24543)
- 2018(23973)
- 2017(47082)
- 2016(25267)
- 2015(28158)
- 2014(28023)
- 2013(27424)
- 2012(25099)
- 2011(22320)
- 2010(21716)
- 2009(19679)
- 2008(18979)
- 2007(16381)
- 2006(13998)
- 2005(11980)
- 学科
- 济(97019)
- 经济(96907)
- 管理(70641)
- 业(67481)
- 企(56672)
- 企业(56672)
- 方法(50220)
- 数学(44435)
- 数学方法(43848)
- 财(25401)
- 中国(24732)
- 农(24492)
- 银(22880)
- 银行(22733)
- 制(22212)
- 行(21370)
- 学(21297)
- 业经(20853)
- 贸(20733)
- 贸易(20722)
- 易(20252)
- 地方(18350)
- 融(17470)
- 金融(17468)
- 务(17095)
- 财务(17024)
- 财务管理(16995)
- 农业(16445)
- 理论(16158)
- 企业财务(16147)
- 机构
- 大学(348699)
- 学院(346144)
- 管理(140117)
- 济(137771)
- 经济(134872)
- 理学(122777)
- 理学院(121452)
- 管理学(119089)
- 管理学院(118462)
- 研究(112097)
- 中国(87547)
- 京(72525)
- 科学(70647)
- 财(62648)
- 农(58410)
- 所(54940)
- 业大(54080)
- 中心(52543)
- 财经(51672)
- 研究所(50802)
- 江(48668)
- 经(47317)
- 农业(46383)
- 北京(44656)
- 范(43965)
- 师范(43472)
- 经济学(42562)
- 院(41241)
- 州(40007)
- 财经大学(39173)
- 基金
- 项目(249461)
- 科学(196614)
- 基金(183302)
- 研究(177956)
- 家(160445)
- 国家(159196)
- 科学基金(137748)
- 社会(112929)
- 社会科(107225)
- 社会科学(107199)
- 基金项目(97270)
- 省(96783)
- 自然(91724)
- 自然科(89673)
- 自然科学(89649)
- 自然科学基金(88012)
- 教育(82162)
- 划(81675)
- 资助(76424)
- 编号(70905)
- 重点(55663)
- 成果(55584)
- 部(55198)
- 发(51994)
- 创(51794)
- 科研(48759)
- 创新(48376)
- 课题(48153)
- 教育部(47435)
- 国家社会(46985)
- 期刊
- 济(136158)
- 经济(136158)
- 研究(99333)
- 中国(59163)
- 学报(57499)
- 科学(51921)
- 农(51071)
- 管理(48882)
- 财(46976)
- 大学(43678)
- 学学(41518)
- 融(39357)
- 金融(39357)
- 农业(34254)
- 教育(34079)
- 技术(29762)
- 财经(24627)
- 经济研究(22847)
- 业经(22197)
- 经(20976)
- 问题(18191)
- 理论(17575)
- 业(17423)
- 科技(16639)
- 统计(16543)
- 技术经济(16402)
- 版(16307)
- 图书(16284)
- 实践(16269)
- 践(16269)
共检索到48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顾晓安 朱书龙
流动性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大小和短期稳定性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传统的流动性缺口指标在计算时没有考虑未到期信贷资产提前变现以及未到期存款提前支取对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本文引入信用违约互换模型,计算未到期信贷资产提前买卖所增加的流动性来源;同时模拟未到期存款在三种压力情景下提前支取所增大的流动性缺口,构建了"修正的流动性缺口率"指标衡量银行的短期稳定性,并提出按照各银行修正的流动性缺口率指标数值大小将稳定性水平划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的设想,以便为各银行和监管部门提供量化管理流动性风险状况及短期稳定性水平的依据,且以2004-2012年我国10家主要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方方 方霄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综合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目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并未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郑宇轩 文伟扬
文章选取2002—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指标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自我稳定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对以上论点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1)影子银行确实能够创造很高的流动性且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长期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纽带关系,但这种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甚至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影子银行丰富市场融资渠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容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有可能无限制放大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体现其双刃剑属性。(3)影子银行既弥补了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楠 沈沛龙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的改进指标体系下,选取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年报数据,对净流动性缺口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净流动性缺口能够显著地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如果能够高效地管理与运用优质流动性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也检验了之前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净流动性缺口 盈利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372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对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盈利能力层面,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稳定性的抑制力度更大;在风险承担能力层面,跨境资本流动对国有与股份制银行稳定性的抑制力度更大。(2)直接投资渠道下跨境资本流动会促进银行稳定性,但间接投资渠道下跨境资本流动会抑制银行稳定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减弱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4)跨境资本流动通过加大银行流动性错配而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资本流动-流动性错配-银行稳定性"的传导渠道有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晓安 周虹
本文构建了以多维度盈亏平衡分析、安全边际分析和资产报酬率(ROA)影响因素分析为基本框架的单个银行财务稳定性评估方法体系,并利用主要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目前各家样本银行具有较低的保本点和较高的安全边际率,处于财务稳定状态;在影响资产报酬率ROA的各因素中,平均利息率和净利差对银行财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验证了净利差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银行财务稳定也有显著影响,重视这些因素的改进对提高银行财务稳定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沛龙 闫照轩
本文在中国当前使用的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2009),给出关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改进方法。改进方法使用了高质量流动资产、净流动性缺口和净流动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克服了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和资产流动性特征等缺点,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先对国内3家银行2006~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对国内10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一鸣 潘奇
本文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为背景,构建嵌入金融约束非线性放大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在信息冲击和全球流动性机制转换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热钱"流动所具有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表明,在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实施以"托宾税"为主要形式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一方面可以降低短期债务量,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外债期限结构,使短期债务向长期债务转化,从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增加社会福利。本文拓展了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基于"托宾税"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对于金融稳定性的有效性,厘清了短期资本流动和债务期限结构对于金融稳定性影响机制,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债务期限 金融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房光友
银行业的稳定对一国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按SCP分析范式,高利润是反竞争定价的结果,银行市场的脆弱性与其垄断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研究银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表明银行业的稳定与银行市场的垄断因素并不存在直接的逻辑关系,反而是银行市场过度开放导致的重复、恶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银行业的安全。因此,审慎对待银行业的开放,加强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构建层次清晰的银行市场,是维护银行业安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市场结构 风险偏好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关键词:
银行体系 稳定性 BSSI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徐梦洁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 银行稳定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光 李隽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对银行的稳定性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现今国际上讨论较多、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运用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集中的市场结构、和缓的竞争更有利于银行业稳定的结果。
关键词:
市场结构 竞争程度 稳定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入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加强宏观经济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着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党超
本文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继发传导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多个与传导机制和银行稳定性经营有关的指标,采用IBSS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敏感变动情况。研究认为,直接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力大于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大于继发性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