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1)
- 2023(17870)
- 2022(15226)
- 2021(14647)
- 2020(12121)
- 2019(27635)
- 2018(27524)
- 2017(51965)
- 2016(28689)
- 2015(32403)
- 2014(32285)
- 2013(30795)
- 2012(28102)
- 2011(25241)
- 2010(25834)
- 2009(23525)
- 2008(22792)
- 2007(20209)
- 2006(17655)
- 2005(15542)
- 学科
- 济(102436)
- 经济(102322)
- 管理(84121)
- 业(79184)
- 企(67307)
- 企业(67307)
- 方法(46904)
- 数学(40269)
- 数学方法(39450)
- 中国(30955)
- 农(29693)
- 财(26875)
- 业经(24556)
- 技术(22960)
- 理论(22570)
- 学(21642)
- 地方(20917)
- 制(19718)
- 农业(19632)
- 教育(19188)
- 贸(18920)
- 贸易(18905)
- 易(18367)
- 和(17285)
- 银(17014)
- 银行(16969)
- 策(16853)
- 务(16777)
- 财务(16687)
- 财务管理(16661)
- 机构
- 大学(387742)
- 学院(387175)
- 管理(153154)
- 济(146345)
- 经济(142743)
- 理学(131949)
- 理学院(130505)
- 管理学(127792)
- 管理学院(127104)
- 研究(126160)
- 中国(94110)
- 京(82932)
- 科学(78087)
- 财(68933)
- 所(62024)
- 江(59164)
- 农(58068)
- 中心(57817)
- 研究所(56102)
- 业大(55890)
- 范(55076)
- 师范(54621)
- 财经(54129)
- 北京(52970)
- 经(49168)
- 州(48005)
- 院(46743)
- 技术(45407)
- 农业(44989)
- 师范大学(43494)
- 基金
- 项目(261276)
- 科学(205736)
- 研究(197361)
- 基金(185135)
- 家(159455)
- 国家(158009)
- 科学基金(136615)
- 社会(120537)
- 社会科(114030)
- 社会科学(114003)
- 省(104753)
- 基金项目(97066)
- 教育(94823)
- 自然(88292)
- 划(87706)
- 自然科(86280)
- 自然科学(86260)
- 自然科学基金(84672)
- 编号(83523)
- 资助(76784)
- 成果(69220)
- 课题(59119)
- 重点(58557)
- 部(57119)
- 创(57067)
- 发(55360)
- 创新(52528)
- 项目编号(51605)
- 大学(50366)
- 教育部(49463)
- 期刊
- 济(163567)
- 经济(163567)
- 研究(117375)
- 中国(84881)
- 教育(65552)
- 管理(58846)
- 学报(57254)
- 科学(53232)
- 农(53160)
- 财(52249)
- 大学(45113)
- 学学(40814)
- 技术(38965)
- 农业(37286)
- 融(33535)
- 金融(33535)
- 业经(28217)
- 经济研究(25833)
- 财经(25340)
- 图书(23525)
- 经(21673)
- 科技(21073)
- 业(20012)
- 问题(19813)
- 技术经济(19217)
- 职业(18511)
- 坛(18275)
- 论坛(18275)
- 理论(17936)
- 版(17390)
共检索到582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标在于通过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机制强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模式的辅助作用,提出从加强课堂创新学习、加强创新实践研究、加强创新成果转化三个层面提升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科技创新 大学生 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凯 李振春
"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限于高校培养计划与市场脱节、偏重理论讲述缺少实践训练、理论落后于实践、评价模式单一等等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CBE强调岗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需求设置教育单元,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全方位的考核模式,能解决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为此,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进行变革,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蒋建兰 赵广荣 朱宏吉 夏淑倩 白鹏 元英进
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实施"3+1"学程模式,增加实践类课程权重、加强设计类课程建设、组织参加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进行多元化实践培养,明显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师 制药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单中元 姜丹 贾翔翔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真正卓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在普遍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成 王湛 陈庆军 季静 李静 蔡健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背景,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从校内及校外2个方面,介绍实践教学改革特色、相关措施及成效。详细地对校内基地建立、特色课程建设、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及校外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思路及校企合作成效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相关高校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静 穆慧玲
围绕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新性提出了服装专业CDTA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科体系、平台建设、考核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方面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倩 欧阳骥
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该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文章借鉴了欧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珠江三角洲软件行业人才标准和需求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和实施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辅小荣 何坚强
高等工科院校以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盐城工学院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通过深化校企结合形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分析工程需求,设计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实施方案,为提高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卓越工程师 工程实践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隋义勇 陈德春 樊灵 冯国强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点多面广的特点以及卓越石油工程师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MOOC理念和WEB2.0技术设计课程教学网站,辅助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卓越石油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可以构筑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弥补课堂学时、知识体系、实习以及师资等问题带来的局限,在"两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该方法更容易被学生以及企业专家接受,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企业实践成果,提高卓越石油工程师的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伟 朱昱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机械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现状,针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入手,守正创新,从而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 守正创新 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张桂林 李树忠 于志刚
实践教学改革是落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体现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决定着教学环节设计,影响着教学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为了适应培养"职业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实施了"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在人才培养中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并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贯穿到了法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传统的实践教学定位过窄,只是理论知识学习后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峰 张炳力 王其东
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文章紧密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指出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积极构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要加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各项制度体系的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协同创新 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建强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缩写FH)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在生源条件、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点。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师的新机制为核心,与德国FH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要使这一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有效、持之以恒,必须破除企业参与、经费设施、生源条件与学位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