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6)
2023(16489)
2022(14290)
2021(13411)
2020(11255)
2019(26033)
2018(25525)
2017(48755)
2016(26145)
2015(29430)
2014(28681)
2013(28502)
2012(26023)
2011(23703)
2010(23472)
2009(21852)
2008(21041)
2007(18034)
2006(15846)
2005(14194)
作者
(74627)
(61978)
(61439)
(58345)
(39523)
(29624)
(27911)
(24254)
(23644)
(21938)
(20953)
(20940)
(19575)
(19562)
(19167)
(19156)
(18444)
(18232)
(17782)
(17770)
(15296)
(15186)
(14918)
(14176)
(13853)
(13669)
(13606)
(13548)
(12559)
(12141)
学科
(103518)
经济(103398)
管理(71994)
(66839)
(55194)
企业(55194)
方法(47480)
数学(40948)
数学方法(40480)
中国(29813)
(28061)
贸易(28044)
(27277)
(26887)
(25267)
(22505)
业经(22191)
地方(19213)
(18610)
农业(17568)
理论(16979)
(16060)
环境(15931)
(15866)
银行(15812)
(15560)
金融(15558)
(15196)
(15175)
财务(15122)
机构
大学(369983)
学院(365488)
(152046)
经济(149097)
管理(140545)
研究(130373)
理学(121815)
理学院(120464)
管理学(118307)
管理学院(117684)
中国(96902)
(79780)
科学(79537)
(67496)
(65920)
研究所(60332)
(59600)
中心(56958)
财经(54486)
业大(53955)
(51309)
北京(50983)
(49870)
(48866)
师范(48368)
(47527)
农业(47095)
经济学(46799)
经济学院(42277)
(41648)
基金
项目(250635)
科学(196738)
基金(183268)
研究(182684)
(161165)
国家(159900)
科学基金(135808)
社会(115547)
社会科(109512)
社会科学(109484)
基金项目(95999)
(94676)
自然(88182)
自然科(86128)
自然科学(86101)
自然科学基金(84569)
教育(83743)
(81339)
资助(76356)
编号(73410)
成果(60271)
重点(56663)
(56243)
(53601)
(52042)
课题(50992)
创新(48556)
教育部(48305)
国家社会(48215)
科研(48203)
期刊
(163051)
经济(163051)
研究(112840)
中国(69377)
学报(60337)
科学(54863)
(54432)
管理(52458)
(49038)
大学(45632)
学学(42511)
教育(42427)
农业(38558)
(30571)
金融(30571)
技术(29483)
经济研究(28864)
财经(26259)
业经(25807)
(23461)
(22587)
问题(21609)
(21532)
国际(20945)
图书(19515)
世界(18658)
科技(16964)
技术经济(16804)
理论(16621)
(16485)
共检索到541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国兵  
本文区分了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并使用多边双向贸易图刻画出这两种反倾销模式下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对不同贸易主体引致的贸易效应。经验研究证实: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对中美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且美国多重起诉产生的贸易调查负效应更重;终裁期内美国对中国多重起诉征税比单一起诉征税给美国从中国进口造成更大的贸易破坏效应;并且,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调查引致美国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转移;终裁期内美国对中国单一起诉征税造成了美国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转移,而美国反倾销多重起诉征税却阻碍了美国进口转移,这一结论支持了Irwin(2005)的研究发现。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主要行业产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爱东  张金鸣  
系统分析了中国"打包"起诉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案的缘起、美国对华反倾销运作流程及其反倾销调查中的不当规则运用等问题,基于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运作流程的会计信息需求驱动,构建了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会计跟踪机制,并对其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永  
文章利用1994~2008年期间美国反倾销申诉案件,通过构建7年的产品进口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美国反倾销申诉对非被诉国产品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反倾销申诉只会导致非被诉国产品的进口市场份额有所增长,而进口绝对量并没有增长,因此,美国反倾销申诉只具有市场转移效应,不具有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蒋冬英  赵曙东  
本文基于HS6产品分类方法,选取单位比较价格作为出口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采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与美国对华反倾销起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低价竞争部门中,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概率随着其质量的提升而加大。对此,本文认为,质量较高且廉价的出口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加大了对进口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压力。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易成为使用国排除或减少来自国外产品质量竞争的方式,进口国企业倾向于寻求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以保护国内市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李斯琦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作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利用1995-2015年间美国对华钢铁产品的HS10涉案产品月度数据,利用OLS回归模型,引用申请前、申请后、初裁前、初裁后、终裁前、终裁后六个虚拟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终裁结果如何,只要美国政府做出肯定性初裁,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量都会减少;美国从墨西哥、印尼等竞争国进口同类涉案产品数量会增加;中国的涉案产品会增加向第三方市场的出口,且更多的是向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偏转。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中国钢铁产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俊妍  孙倩  
本文引入Finger和Murray(1993)提出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nti-dumping index,ADI),运用1995—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反倾销案件数及进出口贸易额,对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与出口贸易总额因果关系明显,遭遇反倾销强度与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遭遇反倾销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本文更进一步基于Lall(2000)技术含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遭遇反倾销和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黄秋月  
