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
- 2023(219)
- 2022(188)
- 2021(153)
- 2020(142)
- 2019(299)
- 2018(315)
- 2017(609)
- 2016(280)
- 2015(346)
- 2014(319)
- 2013(302)
- 2012(237)
- 2011(212)
- 2010(212)
- 2009(202)
- 2008(173)
- 2007(151)
- 2006(136)
- 2005(113)
- 学科
- 济(1794)
- 经济(1788)
- 地方(870)
- 管理(810)
- 中国(663)
- 方法(596)
- 城市(576)
- 业(569)
- 企(539)
- 企业(539)
- 城市经济(501)
- 地方经济(430)
- 业经(415)
- 方城(409)
- 环境(397)
- 发(389)
- 数学(383)
- 数学方法(383)
- 理论(374)
- 和(352)
- 发展(308)
- 展(308)
- 农(295)
- 经济理论(290)
- 社会(256)
- 企业经济(229)
- 制(214)
- 关系(213)
- 农业(209)
- 划(206)
- 机构
- 大学(3971)
- 学院(3962)
- 管理(1692)
- 济(1640)
- 经济(1591)
- 理学(1519)
- 理学院(1488)
- 管理学(1454)
- 管理学院(1448)
- 研究(1288)
- 中国(901)
- 科学(863)
- 京(799)
- 范(717)
- 师范(713)
- 财(617)
- 师范大学(600)
- 中心(571)
- 所(545)
- 江(530)
- 财经(530)
- 研究所(503)
- 经济学(497)
- 院(482)
- 经(476)
- 业大(458)
- 北京(456)
- 州(455)
- 商学(445)
- 商学院(442)
共检索到5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宁市的经济建设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在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方面成绩显著,并且同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常州、无锡、广州、武汉、苏州等城市进行经济技术协作45项。目前正乘着党的十三大春风,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导下,群策群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南宁市而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南宁市,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势必引起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就需要在加快开放,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根据南宁市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红贵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旧的协调关系已经被打破,新的协调关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之间的利益分化日渐凸显,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也有日益增多和激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协调 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莎
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的问题,对城市的功能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导致城市病大面积发生,大幅度增加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成本。解决城市先发展后治理带来的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稳定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要坚持依法发展和治理城市,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施政行为,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要赋予城市居民应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决策程序上充分考虑让城市居民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有效途径,并由此建立起居民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合作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维树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党和政府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利益不够协调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解决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协调 利益关系 和谐发展 分配收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伟 王文珍
劳动关系协调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分类视角,对参与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协调治理的社会组织进行了类型学划分,共总结出:商协会、行业协会;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法外社会组织;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其他社会力量等七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就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建议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定位、参与领域和具体分工,继续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光志
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样一种均衡的利益格局是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基础,也是涉及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前景的根本之所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裴钢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竞争力显著增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发展任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宁 翁钢民
文章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文旅经济发展和文旅法治建设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运用弹簧模型评估二者的压力承载状况;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马尔科夫链探究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与时空演进趋势;运用PVAR模型检验两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互动响应关联。结果表明:(1)文旅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文旅法治建设水平呈稳步攀升趋势,空间格局均呈现“自沿海向内陆”阶梯状递减分布;文旅经济发展与文旅法治建设系统压力渐趋累积,东北、西部地区压力大于东部、中部地区。(2)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日渐提升,地区差距缩减;协调类型多为经济滞后型;耦合协调状态较为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各区域等级状态对邻接省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两系统存在长效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均受到自身和对方的双重冲击作用,互相构成正负向交替的“螺旋式”冲击效应;文旅经济发展对文旅法治建设的冲击大于文旅法治建设对文旅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世兴 周伟 傅连珍
美丽国土建设是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其要素间耦合协调意义重大。从美丽国土的五大特征出发选取了30个关键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美丽国土建设形势严峻,仍处于起步阶段。各要素差异化分布特征明显;大多数省份属于安全滞后型与高效滞后型,说明安全国土与高效国土是当前美丽国土建设的重要瓶颈,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心;尽管各要素间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度偏低,说明当前我国美丽国土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未形成良性协调耦合。耦合协调度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美丽国土 耦合协调度 评价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潜涛
协调发展指的是事物所有构成要素的适度发展,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品格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的偏向点、着力点,也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依据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惠 赵新燕 黄永胜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要保护生态环境又可能会放慢城镇化发展的脚步。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工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耀 曹俊杰 韩世东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整体的两系统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模式由新型城镇化主导、数字经济滞后转变为数字经济主导、新型城镇化滞后,耦合协调水平由中度失调转变为濒临失调;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南高北低”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劳动力质量、产业结构、政府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均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与劳动力质量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南北异质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基于现实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中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耦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保一 明庆忠 刘安乐 韦俊峰
文章从城镇化与旅游业二者间“质”的协调互动视角出发,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及LISA时空跃迁方法,对2001—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效率的协同发展动态及时空跃迁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VAR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效率综合水平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特征,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态势,其局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不断降低,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效应由强转弱;二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新型城镇化是旅游业效率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新型城镇化发展稳定性总体以自身内部结构变化影响为主,旅游业效率内部结构变化在前期对其自身提升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在二者相互影响程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