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3)
2023(9625)
2022(7227)
2021(6436)
2020(4905)
2019(10873)
2018(10751)
2017(20486)
2016(11001)
2015(11878)
2014(11957)
2013(11607)
2012(10367)
2011(9288)
2010(9480)
2009(8852)
2008(8620)
2007(7806)
2006(7292)
2005(6527)
作者
(31225)
(26889)
(26122)
(24923)
(16410)
(12778)
(11673)
(10315)
(10245)
(9164)
(9142)
(8768)
(8339)
(8217)
(8070)
(8018)
(7766)
(7657)
(7618)
(7375)
(6596)
(6517)
(6426)
(6286)
(6056)
(5947)
(5940)
(5542)
(5358)
(5292)
学科
(54237)
经济(54184)
(48687)
(33823)
农业(32456)
管理(21752)
中国(19427)
业经(18621)
地方(17091)
(13757)
方法(13086)
农业经济(12451)
(12207)
企业(12207)
数学(11806)
数学方法(11724)
发展(11381)
(11373)
人口(9906)
(9705)
(9612)
农村(9580)
土地(8543)
城市(8096)
环境(8018)
建设(7860)
(7836)
(7800)
(7661)
收入(7525)
机构
学院(158462)
大学(152704)
(68545)
经济(66975)
管理(59317)
研究(57755)
理学(51371)
理学院(50751)
管理学(49908)
管理学院(49633)
(48120)
中国(44217)
农业(36095)
科学(34814)
(32540)
业大(30504)
(28500)
中心(27494)
(26205)
研究所(25701)
(25062)
(22884)
师范(22743)
农业大学(22344)
财经(20797)
经济学(20202)
(20063)
(19960)
(19688)
北京(19493)
基金
项目(110231)
科学(88547)
研究(82861)
基金(80718)
(70127)
国家(69444)
科学基金(60468)
社会(56521)
社会科(53193)
社会科学(53182)
(44679)
基金项目(43960)
自然(36327)
(35985)
自然科(35504)
自然科学(35499)
自然科学基金(34828)
教育(34561)
编号(34540)
资助(29314)
(29035)
(26990)
成果(26089)
国家社会(24188)
重点(24184)
(23534)
课题(23146)
(22586)
发展(22562)
(22247)
期刊
(85514)
经济(85514)
(55831)
研究(47113)
农业(37777)
中国(36168)
科学(25149)
学报(23762)
业经(21517)
大学(19402)
学学(18743)
(16699)
(16474)
金融(16474)
管理(16187)
(16121)
农业经济(14806)
问题(14751)
农村(14351)
(14351)
教育(12505)
技术(12156)
(10521)
经济研究(10306)
资源(10123)
世界(10076)
经济问题(9655)
农村经济(9532)
财经(9076)
社会(9040)
共检索到24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庆明  
陶然、曹广忠在《改革》2008年第10期发表《"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以下简称《空间城镇化》)认为,"从根本上扭转土地出让的非市场化操作局面,就必须首先实现土地征用市场化,或者说建立农地转工、商业等非农用地过程中农民与包括城市政府、开发商在内的用地者之间直接协商机制。这就要求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只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用地者可以直接与村集体进行土地交易,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云廷  
本文从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这两种聚集经济效应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模式转换的方向、条件和路径。本项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聚集效应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或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秋颖  方创琳  王少剑  王洋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85—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山东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不协调阶段(1985—1989年)、基本协调阶段(1990—2005年)和高级协调阶段(2006—2012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空间城镇化滞后到高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进而以山东省2011年县域为研究单元,对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分析,县域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于立  张锐杰  沈昊婧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 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1)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总体失调,土地城镇化超前;(2)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程度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表现出来的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长速度及其协调程度不一样;(3)各省份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茂向,祝华军,田志宏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重大战略,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文分析了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未能有效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理论认识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柴  高宏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和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化与镇化并重,中西部地区镇化快于城市化,东北地区镇化水平偏低。从省级层面来看,人口城市化与镇化之间的关系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反映出城市化与镇化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表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改善的时间节点在2005年前后。同时,由于镇化与工业化的正向互动不断增强且与城市化的竞争关系逐步显现,导致镇化与"两化"协调性间的关系渐趋负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城市化与镇化分工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城市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打破行政化分割,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平  
指出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机制矛盾,并分析了其深层因素,并基于江苏小城镇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关于土地机制的创新对策和价值伦理讨论,以期找寻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性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莎  
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的问题,对城市的功能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导致城市病大面积发生,大幅度增加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成本。解决城市先发展后治理带来的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稳定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要坚持依法发展和治理城市,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施政行为,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要赋予城市居民应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决策程序上充分考虑让城市居民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有效途径,并由此建立起居民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合作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庆海  刘合林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土地城镇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者互促共进、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对山东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从区域角度来看,半岛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鲁中地区土地城镇化则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二者失调的状态区域差异特征也非常显著。两者失调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超前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融资的财税激励,城镇化扩张的土地财政依赖,城镇化投资的晋升激励,是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而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福利支出责任的抵触情绪,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则是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确保进城农民迁徙自由化;推进农民土地财产物权化;健全市民化资金挂钓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化供给水平是促进山东省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爱文  樊星  
利用拟合回归模型方法,对湖北省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并不断由中度协调转向优质协调。2002年之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步入稳步提升阶段,2008年起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并于2010年首次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以政策改革为驱动力。通过模型预测得知,湖北省2015—2020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差距将逐渐拉大,土地城镇化水平将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但二者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其协调程度与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城镇化后续效应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