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6)
- 2023(8040)
- 2022(6960)
- 2021(6201)
- 2020(5217)
- 2019(11437)
- 2018(11295)
- 2017(21246)
- 2016(11147)
- 2015(12026)
- 2014(11278)
- 2013(10948)
- 2012(9456)
- 2011(8674)
- 2010(8726)
- 2009(8011)
- 2008(7533)
- 2007(6629)
- 2006(5806)
- 2005(5209)
- 学科
- 济(42964)
- 经济(42931)
- 业(33866)
- 管理(32561)
- 企(25566)
- 企业(25566)
- 方法(19377)
- 农(17274)
- 数学(17074)
- 数学方法(16848)
- 技术(13316)
- 贸(11587)
- 贸易(11582)
- 易(11335)
- 中国(10606)
- 农业(9830)
- 业经(9791)
- 学(8452)
- 财(8164)
- 理论(7398)
- 技术管理(7394)
- 地方(6815)
- 环境(6542)
- 制(6502)
- 划(5968)
- 关系(5810)
- 出(5757)
- 产品(5645)
- 银(5480)
- 银行(5449)
- 机构
- 学院(152761)
- 大学(149304)
- 济(63337)
- 经济(62176)
- 管理(58586)
- 理学(51110)
- 研究(50955)
- 理学院(50601)
- 管理学(49547)
- 管理学院(49273)
- 中国(37274)
- 科学(31939)
- 京(31199)
- 农(30781)
- 业大(26304)
- 所(25875)
- 财(25278)
- 农业(24592)
- 研究所(23691)
- 中心(23562)
- 江(22880)
- 财经(20482)
- 技术(19496)
- 范(19357)
- 师范(19117)
- 经济学(19106)
- 北京(18993)
- 经(18675)
- 院(18234)
- 州(17958)
- 基金
- 项目(106527)
- 科学(84042)
- 研究(77196)
- 基金(76855)
- 家(68281)
- 国家(67757)
- 科学基金(57854)
- 社会(49342)
- 社会科(47011)
- 社会科学(46997)
- 省(43064)
- 基金项目(40044)
- 自然(37272)
- 自然科(36522)
- 自然科学(36514)
- 教育(36009)
- 自然科学基金(35877)
- 划(35602)
- 编号(31405)
- 资助(31255)
- 重点(24336)
- 成果(23722)
- 发(23588)
- 创(23547)
- 部(22969)
- 创新(22005)
- 课题(21540)
- 国家社会(20895)
- 科研(20258)
- 教育部(19552)
共检索到222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探讨单一产出、多种投入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测定问题。为避免价格扭曲对所论问题的干扰,本文的探讨只依赖于实物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不涉及价格。 本文的基本思想是: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含义不同,其测量结果一般也不相同。技术进步是单向的,即技术只会进步,不会退步,因而任何时期的技术进步率只能是非负值。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不是单向的,它可正可负。原因是它除了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管理的好坏、生产者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廷勇 周磊 安烨
通过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面板模型,本文对1999-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地区间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变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规模效率得到了初步改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城市化进程和初始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各细分行业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佳澍
污染防治是我国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积极采取环境规制措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TFP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能够尽快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引起TFP的"U"型变动,但二者对TFP的提升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张鑫宇 孙婷
本文探讨资本深化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影响机制,并利用1999-2016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分行业数据,采用增长核算和计量回归两种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深化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影响效应在制造业行业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与基期相比,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资本深化程度和技术进步偏向性相匹配,从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助于削弱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利影响,但是未能完全抵消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雪军 郑冰开
文章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微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企业金融发展与企业TFP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期企业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相关关系,而滞后一期企业金融发展则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杨毅
中国近几十年来引进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不明晰,文章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两部门模型对于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推导。接着使用中国近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经典索洛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假设与世界经济发展现实并不相符,本文将技术进步的设定扩展为通用技术进步框架,既涵盖希克斯中性、哈罗德中性、费景汉-拉尼斯中性技术进步情形,也涵盖各种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形。不同于传统微分方法,本文基于统计指数原理,将产出指数分解为全要素投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采用标准化要素增强型技术(CES)生产函数,推导出了全要素投入(TFI)增长率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指数的计算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并发现了技术进步偏向对资本深化所导致的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补偿机制。使用新核算模型,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可以使用经济统计数据直接计算,而不再只能按照索洛“剩余”间接计算。如果要素替代弹性为1或者不存在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配置偏向,那么新核算模型就退化为索洛增长核算方程,索洛核算方程是新核算模型的特例。与经典核算方法相比,新核算模型不仅可以测算出经济增长中全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测算出全要素投入增长率中要素投入强度和要素配置偏向变动的影响,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技术进步强度和技术进步偏向变动的影响,测算相对更加精细准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钰 李冉 姜崧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瑾瑜
通过理论推导揭示时变产出弹性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在计量上的差别,本文提出估算时变产出弹性的简单公式和直接估算技术进步的方法,根据解析几何原理提出计算总量生产函数各变量导数的几何微分法,并测算了1978~200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测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产出弹性改变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萍 彭丽 李晓宁
从全国层面上看,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应当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公共交通、信息设施、流通体制等方面建设,加大流通产业扶持力度,重视流通产业并努力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流通技术进步 流通效率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莉娟
本文基于2009-2021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更换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剔除异常值后依旧稳健。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对大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作用较为显著。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汝影 余东华
资本深化结合有偏技术进步是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综合要素禀赋结构概念,以有偏技术进步视角分析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998—2016年中国制造业二位数代码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增长核算和回归估计双重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综合资本要素和综合劳动要素的替代弹性大于1,两者之间呈替代关系,资本深化结合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提升作用;2008年之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资本深化态势相适宜,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2008年之后,虽然资本深化速度加快,但是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产生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制造业不断的资本深化态势下,注重资本要素生产效率提升,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方莹
本文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因素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公司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提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应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吴雪松 王天琛
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和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匹配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在考虑农业生产投入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资本深化程度的ATFP函数,系统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要素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期相比,我国农业部门的资本深化水平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均出现了较大增长,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匹配关系会显著影响二者交互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交互效应进一步对ATFP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因为省份和农业主产区间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同时也解释了1985年至今我国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与ATFP相对稳定的矛盾所在,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及当前农业要素投入结构下ATFP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世川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要素配置会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吗?
有偏技术进步、要素配置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
地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变动?
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贡献率
要素禀赋异质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28个省市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
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跨国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员工素质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