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9)
- 2023(4015)
- 2022(3159)
- 2021(2880)
- 2020(2267)
- 2019(5167)
- 2018(5092)
- 2017(9082)
- 2016(5167)
- 2015(6082)
- 2014(6175)
- 2013(5689)
- 2012(5359)
- 2011(4998)
- 2010(5398)
- 2009(4640)
- 2008(4876)
- 2007(4250)
- 2006(3855)
- 2005(3620)
- 学科
- 济(20270)
- 经济(20248)
- 管理(13919)
- 业(13488)
- 企(10763)
- 企业(10763)
- 方法(7330)
- 农(6698)
- 中国(6096)
- 数学(6017)
- 数学方法(5855)
- 学(5532)
- 地方(5491)
- 贸(5490)
- 贸易(5490)
- 易(5284)
- 业经(5249)
- 理论(5139)
- 农业(4646)
- 财(3991)
- 教学(3928)
- 制(3907)
- 教育(3693)
- 融(3403)
- 金融(3402)
- 和(3315)
- 银(3294)
- 银行(3278)
- 发(3172)
- 行(3165)
- 机构
- 学院(79077)
- 大学(78475)
- 研究(29054)
- 济(27692)
- 经济(27078)
- 管理(26362)
- 理学(22644)
- 理学院(22281)
- 管理学(21707)
- 管理学院(21554)
- 中国(19779)
- 科学(19010)
- 京(17065)
- 所(15687)
- 农(14480)
- 研究所(14438)
- 范(13701)
- 师范(13569)
- 江(13100)
- 财(12999)
- 中心(11870)
- 业大(11779)
- 农业(11452)
- 师范大学(11127)
- 北京(10665)
- 技术(10422)
- 财经(10372)
- 院(10213)
- 州(10192)
- 教育(9907)
- 基金
- 项目(51869)
- 科学(40515)
- 研究(38460)
- 基金(36083)
- 家(31994)
- 国家(31732)
- 科学基金(26541)
- 社会(23035)
- 社会科(21752)
- 社会科学(21742)
- 省(21243)
- 教育(19512)
- 基金项目(18624)
- 划(18334)
- 自然(17220)
- 自然科(16837)
- 自然科学(16829)
- 自然科学基金(16535)
- 编号(15928)
- 资助(14642)
- 成果(13474)
- 课题(12743)
- 重点(12473)
- 发(11740)
- 部(11306)
- 创(10872)
- 年(10353)
- 创新(10230)
- 科研(9679)
- 教育部(9629)
共检索到12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协商课程是一种实践性浓郁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学习而反对促动学习,库克与布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协商学习模式。批判教育学是协商课程的重要思想渊源。协商课程的后现代本质体现在:倡导动态的课程本质观,反对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反对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彰显学生的课程主体角色。
关键词:
协商 协商课程 后现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概念重建是课程研究领域的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变,概念重建活动开拓了课程研究 的新疆界,激发了课程学者的想象力。本文首先探讨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基本特点,其次从思 想渊源、理论观点等方面揭示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在此基础上对概念重建课程研 究的利弊得失予以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后现代 概念重建 课程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理解课程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目前国际课程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流派之一。研究者把女性及其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以女性自身的特点建构和发现意义。提出“关怀”是女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教育最原始的职责,并建议采取关怀的而非技术的思维方式来修正和组织教育,倡导整合的思维模式,建立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研究关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课程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毓信
文章首先对"后现代课程建设"的两种可能定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意义即是能促进我们对于已有工作的自觉反思。其次又具体地论及了后现代主义对于数学教育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我们既应充分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则又注意防止在这一方面任何可能的片面性或绝对化立场。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 数学教育 数学的文化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20世纪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旨趣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成性思维,掀起了课程论探究领域学术范式的革命。以本质主义及其认同性思维为逻辑起点运行了几千年的学校课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批判与否定,学校课程的品质、使命、运行机制具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
关键词:
课程 本质主义 生成性思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英
课堂中的课程权力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重构课程的权力。人们一直认为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权力的获得是不言而喻的。但协商课程的代表人物布莫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课堂中的课程权力问题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理想,应该在课程角色、课程活动、课程文本形式方面赋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权力,从而真正将课堂中的课程权力还给教师和学生。
关键词:
课程权力 协商课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小琳
当前,各地高校置身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潮,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人"的缺失。后现代重视"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受此启发,我国当前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的应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预设向生成转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应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后现代 高校 课程价值 人本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慧慧 刘要悟
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其予以质疑,并阐明自己的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冲锋 许芳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对话"成为后现代课程的重要主题词。本文围绕"课程的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者及其关系"、"对话的展开"、"对话的意义生成"五个方面对后现代课程的"对话"予以探讨。
关键词:
对话 后现代 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儒家 儒家课程思想 后现代 图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