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1)
2023(12815)
2022(10443)
2021(9964)
2020(8238)
2019(18778)
2018(18814)
2017(33446)
2016(19539)
2015(22053)
2014(22106)
2013(20243)
2012(17875)
2011(15981)
2010(16693)
2009(15309)
2008(15288)
2007(14172)
2006(12300)
2005(11291)
作者
(50001)
(41397)
(40694)
(39317)
(26297)
(19759)
(18959)
(15881)
(15757)
(15222)
(14061)
(13639)
(13180)
(13087)
(12661)
(12545)
(12470)
(12312)
(12246)
(11735)
(10376)
(10335)
(9898)
(9760)
(9650)
(9413)
(9263)
(9111)
(8304)
(8103)
学科
(75343)
企业(75343)
(72548)
管理(68451)
(64032)
经济(63944)
方法(30979)
(25213)
教育(24360)
业经(23017)
数学(22874)
数学方法(22250)
理论(22017)
中国(21531)
(20006)
财务(19956)
财务管理(19927)
企业财务(18832)
技术(17085)
(14586)
(14373)
教学(13942)
(13821)
(13041)
(13038)
(12457)
企业经济(12361)
经营(11712)
(11272)
贸易(11260)
机构
学院(256424)
大学(256192)
管理(96511)
(89456)
经济(87070)
理学(81893)
理学院(81017)
管理学(79163)
管理学院(78668)
研究(76292)
(55105)
中国(54851)
(46406)
科学(44250)
(42869)
(42789)
师范(42512)
教育(37783)
(36674)
财经(36027)
北京(35562)
中心(34736)
(34349)
技术(33683)
师范大学(33633)
研究所(32493)
(32425)
业大(31688)
职业(30635)
(29369)
基金
项目(158662)
研究(127507)
科学(126485)
基金(108962)
(91509)
国家(90458)
科学基金(79787)
社会(76210)
社会科(71818)
社会科学(71796)
教育(69440)
(66474)
编号(57009)
(55682)
基金项目(55523)
自然(50013)
成果(49107)
自然科(48970)
自然科学(48960)
自然科学基金(48090)
资助(45358)
课题(42554)
重点(36657)
(36439)
项目编号(36238)
(35376)
(35322)
规划(33493)
(33385)
(33012)
期刊
(107076)
经济(107076)
研究(83642)
教育(70970)
中国(62777)
管理(42525)
(42515)
学报(31952)
技术(31609)
科学(30060)
大学(26907)
(25971)
学学(22749)
职业(19804)
业经(19053)
财经(18272)
(17979)
金融(17979)
农业(17768)
经济研究(16190)
(15874)
图书(15264)
财会(15084)
会计(13423)
技术经济(13394)
(13281)
论坛(13281)
技术教育(12412)
职业技术(12412)
职业技术教育(12412)
共检索到402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云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有效途径,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教育环境复杂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身份多重化、教育内容多样化等新变化。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从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向考评体制、校企文化融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方面积极探讨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单中元  姜丹  贾翔翔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真正卓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在普遍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沛  韦钢  杨宁  
文章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遴选、培养标准、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充分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倩  欧阳骥  
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该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文章借鉴了欧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珠江三角洲软件行业人才标准和需求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和实施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辅小荣  何坚强  
高等工科院校以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盐城工学院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通过深化校企结合形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分析工程需求,设计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实施方案,为提高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如何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办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以地方行业为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全程互动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平台;同时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建设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伟  朱昱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机械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现状,针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入手,守正创新,从而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博旺  龚雪  
伴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课题。文章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给予了介绍,并对推进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新的道路,使之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奕  刘伟  贺晓蓉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参考,创新了电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分阶段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探究)、工程(实验+设计)、工程(实施+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工程能力发展曲线。设计了"三个关键环节为主导"的企业阶段实践方案,与企业联合设计培养方案并实行校内校外学分互认。经过多年的工程教育改革积淀,不仅理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卓越计划之间的关系,而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参考,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工程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成  王湛  陈庆军  季静  李静  蔡健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背景,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从校内及校外2个方面,介绍实践教学改革特色、相关措施及成效。详细地对校内基地建立、特色课程建设、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及校外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思路及校企合作成效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相关高校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洪兵  陈强  陈立万  王立  
从社会新工科发展、地方高校新专业应用转型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角度,主要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围绕"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学科知识交叉和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校企合作新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队伍建设新举措和多元阶段交替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构建,实现"五位一体"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体现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特色,确立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独特路径和建设内涵,构筑新体系新技术新平台相融合的新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凯  李振春  
"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限于高校培养计划与市场脱节、偏重理论讲述缺少实践训练、理论落后于实践、评价模式单一等等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CBE强调岗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需求设置教育单元,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全方位的考核模式,能解决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为此,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进行变革,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爱宾  化磊  范兴奎  
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数学建模课程设置,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实施数学建模竞赛,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的开放性、创造性、应用性等特点,形成了以数学建模为核心、以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为支点、以建模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新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  
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是一次新形势下共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内涵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盛会。7位校长(书记)的大会交流发言,有思考、有观点、有建议,广受与会者好评。为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本刊特约请每位发言人在大会交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补充,形成文章,分两期予以刊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