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0)
- 2023(4752)
- 2022(4000)
- 2021(3791)
- 2020(2947)
- 2019(6465)
- 2018(6416)
- 2017(12017)
- 2016(6515)
- 2015(7256)
- 2014(7098)
- 2013(6728)
- 2012(6377)
- 2011(5732)
- 2010(6046)
- 2009(5848)
- 2008(6289)
- 2007(5684)
- 2006(5292)
- 2005(4813)
- 学科
- 济(26354)
- 经济(26326)
- 管理(24179)
- 业(19229)
- 企(16914)
- 企业(16914)
- 方法(9628)
- 环境(9112)
- 农(8462)
- 数学(7715)
- 数学方法(7543)
- 学(7029)
- 中国(6814)
- 地方(6744)
- 财(6537)
- 业经(6486)
- 制(6377)
- 贸(6133)
- 贸易(6129)
- 易(5982)
- 划(5955)
- 生态(5603)
- 和(5157)
- 农业(5068)
- 体(5041)
- 理论(4648)
- 发(4408)
- 资源(4285)
- 务(4262)
- 财务(4247)
- 机构
- 学院(96684)
- 大学(96009)
- 管理(36500)
- 济(35908)
- 经济(35064)
- 研究(33208)
- 理学(31276)
- 理学院(30931)
- 管理学(30280)
- 管理学院(30118)
- 中国(25475)
- 科学(21244)
- 京(20633)
- 财(17639)
- 所(16736)
- 农(15825)
- 中心(15384)
- 研究所(15074)
- 江(15038)
- 业大(14193)
- 财经(13904)
- 范(13306)
- 师范(13175)
- 北京(13166)
- 经(12472)
- 院(12304)
- 州(12271)
- 农业(12121)
- 师范大学(10500)
- 经济学(10336)
- 基金
- 项目(63670)
- 科学(50252)
- 研究(46454)
- 基金(45827)
- 家(40270)
- 国家(39933)
- 科学基金(34210)
- 社会(30049)
- 社会科(28355)
- 社会科学(28345)
- 省(25318)
- 基金项目(23872)
- 自然(21838)
- 自然科(21228)
- 自然科学(21225)
- 划(21197)
- 教育(20992)
- 自然科学基金(20817)
- 资助(18576)
- 编号(18294)
- 成果(15158)
- 重点(14777)
- 发(13928)
- 部(13681)
- 课题(13247)
- 创(12981)
- 国家社会(12268)
- 制(12233)
- 创新(12200)
- 科研(11763)
共检索到147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自由民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占主导位置,然而却在生态治理中遇到了困境。生态治理呼唤一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共利益、可持续性、基层权力的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与生态治理相契合。在生态治理中,要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环境,培育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生态治理 民主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继龙
学院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基础层级和关键环节,当前学院学术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力的等级化。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学院学术治理改革具有可行性。实施协商民主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壮大学术力量,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积淀协商文化。
关键词:
学术治理 协商民主 学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作为一种实在的治理技术,协商民主具有规范的运作过程以及系统而精细的运作机制。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包括提议、评议、非正式一致以及明确接受四个阶段;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包括平等机制、接受机制、对话机制以及互动机制。从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经验看,无论运作过程还是运作机制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国地方治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引入而且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其重点在于提高协商民主运作过程的规范性,增强运作机制的系统性,改进操作技术的适用性,通过规则与机制的约束培养社会各方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协商民主 运作过程 运作机制 地方治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明发表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程序与实质》(《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一文认为,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关于协商民主的合法性,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两位思想家的争论奠定了该议题的基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合法性 协商程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侯晓光
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使城中村及村转居社区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该区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集中多发态势,另一方面,城中村居民自主管理、民主法制意识和利益诉求在不断提升,而基层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致使社区治理绩效难以达致理想状态。因此,探寻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最佳结合点,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城中村治理中实现政府与村(居)民良性互动的要求,同时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参与机制和协商沟通机制。鉴于目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城中村治理 基层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维 孙翠
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学者和基层民主实践者的推动下,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乡村治理中,各地纷纷涌现出多种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良善发展。然而,由于协商民主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产生于西方,故而在我国乡村治理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主体性瓶颈、制度性瓶颈、偏好转换性(共识性)瓶颈。本文拟对此发展瓶颈进行条分缕析,进而提炼出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发展瓶颈 对策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成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参与不足导致的环境决策异化。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平等参与,在理性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环境决策,增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信,在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协商民主的方式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推动政府从"统治型"向"治理型"的转变,加强协商平台建设,公开环境信息,培育和引导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协商。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环境群体性事件 治理 环境决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是平等主体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不仅弥补了选举民主的不足,而且制约了行政权力的扩张。但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政治实践还需进一步明确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发展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婷 李景平 方建斌
近年来,在多元利益分化、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化、村民民主自治困境等现实逻辑下生长出的农村协商民主,有效推进了农村公共事务解决,拓展了农村治理新空间,但协商民主制约监督村级权力运行、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事实上,协商民主这一价值体现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补充民主选举,规范权力生成方式;融入民主管理和决策,制约权力运行;推动民主监督,完善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因而可成为廉政治理新的生长点。在进一步推动农村廉政治理中,还需加强协商民主自身建设:衔接高层协商与基层协商,创新协商民主具体路径;改善农村政治贫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农村廉政治理 权力制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卢卫林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去探究和治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公共问题。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社会主体能够就关涉社会民众合法利益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进行自由、开放、公平、对等、理性、负责、充分的对话、商讨、辩论、妥协和合作,以使"重叠共识"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公共问题的实效治理。因此,在当代中国,培育公民精神、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合适话语机制,以推动协商民主稳定有序发展,成为全效治理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共问题的全新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畅 刘海燕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由于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条件的不平等,面临着协商者自身的困境、协商对话制度的困境和协商对话结果的困境。而重塑开放型的民主政府,培育参与性公民文化等是破解困境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 路径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谨 王海成
农村协商民主的推进需要协商主体具备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政治德性、提出理由论证自己权益要求及进行理性探讨的参与能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政府、村民社会组织以及村民个人在政治德性和参与能力方面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协商民主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善治和共治思维,同时对村民社会组织进行法律、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村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培育合格的农村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农村治理 基层政府 协商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景岭
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它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多中心秩序的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始终处于权力体系的核心,承担着掌舵的职能,而成为协商民主的条件创造者、民主程序规则的提供者以及协商结果利益实现的保障者,从而实现社区"善治"。
关键词:
社区 善治 协商民主 政府责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强彬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中西方有其各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诉求。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改善和提升政治与政策过程的品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定位还存在不少争论。但可以肯定,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现实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协商民主的发展特别需要开掘其"治理"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协商民主 西方观点 中国语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简·图瑞尔 万晓宏
早期为党内民主辩护的尝试已经失败。要么是因为这些尝试与民主的前提不一致,要么是因为那些前提本身存在缺陷。文章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基础,为党内民主派别的可行性进行辩护。为了在不同的协商领域之间建立纵向联系,在竞争性议题之间建立横向联系,政党应该实行内部民主。此外,党内民主有义务向公众解释制定政策的议事日程,在认为必要时提供二级原则,证明党内民主实践出现例外是正常的。文章最后认为,为了实现党内协商民主的理想,政党应该采取一些制度上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