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7.79.6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3)
2023(17927)
2022(15354)
2021(14484)
2020(11880)
2019(27303)
2018(27220)
2017(51549)
2016(28020)
2015(31411)
2014(31290)
2013(30695)
2012(28174)
2011(25474)
2010(25712)
2009(23806)
2008(22805)
2007(19904)
2006(17561)
2005(15477)
作者
(80248)
(66613)
(66415)
(62761)
(42408)
(32075)
(29984)
(26137)
(25361)
(23957)
(22670)
(22514)
(21167)
(21001)
(20433)
(20418)
(19667)
(19618)
(19080)
(18982)
(16601)
(16549)
(16204)
(15344)
(14984)
(14832)
(14825)
(14750)
(13442)
(13162)
学科
(116668)
经济(116547)
管理(77077)
(75038)
(60068)
企业(60068)
方法(49618)
数学(42972)
数学方法(42244)
(34639)
中国(34418)
地方(29381)
业经(27409)
(26814)
(24192)
农业(23805)
(20533)
贸易(20516)
(20208)
(19823)
理论(19583)
(18026)
环境(17981)
(17933)
银行(17885)
技术(17770)
(17285)
金融(17281)
(17174)
(16674)
机构
学院(392606)
大学(390787)
(153936)
管理(153230)
经济(150500)
研究(133627)
理学(132475)
理学院(130920)
管理学(128285)
管理学院(127585)
中国(99313)
(83989)
科学(83529)
(69645)
(67480)
(64611)
研究所(61334)
中心(60371)
业大(58605)
(57903)
财经(55257)
(54536)
师范(54039)
北京(53246)
(50116)
农业(50099)
(48535)
(47666)
经济学(45711)
师范大学(43395)
基金
项目(268352)
科学(211047)
研究(197522)
基金(192639)
(167885)
国家(166449)
科学基金(142853)
社会(123581)
社会科(116980)
社会科学(116951)
(106162)
基金项目(101466)
自然(92414)
教育(91828)
自然科(90305)
自然科学(90288)
(89215)
自然科学基金(88610)
编号(81933)
资助(79517)
成果(66469)
重点(60430)
(60282)
(58225)
课题(57106)
(55805)
创新(51908)
科研(50775)
国家社会(50227)
教育部(50033)
期刊
(172634)
经济(172634)
研究(116386)
中国(80195)
学报(61281)
(60672)
科学(57870)
管理(56724)
(51286)
教育(49984)
大学(46562)
学学(43679)
农业(42264)
技术(35659)
(33373)
金融(33373)
业经(30553)
经济研究(27624)
财经(25909)
(22224)
问题(22197)
(21559)
图书(21182)
科技(19158)
技术经济(18820)
(18354)
统计(18030)
商业(18024)
理论(17698)
资源(17514)
共检索到58187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冬  武永祥  
在我国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人口能否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首先分析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效应,然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乡人口迁移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包括城乡人口迁移推拉模型、城乡发展协调方程、城乡社会保障协调方程。接下来,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的城乡发展水平协调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人口迁移量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社会保障水平都不协调,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空间角度揭示了城乡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规律,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及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史旭敏  
研究1996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与新趋势,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利用计量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城乡人口与用地增长阶段、城乡人均用地水平、城乡人口与用地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6年以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经过了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阶段,目前出现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全国城镇人地关系逐渐从不协调走向协调,协调发展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人地失调的程度在降低,人地失调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全国乡村人地失调的程度在加重,范围在扩大。人口在城乡间往返式迁移造成乡村人地关系失调和土地利用粗放,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根本出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珮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与区域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差异有关,在中、西部地区均表现为正的效应,且中部大于西部,而在东部地区产生抑制作用,Tiebout模型在中国的检验存在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均存在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品供给变量的影响为负;教育公共品供给变量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熙  
大跃进及困难时期形成了一波全国范围内涉及两千万人的城乡间大流转。在大跃进背景下,上海暂停了此前的对城市人口增长的严控政策,大量郊县及临近省份农民进入上海市区。危机爆发后,随即出台了强力的精简城镇职工政策,大批人口随后回到农村。利用地方档案资料研究发现,工厂企业、职工、农村和农民、地方政府等不同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现实考虑,对精简政策的反应和态度差异明显,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面。上海市通过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在1961—1963年间陆续动员了大批职工离开,最终使得上海人口规模回复到大跃进之前的水平。这"一来一回"的流转构成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地上强度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此后,城乡人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成德宁  
城乡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城乡产业需要重新进行发展定位,并在城乡间进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调整,以突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旧格局,引导城市非农产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使农民和农村地区能够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收益。这种城乡产业的迁移与调整应顺应产业组织演进和产业分工的新趋势,进行产业链层面的分工与重新布局,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并最终形成我国产业体系与产业组织体系、城镇等级体系三者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和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求得各省省内城乡与省外城乡之间的各项人口净迁移流向和流量,据此将中国大陆各省的省际城乡人口迁移流态模式划分为若干类型。分析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以由农村向市镇的迁移为主流,其流态模式形态各异、复杂多样;但从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看,皆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小林  
借鉴协调论的基本方法,以甘肃为例,以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测算了甘肃省金融资源城乡配置效率,分析了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李放  余吉祥  
农村移民过度集聚不利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表现出显著的单向迁移特征,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化。但城镇移民双向迁移特征更为明显,空间分布更为均衡。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角度解释认为:户籍制度约束使得农村人口迁移仅基于经济因素考虑,因而空间集聚度很高。而城镇人口由于能够免受此类约束,迁移决策不仅基于经济因素,而且基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因素考虑,因而空间分布更为均衡。文章认为,建立一种相对均衡的农村移民空间迁移模式,关键是要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村移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冬  武永祥  
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求全面考察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协调程度,其中合理房价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房地产业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高房价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商品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城市协调发展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商品住宅-城市(REPSRE)"复合系统,剖析其协调发展机制;其次,将商品住宅价格作为主导因素,构建了包含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两方面衡量功能的商品住宅价格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和模拟模型;最后,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调控政策制定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海波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娜曼  肖地楚  黄静波  
在回顾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湖南省1995—2012年年度数据为实证材料,分析了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为进一步促进湖南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必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遵循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与城市同步并进、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