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6)
- 2023(13857)
- 2022(11553)
- 2021(10364)
- 2020(8476)
- 2019(18669)
- 2018(18373)
- 2017(34172)
- 2016(18329)
- 2015(20246)
- 2014(19831)
- 2013(19443)
- 2012(18486)
- 2011(16996)
- 2010(17515)
- 2009(16526)
- 2008(16000)
- 2007(14064)
- 2006(13080)
- 2005(12454)
- 学科
- 济(95777)
- 经济(95696)
- 管理(48806)
- 业(43557)
- 企(33022)
- 企业(33022)
- 地方(30128)
- 中国(27727)
- 方法(26602)
- 农(24090)
- 数学(22752)
- 数学方法(22511)
- 业经(20422)
- 学(19196)
- 地方经济(17463)
- 财(16784)
- 农业(16743)
- 环境(16364)
- 制(16017)
- 融(15607)
- 金融(15606)
- 银(15027)
- 银行(15011)
- 行(14683)
- 贸(14353)
- 贸易(14338)
- 发(14302)
- 易(13725)
- 和(12364)
- 理论(11640)
- 机构
- 学院(259372)
- 大学(255337)
- 济(113625)
- 经济(111234)
- 研究(98815)
- 管理(91717)
- 中国(76480)
- 理学(76441)
- 理学院(75451)
- 管理学(74168)
- 管理学院(73667)
- 科学(58408)
- 京(55660)
- 财(52293)
- 所(50594)
- 江(46732)
- 研究所(45264)
- 中心(44918)
- 农(41414)
- 财经(39585)
- 范(37877)
- 师范(37511)
- 院(35875)
- 经(35528)
- 经济学(35329)
- 北京(35233)
- 州(34678)
- 业大(34220)
- 省(32378)
- 农业(31818)
- 基金
- 项目(164966)
- 科学(130319)
- 研究(124765)
- 基金(116840)
- 家(101096)
- 国家(100226)
- 科学基金(85634)
- 社会(80756)
- 社会科(76606)
- 社会科学(76590)
- 省(67688)
- 基金项目(60553)
- 教育(55908)
- 划(55288)
- 自然(51681)
- 编号(50489)
- 自然科(50398)
- 自然科学(50386)
- 自然科学基金(49421)
- 资助(47188)
- 发(42693)
- 成果(41702)
- 重点(38501)
- 课题(37266)
- 部(35193)
- 发展(34970)
- 展(34426)
- 创(34403)
- 国家社会(33314)
- 创新(32331)
- 期刊
- 济(145418)
- 经济(145418)
- 研究(86829)
- 中国(62181)
- 农(39667)
- 财(38881)
- 管理(36903)
- 学报(36734)
- 科学(34911)
- 教育(32996)
- 融(30551)
- 金融(30551)
- 大学(27799)
- 农业(26892)
- 学学(25721)
- 经济研究(23745)
- 业经(23717)
- 技术(23690)
- 财经(19989)
- 问题(17963)
- 经(17409)
- 贸(14487)
- 业(14178)
- 技术经济(13552)
- 世界(13546)
- 图书(13527)
- 资源(13522)
- 国际(13299)
- 商业(12573)
- 坛(12143)
共检索到428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娟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绿色协调发展之路,这是长江经济带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失衡、顺应国际流域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目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绿色要素流动不自由、绿色主体功能约束不强、绿色公共服务不均等和资源环境承载不协调。欧洲国家在治理莱茵河流域过程中,积累了绿色要素整体流动、绿色空间整体布局、绿色服务整体提升、绿色治理整体推进等经验,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协调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促进绿色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超毅 李兰
文章以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实现了从勉强协调等级向初级协调等级的转变;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且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叠加后会产生双因子增强作用。由此,文章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尊文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听取11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后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推动经济与生态、干流与支流以及上中下流之间的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培 韩昊廷 李佳 王永强 王菲 吴宜进 金贵
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调程度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二者的复合关系,运用DPSIR模型构建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2015—2019年的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整体偏低且波动变化,而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呈现 “东部高,中西部低”的非均衡性;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2019年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处在中级耦合阶段的有上海(0.714)、江苏(0.739)、浙江(0.693),其余省市处于初级耦合或勉强失调阶段,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态势;2019年的障碍因子出自水资源开发保护系统的占比75%,包括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城市节约用水量等。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受人类活动和资源禀赋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振华 王敏轶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人类环保意识逐步觉醒,并在80年代以来迅速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绿色运动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绿色营销正是在这种绿色浪潮推动下,于80年代首先在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当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在绿色产品技术和市场方面已经较为成熟,绿色营销浪潮已经形成。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环境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绿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飞 孙攀
FDI是利用高质量外资的重要抓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出其具体数值;基于1990~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域莫兰指数对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效应值可分解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FDI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2)FDI与区域协调发展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利用高质量外资,以及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绿色发展 熵值法 耦合协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绿色发展 熵值法 耦合协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文 陈继琳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瓶颈与短板,绿色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基于经济-环境-社会(EES)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明确绿色创新内涵和价值维度的基础上,将绿色创新绩效分解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并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例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分析绿色创新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各维度的协调发展程度。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宾 郑光辉 刘玉凤
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协调度发展模型,对2004-2013年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特征,先下降,后上升;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的上海、浙江、江苏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的云南、贵州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低,且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此外,还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等进行时空分析,指出了在上述因素的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与环境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