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7)
- 2023(14006)
- 2022(11808)
- 2021(11244)
- 2020(9209)
- 2019(21217)
- 2018(21684)
- 2017(39660)
- 2016(22015)
- 2015(24560)
- 2014(24224)
- 2013(23030)
- 2012(20484)
- 2011(18548)
- 2010(19120)
- 2009(17723)
- 2008(17225)
- 2007(15540)
- 2006(13876)
- 2005(12235)
- 学科
- 济(79566)
- 经济(79478)
- 业(66172)
- 管理(58597)
- 农(47693)
- 企(46429)
- 企业(46429)
- 农业(31773)
- 方法(29953)
- 数学(25709)
- 数学方法(25038)
- 业经(24070)
- 中国(23727)
- 技术(19968)
- 制(19586)
- 地方(17843)
- 财(17780)
- 理论(16647)
- 学(15117)
- 体(14248)
- 教育(13620)
- 银(13285)
- 银行(13270)
- 策(13165)
- 教学(13024)
- 贸(12906)
- 贸易(12895)
- 发(12883)
- 行(12725)
- 易(12484)
- 机构
- 学院(291990)
- 大学(283069)
- 管理(111939)
- 济(111532)
- 经济(108815)
- 理学(95559)
- 研究(94614)
- 理学院(94554)
- 管理学(92553)
- 管理学院(92008)
- 中国(73434)
- 京(60788)
- 农(60100)
- 科学(58189)
- 财(51018)
- 江(47933)
- 业大(47169)
- 所(46861)
- 农业(45248)
- 中心(45200)
- 范(42233)
- 研究所(42000)
- 师范(41919)
- 财经(38661)
- 州(38169)
- 北京(38165)
- 技术(35298)
- 经(34881)
- 院(34382)
- 省(32666)
- 基金
- 项目(190927)
- 科学(150198)
- 研究(148500)
- 基金(132475)
- 家(114159)
- 国家(113030)
- 科学基金(97522)
- 社会(90552)
- 社会科(85225)
- 社会科学(85204)
- 省(80430)
- 教育(70438)
- 基金项目(69991)
- 编号(65282)
- 划(65041)
- 自然(61125)
- 自然科(59675)
- 自然科学(59665)
- 自然科学基金(58551)
- 成果(52796)
- 资助(52720)
- 课题(45930)
- 创(44133)
- 重点(42936)
- 发(42706)
- 部(40643)
- 创新(40341)
- 年(38237)
- 项目编号(37041)
- 性(36967)
- 期刊
- 济(135960)
- 经济(135960)
- 研究(87316)
- 中国(70908)
- 农(62213)
- 教育(50240)
- 农业(41681)
- 学报(41353)
- 管理(41081)
- 科学(39979)
- 财(39714)
- 大学(33287)
- 技术(31591)
- 学学(30519)
- 业经(29666)
- 融(28084)
- 金融(28084)
- 业(21419)
- 经济研究(18623)
- 问题(18167)
- 财经(17656)
- 科技(16239)
- 职业(16133)
- 图书(16080)
- 版(15414)
- 经(15321)
- 技术经济(15192)
- 农村(15044)
- 村(15044)
- 农业经济(14504)
共检索到45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玲 邹彩虹 田辉 陈静 王永田
卓越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是发展现代智能农业的基础。电工学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农业工程学科非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训练,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扩展其研究思路,同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应用虚拟仿真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展学习内容,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姜璐 黄维海 戴廷波 董维春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承担农业领域的科研与智力支撑,而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仍在探索与构建中。以探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美国STEM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对比,发现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宽厚的知识维度、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机制中缺少非正式教育的外延学习。通过对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培养机制的改进,提出:"四大课程模块,柔性课程体系""开设研讨课程,创新科研训练""推行外延学习,拓展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玮
<正>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因此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也越受重视。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诸多高等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将全域旅游理念落到实处,以满足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由高云峰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创新研究》一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俭 詹一览 黄巧香
提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激发卓越农林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是顺应时代发展为中国特色农林经济培养高层次涉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雷 陈青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是地方高校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必须做出的选择。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积极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实施的"能力导向、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具成效,受到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卓越工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卓越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建洋 胡荣林 丁卫红 黄明亮 于振洋 高尚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建设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卓越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尝试,探索并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业的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满足IT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守超 吕福堂 赵燕 张秀省
针对当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增强了学生利用园林辅助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宁
作为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电工学"对于工科专业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也应当以强化高校学生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能够促进高校"电工学"课程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 培养 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志良 高志强 邹锐标 张燕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力量,协同平台资源、协同创新团队和企业精英骨干、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任务,探索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从建立基于人—职匹配的学生选拔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双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以"积极学习、追求卓越"为内在动力的学业评价制度共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运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静 穆慧玲
围绕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新性提出了服装专业CDTA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科体系、平台建设、考核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方面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学衷 姚俊俊
一、创新学习原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和现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处于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以创新学习为引导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改变了我国高校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过程的主流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对培养学生的终生职业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蕾 黄大乾 黄文勇 曹广祥 房三虎
基于广东区域农林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质量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其动力基础来源于产学研各方的内在发展需求,以及科技、产业和市场等环境压力。主体的协同和信息的反馈,推动人才培养的互动协同。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验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合理性与有效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 协同机制 质量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林 姚青梅 卢胜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按专业大类组建电类和机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开展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标准可概括为"热爱职教、品德高尚、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技能突出、教学过硬"。在具体实施中,强调课程群建设,创新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注重过程监控。未来还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共性要素,并对现有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精密的测算和优化配置,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娆 李华 唐衡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特色专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雪婷 张海丰 吴云飞 裴魏魏 庞芳
科教兴国背景下培养高校课程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履行教师的根本职责——立德树人。在教学环节中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构建、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出发进行课程思政的切入,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