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6097)
2022(5003)
2021(4645)
2020(3632)
2019(7982)
2018(7799)
2017(14117)
2016(7743)
2015(8528)
2014(8429)
2013(8065)
2012(7825)
2011(7186)
2010(7582)
2009(7434)
2008(7546)
2007(7118)
2006(6517)
2005(5699)
作者
(23581)
(19907)
(19852)
(19031)
(12288)
(9692)
(8800)
(7704)
(7658)
(7286)
(6787)
(6682)
(6477)
(6257)
(6255)
(6000)
(5996)
(5790)
(5740)
(5655)
(5133)
(4956)
(4900)
(4630)
(4537)
(4483)
(4457)
(4442)
(4224)
(4028)
学科
(32573)
经济(32530)
(25686)
(25232)
管理(20734)
农业(17019)
(15888)
企业(15888)
业经(11068)
方法(9890)
(9022)
中国(8789)
地方(8199)
数学(8155)
数学方法(7952)
(7715)
(7135)
(7116)
农业经济(6821)
(6535)
(6213)
贸易(6207)
(6056)
发展(5741)
(5730)
收入(5721)
(5649)
教育(5481)
工作(5459)
(5106)
机构
学院(114834)
大学(112469)
(41668)
管理(40757)
经济(40591)
研究(40313)
理学(34801)
理学院(34411)
管理学(33616)
管理学院(33407)
中国(31582)
(28376)
科学(25564)
(23392)
农业(20952)
(20576)
(19892)
业大(19737)
中心(19358)
(18955)
研究所(18513)
(16203)
师范(15987)
(15246)
(15200)
财经(15182)
(14520)
北京(14509)
(13612)
农业大学(13502)
基金
项目(74705)
科学(57690)
研究(54985)
基金(52805)
(46713)
国家(46211)
科学基金(38602)
社会(35364)
社会科(32945)
社会科学(32935)
(30752)
基金项目(27409)
(25100)
教育(24738)
自然(23913)
自然科(23369)
自然科学(23365)
自然科学基金(22929)
编号(22900)
资助(21087)
成果(19685)
(16857)
(16821)
重点(16815)
课题(16330)
(15857)
(15132)
国家社会(14237)
(14227)
创新(14208)
期刊
(58209)
经济(58209)
(33445)
研究(32676)
中国(28479)
学报(22638)
农业(21655)
科学(19976)
大学(17697)
学学(16866)
(15191)
管理(14493)
教育(14010)
业经(13484)
(11922)
金融(11922)
技术(8866)
(8852)
农业经济(8538)
农村(8175)
(8175)
(8038)
财经(7581)
经济研究(7451)
问题(7341)
业大(7076)
社会(6794)
(6622)
农业大学(6212)
社会科(5756)
共检索到181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婷  李景平  方建斌  
近年来,在多元利益分化、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化、村民民主自治困境等现实逻辑下生长出的农村协商民主,有效推进了农村公共事务解决,拓展了农村治理新空间,但协商民主制约监督村级权力运行、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事实上,协商民主这一价值体现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补充民主选举,规范权力生成方式;融入民主管理和决策,制约权力运行;推动民主监督,完善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因而可成为廉政治理新的生长点。在进一步推动农村廉政治理中,还需加强协商民主自身建设:衔接高层协商与基层协商,创新协商民主具体路径;改善农村政治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荣君  
尽管村民自治中"权力获得"的过程试图通过民主选举来进行,但是"权力行使"并没有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造成了村民自治选举与治理的脱节。从现有的理论基础、内生资本、倒逼动力、先天条件来看,村民自治吸纳协商民主来解决这一脱节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君录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云浮的"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湖北秭归的"村落自治"、四川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的探索模式中,协商民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机制,在理论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认可。当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虽然在激活乡村末梢治理单元、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热情,以及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诸如如何界定基层政府与自治主体行为边界,如何促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有机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善治的背景下,乡村协商民主建设成绩斐然,但是在协商制度的设计和扩散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始于2009年的浙江省象山县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从回应、落实到问责全过程、涵盖"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无缝隙流程的设计,并且通过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功能的系统化,以及从意识形态到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嵌入,实现乡村协商民主的系统化再造,有效解决了当前乡村协商民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为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从实践到知识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化再造的有效样本,超越了很多地方创新经验,具有较为广阔的理论阐述空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自由民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占主导位置,然而却在生态治理中遇到了困境。生态治理呼唤一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共利益、可持续性、基层权力的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与生态治理相契合。在生态治理中,要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环境,培育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明发表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程序与实质》(《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一文认为,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关于协商民主的合法性,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两位思想家的争论奠定了该议题的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侯晓光  
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使城中村及村转居社区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该区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集中多发态势,另一方面,城中村居民自主管理、民主法制意识和利益诉求在不断提升,而基层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致使社区治理绩效难以达致理想状态。因此,探寻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最佳结合点,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城中村治理中实现政府与村(居)民良性互动的要求,同时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参与机制和协商沟通机制。鉴于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普兵  
协商治理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治理效果的治理方式。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多元化的利益偏好冲突很难整合,农村利益冲突更加复杂,农村治理陷入困境。搭建利益整合平台是农村治理转型的关键。充分利用协商机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新时代的协商治理呈现治理单元微小化、治理内容细碎化、治理手段灵活化等特点。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协商治理有自身的限度,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优化,以促进协商治理在农村生根发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裕富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在中国地方实践中产生了不同协商民主的不同表现形式,推动着村民自治的进程。协商民主是一种程序性民主,浙江省衢州市在处理村级事务中总结了“民主决策五步法”,由于存在一些程序性问题制约着协商民主功能的发挥。要实现村民自治,必须重构村民决策的协商程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维  孙翠  
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学者和基层民主实践者的推动下,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乡村治理中,各地纷纷涌现出多种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良善发展。然而,由于协商民主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产生于西方,故而在我国乡村治理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主体性瓶颈、制度性瓶颈、偏好转换性(共识性)瓶颈。本文拟对此发展瓶颈进行条分缕析,进而提炼出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是平等主体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不仅弥补了选举民主的不足,而且制约了行政权力的扩张。但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政治实践还需进一步明确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仝志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讨论中,有论者指出:没有村民自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就不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强调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但是,有了这一认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一认识,完善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我们不能仅就发展管理民主来谈村民自治,而是应该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何琪  
农村协商民主对于扩展村民有序参与、促进村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从静态视角观察乡村协商民主,可能忽视其在农村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期间乡村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苏南某村庄的案例提供了动态分析的视角。分析表明,农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协商民主在最初阶段作为治理工具被发明出来,用以化解乡村矛盾;而后在基层政府推介下扩展功能、完善机构,发挥信息沟通、有序参与和协商村务的功能,成为治理机制。同时,农村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表现为在结构上实践与法律相脱节;在运行中威权引导盖过民主协商。学术界与实务界需要在肯定乡村协商民主的基础上,从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改进,克服局限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何琪  
农村协商民主对于扩展村民有序参与、促进村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从静态视角观察乡村协商民主,可能忽视其在农村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期间乡村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苏南某村庄的案例提供了动态分析的视角。分析表明,农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协商民主在最初阶段作为治理工具被发明出来,用以化解乡村矛盾;而后在基层政府推介下扩展功能、完善机构,发挥信息沟通、有序参与和协商村务的功能,成为治理机制。同时,农村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表现为在结构上实践与法律相脱节;在运行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光芸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以自由、平等、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理念引入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形式中,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农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乡村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凝聚力量、集中智慧,进而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