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4)
2023(15075)
2022(13013)
2021(12057)
2020(9991)
2019(23062)
2018(22943)
2017(43898)
2016(23919)
2015(26575)
2014(26500)
2013(26413)
2012(24752)
2011(22446)
2010(22480)
2009(20394)
2008(19883)
2007(17445)
2006(15652)
2005(14088)
作者
(71954)
(59493)
(59148)
(56272)
(37947)
(28711)
(26822)
(23343)
(22792)
(21364)
(20377)
(20214)
(19211)
(19063)
(18604)
(18529)
(17809)
(17592)
(17082)
(17073)
(14932)
(14836)
(14517)
(13735)
(13392)
(13369)
(13252)
(13121)
(12160)
(11817)
学科
(100849)
经济(100751)
管理(64450)
(62024)
(50087)
企业(50087)
方法(40848)
数学(35005)
数学方法(34584)
中国(29595)
(27043)
地方(26779)
(23447)
业经(22836)
(22149)
农业(18328)
(18096)
(17635)
贸易(17620)
(16990)
环境(16077)
(15925)
银行(15859)
(15823)
(15710)
金融(15708)
理论(15567)
技术(15325)
(15286)
地方经济(14638)
机构
大学(340273)
学院(338122)
(132821)
管理(129897)
经济(129788)
研究(122901)
理学(111810)
理学院(110424)
管理学(108347)
管理学院(107764)
中国(90383)
科学(78938)
(75069)
(63563)
(60726)
(59595)
研究所(57994)
中心(54140)
业大(53216)
(50787)
北京(47980)
农业(47652)
财经(47138)
(47006)
师范(46455)
(45371)
(42831)
(41453)
经济学(39031)
师范大学(37660)
基金
项目(232352)
科学(181728)
基金(167014)
研究(166732)
(147666)
国家(146427)
科学基金(124199)
社会(103192)
社会科(97718)
社会科学(97691)
(91880)
基金项目(88913)
自然(82422)
自然科(80467)
自然科学(80446)
自然科学基金(79019)
(77888)
教育(75911)
资助(69098)
编号(67167)
成果(54752)
(53468)
重点(52808)
(50127)
(47970)
课题(47763)
创新(44828)
科研(44568)
计划(43207)
教育部(42233)
期刊
(152057)
经济(152057)
研究(103455)
中国(70129)
学报(58359)
(55512)
科学(53435)
管理(49250)
大学(43066)
(42446)
学学(40422)
教育(40254)
农业(38686)
(30194)
金融(30194)
技术(29003)
业经(25472)
经济研究(24215)
财经(22364)
(19983)
问题(19777)
图书(19109)
(19097)
科技(17402)
技术经济(16254)
理论(16195)
(15633)
现代(15464)
资源(15241)
商业(14981)
共检索到510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通过改善和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经济效率来缩短发展时间,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空间结构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物质和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不可逆性。因此,如何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文  王筱春  李勤  
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和“调节器”。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是政府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央已要求地方政府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本文在阐明空间结构、空间开发秩序基本涵义的基础上,从理论思想和基本理论两个层面探讨了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理论依据,并从国际、国内和省内的不同视角分析了云南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现实背景。通过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科学、全面地说明云南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广辉  付晶  谭雪晶  宫攀  张瑞娟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现学,林惠华  
以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由区域角度出发,从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大型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镇体系、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促进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晶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低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二者协调的经验和问题,并得出启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纪宝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市场秩序的治理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不良循环困境、政府悖论困境和二元困境的困顿状态。本文从治理市场秩序的理论基础和措施两个角度论述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 ,最为首要的是重新认识市场秩序的本质 ,重新确定治理市场秩序的核心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制度性根源、分配性根源、经济落后性根源 ,协调各种利益冲突 ,规范市场秩序。并就政府在治理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东,张玉斌  
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是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间缺乏协调的结果。探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间的协调机制,对解决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资源、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空间集聚度也不断提高,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主导地位凸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川渝、中原、长江中游、哈大齐、关中十大城市群区域面积仅占全部国土的11.5%,而其GDP占全国比重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光  张小青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常成  吴康  
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为谋求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尚有争论。通过分别采用城市人口数据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流数据来测度八大城市群2000—2016年形态多中心和知识多中心程度变化。其次,利用我国八大城市群14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考虑双重差分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形态和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虽然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作用效果不显著,但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却能通过借用规模行为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间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方方  杨智晨  李香桃  李雄英  
深刻把握区域创新系统内部耦合特征与协调机制,是科技强国战略下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活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地学空间方法,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莫兰指数、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质量与创新氛围耦合协调的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得分呈现"中轴高—四围偏低"的空间结构,广州和深圳的创新氛围与创新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均较高,说明两系统间呈现出有序的螺旋优化状态,而澳门的创新发展存在双重错位现象;(2)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分异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联系紧密的环形创新网络结构,网络空间交易成本和同配性现象显著,深港创新集群的耦合协调联系最为紧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