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4)
- 2023(12929)
- 2022(10163)
- 2021(8868)
- 2020(7271)
- 2019(16003)
- 2018(15543)
- 2017(30624)
- 2016(15552)
- 2015(17555)
- 2014(17510)
- 2013(17042)
- 2012(15234)
- 2011(13555)
- 2010(13774)
- 2009(13522)
- 2008(12311)
- 2007(10942)
- 2006(10198)
- 2005(9613)
- 学科
- 济(86601)
- 经济(86540)
- 管理(49025)
- 业(45816)
- 企(37570)
- 企业(37570)
- 中国(27744)
- 融(26679)
- 金融(26679)
- 方法(26582)
- 银(24292)
- 银行(24280)
- 地方(24038)
- 行(23490)
- 数学(23059)
- 数学方法(22865)
- 财(20465)
- 业经(19914)
- 农(19237)
- 制(16736)
- 地方经济(14123)
- 务(14035)
- 财务(13997)
- 财务管理(13977)
- 学(13897)
- 农业(13852)
- 企业财务(13061)
- 体(12358)
- 产业(11966)
- 贸(11730)
- 机构
- 学院(223814)
- 大学(222464)
- 济(107517)
- 经济(105543)
- 管理(85021)
- 研究(77180)
- 理学(71933)
- 理学院(71258)
- 管理学(70235)
- 管理学院(69817)
- 中国(65655)
- 财(49786)
- 京(45232)
- 科学(41286)
- 财经(39479)
- 中心(37323)
- 所(37025)
- 经(35755)
- 经济学(35644)
- 江(33643)
- 研究所(32993)
- 经济学院(31897)
- 农(29883)
- 财经大学(29286)
- 北京(28343)
- 州(27698)
- 院(27492)
- 范(27140)
- 师范(26905)
- 业大(26721)
- 基金
- 项目(143515)
- 科学(114650)
- 研究(109218)
- 基金(105856)
- 家(90258)
- 国家(89537)
- 科学基金(78463)
- 社会(74421)
- 社会科(70816)
- 社会科学(70799)
- 省(55760)
- 基金项目(54876)
- 教育(47759)
- 自然(46091)
- 划(45144)
- 自然科(45088)
- 自然科学(45082)
- 自然科学基金(44296)
- 编号(43756)
- 资助(41998)
- 成果(36270)
- 发(33322)
- 国家社会(32438)
- 重点(32295)
- 部(31210)
- 创(30123)
- 课题(29512)
- 创新(28327)
- 制(28132)
- 发展(27979)
- 期刊
- 济(125017)
- 经济(125017)
- 研究(72945)
- 中国(44828)
- 财(40428)
- 融(36430)
- 金融(36430)
- 管理(33315)
- 学报(28724)
- 农(28303)
- 科学(26734)
- 大学(22516)
- 经济研究(22057)
- 学学(21209)
- 财经(20749)
- 技术(19932)
- 业经(18378)
- 农业(18065)
- 经(18052)
- 教育(17408)
- 问题(15881)
- 技术经济(12801)
- 贸(12123)
- 理论(11635)
- 图书(11506)
- 国际(11378)
- 统计(11074)
- 世界(11031)
- 现代(10618)
- 商业(10426)
共检索到35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方程
本文针对为什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成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视角探讨协调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理论和政策分析依据。研究发现,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结论是有条件的:首先,协调成本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阀值。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倒U"型,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呈"倒U"型。其次,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降同样单位的协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从这个角度而言,协调成本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选择哪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等外生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最后,经济增长对协调...
关键词:
协调成本 经济增长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琦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传雷 李从春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信息管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莉 葛继平
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中国释放各种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选择。促进两化融合不仅需要在发展信息化的生产装备、核心技术和产业上下"硬功夫",更需要在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管理革命上下"软功夫"。在阐述协同管理内涵及效应的基础上,剖析两化融合过程中的"孤岛"现象,提出借助协同管理理念,加速两化融合进程的具体路径,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关键词:
协同管理 两化融合 孤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淞淋 陈文基 肖宏伟 易丹辉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次将C-D生产函数与多层线性模型结合,提出多层C-D生产函数,最后实证研究了2001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了快速融合,此融合也为二者未来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动力;劳动和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稳定或逐年降
关键词:
两化融合 多层C-D生产函数 因子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飒 林木西
通过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的文献梳理,发现对其内涵、本质和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对理论模型的研究几乎没有。通过对传统二元经济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局限性分析,得出两化融合源于新经济发展带来的三元经济理论,并提出一个简单三元经济模型,得出农业现代化和两化融合的"中国特色新二元经济"形态是三元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体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君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形成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工业化的实质是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不同时期工业化的技术内涵与路径存在差异初期工业化以要素的大规模投入为特征,以机械化为技术内涵,旨在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此过程也造就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素质劳动力和大型企业。电气技术革命使得电力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开始了工业化的新阶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来武 雷蔚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关键词:
模仿 工业化 高速经济增长 分工协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扬 昌忠泽 王洋
针对我国近年来的“去工业化”现象,本文通过280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城市地形和省级审批建设用地占比构造的工具变量,从土地资源错配视角考察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快、过早地去工业化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双重错配是导致我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新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艳 孙静静 魏津瑜 赵斌 毕小青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构建两化融合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LECTRE方法来研究两化融合的程度;选取了天津市300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天津市九大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其中装备制造的两化融合程度最高,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程度最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李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分层推进模式 政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安超 初毅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入手,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5级成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构建针对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定性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定量研究的主成分析法给出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可辅助企业对自身两化融合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可辅助政府了解区域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及所处阶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乔国厚 王海有
区域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体系要求把经济、社会、生活的融合水平进行全面的测度,对于指标选取的多维度深层次性以及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合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构建以就绪度、应用度以及绩效度作为一级指标,同时涵盖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2007-2011年湖北省两化融合综合水平偏低,但基本保持平稳,并未出现大幅度波动;受金融危机和节能减排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度和绩效度指数波动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