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6)
2023(11290)
2022(9515)
2021(8933)
2020(7423)
2019(16806)
2018(16937)
2017(30820)
2016(17797)
2015(20455)
2014(20608)
2013(19535)
2012(17986)
2011(16459)
2010(16659)
2009(15401)
2008(15317)
2007(14079)
2006(12743)
2005(11542)
作者
(48377)
(41128)
(40509)
(38855)
(25698)
(20056)
(18482)
(15774)
(15768)
(15071)
(14097)
(13932)
(13445)
(12807)
(12755)
(12649)
(12348)
(11899)
(11795)
(11742)
(10474)
(10297)
(9894)
(9771)
(9670)
(9230)
(9126)
(9019)
(8328)
(8217)
学科
(62226)
经济(62127)
(52843)
(47193)
管理(46590)
(31618)
企业(31618)
农业(31368)
业经(19963)
中国(19013)
(18695)
方法(18022)
地方(17231)
(17158)
数学(15216)
数学方法(14991)
(13523)
教育(12671)
(12311)
理论(12207)
(11378)
农业经济(10846)
(10696)
贸易(10690)
环境(10645)
(10608)
银行(10587)
(10369)
技术(10261)
教学(10178)
机构
学院(240986)
大学(236443)
(91490)
经济(89113)
管理(86561)
研究(81455)
理学(73072)
理学院(72176)
管理学(70790)
管理学院(70338)
中国(62688)
(57185)
(51168)
科学(49830)
(44214)
农业(43215)
业大(41775)
(41446)
(41157)
中心(38896)
研究所(36531)
(35612)
师范(35351)
财经(33101)
(32468)
北京(31986)
(31034)
(29680)
(29563)
技术(27643)
基金
项目(155017)
研究(122319)
科学(120455)
基金(106191)
(91079)
国家(90103)
科学基金(76547)
社会(74026)
社会科(69387)
社会科学(69365)
(66248)
教育(57706)
基金项目(57033)
编号(54114)
(52639)
自然(46809)
自然科(45566)
自然科学(45558)
成果(45222)
自然科学基金(44697)
资助(41568)
课题(38695)
重点(35221)
(34812)
(34525)
(33826)
(32758)
(32107)
(31927)
(31631)
期刊
(116977)
经济(116977)
研究(75698)
中国(63942)
(60936)
教育(43604)
农业(41059)
学报(38157)
(36002)
科学(33526)
大学(31534)
管理(28804)
学学(28139)
业经(25786)
(24371)
金融(24371)
技术(22660)
(19817)
问题(16838)
财经(15899)
农村(14820)
(14820)
(14430)
农业经济(14298)
经济研究(14119)
(13685)
图书(13454)
职业(12750)
资源(12595)
科技(12128)
共检索到389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志良  高志强  邹锐标  张燕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力量,协同平台资源、协同创新团队和企业精英骨干、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任务,探索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从建立基于人—职匹配的学生选拔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双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以"积极学习、追求卓越"为内在动力的学业评价制度共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运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曹十芙  高志强  
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连续培养机制才能得以实施,从学习进阶理论和教育生态链理论探讨了连续培养机制的理论支撑,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详细介绍了卓越农林人才连续培养的运行模式和实施办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蕾  黄大乾  黄文勇  曹广祥  房三虎  
基于广东区域农林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质量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其动力基础来源于产学研各方的内在发展需求,以及科技、产业和市场等环境压力。主体的协同和信息的反馈,推动人才培养的互动协同。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验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合理性与有效度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强  刘浩源  
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是农业高校的神圣使命。笔者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办学实践,阐述了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特质要求,探讨了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途径,分析了地方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燕锋  姜峰  陈晓阳  
为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华南农业大学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服务行业产业为导向,协同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形成了"理念引领、整体设计、制度保证、机制激励和开放共享"的人才协同培养的全链条保障机制,组建了"温氏班""阿里创新班""索菲亚班"等多种协同育人新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改平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力资源大省,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河南重点建设高校,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扎根中原沃土,为河南粮食丰产、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将协同育人理念贯通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全力构建拔尖型科技创新人才、技术型复合应用人才、落地型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玲  邹彩虹  田辉  陈静  王永田  
卓越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是发展现代智能农业的基础。电工学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农业工程学科非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训练,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扩展其研究思路,同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应用虚拟仿真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展学习内容,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娆  李华  唐衡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俭  詹一览  黄巧香  
提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激发卓越农林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是顺应时代发展为中国特色农林经济培养高层次涉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壮  张玉  芒来  齐景伟  格日乐其木格  
卓越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需要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学科,其人才培养方式与其他学科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还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培养理想信念执著、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实践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以及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拔尖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应该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培养能文能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增加科研动手能力的专业训练,培养高端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学术理性教育,培养杰出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加强交叉学科融合教学,培养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以期为高等农林院校制定适宜的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占柱  尚微微  姚丹  李亚非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出现了各种改革,就跨大类培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优缺点,提出跨大类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构建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实行授课教师准入制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丹  于超  耿方梅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结合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在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为相关院校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德勇  王京京  任湘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湖南农业大学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内涵,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和湖南省"双一流"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的实践,坚持以特色一流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为基础、服务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平台建设六大工程,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双一流"建设;通过创建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姜璐  黄维海  戴廷波  董维春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承担农业领域的科研与智力支撑,而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仍在探索与构建中。以探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美国STEM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对比,发现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宽厚的知识维度、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机制中缺少非正式教育的外延学习。通过对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培养机制的改进,提出:"四大课程模块,柔性课程体系""开设研讨课程,创新科研训练""推行外延学习,拓展第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德勇  陈芒良  姜慧敏  徐锋  任湘  夏艳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湖南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求,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重设计、转方式、凝特色,提倡多元化选择,主导多渠道输送,实施多部门协同,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实现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