本文采用1990~2011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涉案产品的HS 8位编码数据,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对中国相关涉案产品对美出口的影响。文章的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影响了中国对美涉案产品的出口,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特征;美国对华反倾销申诉导致了中国涉案产品出口对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具有持续性;以反倾销作为贸易平衡手段并不会改变中美贸易的长期失衡,由于美国对华反倾销降低了美国市场在中国出口产品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际上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贤  林发勤  李冰杰  
印度对中国商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制裁在近20年中愈演愈烈,案例数量超越美国和欧盟,居首位。这种大规模的反倾销会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产生贸易抑制效应?本文将印度近年来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及数据系统梳理,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剔除实验前差异,从而更客观地衡量反倾销产生的真实贸易抑制效应。在中印反倾销问题上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尚属首次。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效应不显著,终裁反倾销税的抑制效应显著存在,同时这种抑制效应基于不同商品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和时间效应。建议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应根据不同行业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贤  林发勤  李冰杰  
印度对中国商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制裁在近20年中愈演愈烈,案例数量超越美国和欧盟,居首位。这种大规模的反倾销会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产生贸易抑制效应?本文将印度近年来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及数据系统梳理,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剔除实验前差异,从而更客观地衡量反倾销产生的真实贸易抑制效应。在中印反倾销问题上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尚属首次。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效应不显著,终裁反倾销税的抑制效应显著存在,同时这种抑制效应基于不同商品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和时间效应。建议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应根据不同行业反倾销效应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国兵  
本文针对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问题,基于10分位贸易品进行的统计分析和GMM分析显示:(1)显性比较优势不是中国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中国产品招致美国反倾销的原罪;(2)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带来负向贸易效应,课征终裁反倾销税产生不利的贸易效应,显性比较优势上升显著地促进了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它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交互项产生正向贸易效应;(3)中国涉案产品RCA强度能够削减同期内美国从非被诉方产品的进口转移,尽管跨期内已失去削减贸易转移的功效。因此,坚守中国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它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淑贞  
反倾销所引发的贸易保护效应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贸易问题,本文则从进口倾向性角度研究反倾销所引发的不同的贸易保护效应。本文首先对中国所发起的47起反倾销案例依据进口倾向指数区分为高进口倾向产品和低进口倾向产品;通过对高进口倾向和低进口倾向产品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高进口倾向产品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低于低进口倾向产品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而两类产品均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两类产品的贸易转移效应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实证模型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进口倾向产品的反倾销所引发的贸易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仕辉  邵骏  
通过建立美国各年向各涉案国家的进口额与反倾销申诉、反倾销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考察了1995-2008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申诉和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对所有57个涉案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影响。运用广义矩法对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发现,虽然美国当期的进口主要由历史进口因素决定,但其反倾销申诉与措施会造成当期进口总额的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分别达到7.198%和5.890%,美国反倾销保护效应使美国年均进口额下降近1757亿美元,中国每年向美国的出口额减少超过127亿美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谢雨池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宗宪  向洪金  
本文首先对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概念及基本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构建了两个Ber-trand寡占竞争模型对前三种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及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具有负的贸易破坏效应、正的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然后利用2002~2007年欧美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8位和10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考察了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存在和大小。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而且促使中国涉案产品向第三方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