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6)
2023(4995)
2022(4323)
2021(3995)
2020(3182)
2019(6968)
2018(6981)
2017(12176)
2016(7006)
2015(7834)
2014(7350)
2013(6408)
2012(5551)
2011(5020)
2010(5148)
2009(4651)
2008(4127)
2007(3577)
2006(3129)
2005(2727)
作者
(16718)
(13949)
(13698)
(13276)
(8747)
(6658)
(6277)
(5319)
(5264)
(5021)
(4704)
(4576)
(4554)
(4307)
(4225)
(4224)
(4189)
(4168)
(4147)
(3901)
(3572)
(3563)
(3357)
(3315)
(3121)
(3079)
(3070)
(3065)
(2906)
(2901)
学科
管理(16500)
(15968)
经济(15951)
(13515)
(11005)
企业(11005)
教学(8111)
理论(7494)
教育(6636)
(6613)
中国(6561)
学法(5389)
教学法(5389)
方法(5224)
业经(4878)
学理(4784)
学理论(4784)
(4704)
农业(4259)
数学(4238)
数学方法(4078)
(3971)
(3893)
(3816)
贸易(3813)
(3712)
(3540)
研究(3338)
(3299)
金融(3298)
机构
学院(84364)
大学(79170)
管理(26291)
研究(25703)
(24746)
经济(23949)
理学(22224)
理学院(21950)
管理学(21292)
管理学院(21141)
中国(17552)
(16191)
科学(16127)
技术(14459)
(14400)
师范(14263)
职业(13995)
(13611)
(12796)
(12784)
(12244)
中心(11868)
业大(11711)
教育(11633)
研究所(11469)
(11288)
师范大学(10905)
北京(10053)
农业(9994)
技术学院(9970)
基金
项目(55583)
研究(45882)
科学(42065)
基金(34981)
(30083)
国家(29759)
社会(25064)
教育(25032)
科学基金(25029)
(24983)
社会科(23566)
社会科学(23561)
编号(21888)
(20465)
基金项目(17926)
成果(17894)
课题(16717)
(15480)
自然(15142)
自然科(14801)
自然科学(14798)
自然科学基金(14481)
资助(14097)
重点(13276)
项目编号(12861)
(12340)
规划(12208)
(12186)
(11802)
(11401)
期刊
(30223)
经济(30223)
教育(26213)
研究(24243)
中国(22578)
(12872)
学报(12553)
技术(10867)
科学(10293)
管理(10185)
(9948)
职业(9626)
大学(9567)
农业(9229)
学学(8629)
业经(7071)
(6228)
金融(6228)
技术教育(6096)
职业技术(6096)
职业技术教育(6096)
经济研究(5110)
(5036)
论坛(5036)
(4838)
财经(4555)
图书(4512)
(4179)
(4087)
(3981)
共检索到127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遐桢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利明  
法学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底,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一、两类卓越法律人才的共同培养目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后强  章晓明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和系列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13年明确强调的工作要点。其中,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麒  王继军  
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完整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即表现为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这主要是由于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目标定位和功能认识不足,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完善,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晓亮  史江波  杨瑞平  吴秋生  
本文就通识教育视域下如何培养卓越会计人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忽视通识教育正是造成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误解与偏差主要原因,应该在明确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构建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类经济组织卓越会计人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涛  
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培养标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为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诊所法律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融合困境在于诊所法律教育本身以及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要从资金渠道、师资力量和建立合作等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琪  张文香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确定了西部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应考虑三个层面:宏观上,确定培养目标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中观上,以课程群为单位,全面改造选修课;微观上,则大力倡导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使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思洁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的思想。当前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这将推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地区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实施法学教育时能够考虑到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及就业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着眼于服务地方发展,将会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由安静、向前、李娜、姜勇编著的《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详细探讨了民族高校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崭新的论题。总览全书,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勤华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在新时期加大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培养法律人才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2012年,教育部遴选并确定建设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华东政法大学3个类型基地均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法文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日正式启动。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第一个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门计划。这项计划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教育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合作,顶层构架人才培养蓝图,整合优质法学教育资源,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宇  
2012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正式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对法学教育进行的一次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是为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项计划既是对全国高校法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一次重要评价,也代表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全国设置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批入选的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据此,教育部新近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2011年,教育部会同中央政法委联合出台了《教育部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德军  
基于新时代法治社会对金融法律人才的需求,深入剖析当前高校金融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在高校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这对于重构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诚信体系,提高金融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美宁  方益权  钭晓东  王宗正  
当前,我国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同质性、矛盾性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对卓越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推动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地方性高校需探索一条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接轨国际法律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宇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被执行,从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到普通的老百姓,都应该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法学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的重大改革,代表了国家法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法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关起门来在实验室里面就能培养出人才来,卓越法律人才必须由学校和实务部门共同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