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
- 2023(2057)
- 2022(1811)
- 2021(1698)
- 2020(1525)
- 2019(3335)
- 2018(3473)
- 2017(5531)
- 2016(3786)
- 2015(4511)
- 2014(4576)
- 2013(4194)
- 2012(4063)
- 2011(3695)
- 2010(4073)
- 2009(3661)
- 2008(3677)
- 2007(3481)
- 2006(3342)
- 2005(3195)
- 学科
- 管理(9181)
- 济(8842)
- 经济(8822)
- 业(7074)
- 教育(5489)
- 企(5446)
- 企业(5446)
- 教学(5322)
- 理论(5123)
- 中国(4639)
- 农(4212)
- 制(3772)
- 学法(3742)
- 教学法(3742)
- 法(3637)
- 学理(3330)
- 学理论(3330)
- 研究(2881)
- 银(2789)
- 财(2780)
- 银行(2779)
- 行(2689)
- 地方(2646)
- 学(2635)
- 业经(2621)
- 农业(2612)
- 融(2546)
- 金融(2546)
- 度(2290)
- 制度(2289)
- 机构
- 学院(47235)
- 大学(46731)
- 研究(16777)
- 管理(13266)
- 中国(13223)
- 济(13176)
- 经济(12571)
- 京(10709)
- 江(10670)
- 科学(10012)
- 理学(9993)
- 理学院(9846)
- 管理学(9529)
- 管理学院(9434)
- 所(8848)
- 农(8744)
- 范(8655)
- 师范(8571)
- 中心(8517)
- 财(8515)
- 州(8237)
- 技术(8209)
- 教育(7953)
- 省(7901)
- 职业(7797)
- 研究所(7592)
- 北京(7229)
- 农业(6600)
- 师范大学(6491)
- 业大(6458)
共检索到90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利明
法学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底,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一、两类卓越法律人才的共同培养目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后强 章晓明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和系列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13年明确强调的工作要点。其中,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遐桢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通识课程 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麒 王继军
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完整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即表现为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这主要是由于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目标定位和功能认识不足,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完善,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涛
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培养标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为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诊所法律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融合困境在于诊所法律教育本身以及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要从资金渠道、师资力量和建立合作等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词:
诊所法律教育 卓越法律人才 实践教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壮 张玉 芒来 齐景伟 格日乐其木格
卓越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需要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学科,其人才培养方式与其他学科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还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培养理想信念执著、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实践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以及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拔尖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应该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培养能文能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增加科研动手能力的专业训练,培养高端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学术理性教育,培养杰出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加强交叉学科融合教学,培养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以期为高等农林院校制定适宜的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益权 唐丽雪 易招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依法治企、依法发展的理念逐步获得企业认同,由此导致企业法务人才需求旺盛。然而,企业对法科学生的企业法务从业素养的评价并不高,法科学生在企业法务岗位就业的比例较低。高校应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中,从企业法务人才所需的素养出发,创新实践卓越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企业法务人才 素养 培养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思洁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的思想。当前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这将推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地区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实施法学教育时能够考虑到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及就业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着眼于服务地方发展,将会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由安静、向前、李娜、姜勇编著的《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详细探讨了民族高校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崭新的论题。总览全书,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勤华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在新时期加大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培养法律人才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2012年,教育部遴选并确定建设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华东政法大学3个类型基地均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芳华
司法考试是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职业的契合点,但是司法考试对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与司法考试衔接,改变教学理念,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司法考试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做到良性互动。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司法考试 法律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法文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日正式启动。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第一个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门计划。这项计划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教育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合作,顶层构架人才培养蓝图,整合优质法学教育资源,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宇
2012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正式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对法学教育进行的一次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是为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项计划既是对全国高校法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一次重要评价,也代表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全国设置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批入选的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俊 王金叶
分析了国内外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总结了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提出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宏观背景下,地方高校应从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构建,培养"注重实践、服务本土"的风景园林卓越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风景园林 卓越工程师 地方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据此,教育部新近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2011年,教育部会同中央政法委联合出台了《教育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徐向阳 付兴林
"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心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的师范生素能教育,除了着力于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转移、从重知识型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型的教育的培养外,还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培养方案。如何在专业领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就业意向进行自我发展之外,更需要总体框架的设计。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构建系统下,又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师范品质。
关键词:
东西部比较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