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5)
- 2023(7184)
- 2022(5838)
- 2021(5792)
- 2020(4872)
- 2019(11264)
- 2018(11516)
- 2017(22793)
- 2016(12429)
- 2015(14698)
- 2014(14720)
- 2013(13965)
- 2012(12687)
- 2011(11660)
- 2010(12171)
- 2009(11492)
- 2008(11253)
- 2007(10054)
- 2006(9053)
- 2005(8391)
- 学科
- 济(49708)
- 经济(49667)
- 管理(35200)
- 业(31698)
- 企(26108)
- 企业(26108)
- 方法(25888)
- 数学(23930)
- 数学方法(23429)
- 中国(16923)
- 农(13277)
- 贸(11491)
- 贸易(11484)
- 制(11465)
- 易(11244)
- 财(11100)
- 业经(9871)
- 理论(9185)
- 银(8937)
- 银行(8932)
- 教育(8875)
- 行(8615)
- 体(7885)
- 地方(7737)
- 农业(7660)
- 融(7499)
- 金融(7497)
- 和(7126)
- 教学(7109)
- 学(6977)
- 机构
- 大学(179475)
- 学院(176921)
- 济(70561)
- 经济(68939)
- 管理(68895)
- 理学(59414)
- 理学院(58817)
- 管理学(57480)
- 管理学院(57171)
- 研究(53887)
- 中国(42085)
- 京(37847)
- 财(34893)
- 科学(30328)
- 财经(27686)
- 江(25771)
- 所(25650)
- 经(24996)
- 北京(24626)
- 中心(24270)
- 范(24110)
- 师范(23958)
- 研究所(22800)
- 业大(22353)
- 农(21900)
- 经济学(21408)
- 州(21270)
- 财经大学(20657)
- 院(19732)
- 经济学院(19320)
- 基金
- 项目(109682)
- 科学(86484)
- 研究(84525)
- 基金(77740)
- 家(65484)
- 国家(64979)
- 科学基金(56360)
- 社会(52918)
- 社会科(50146)
- 社会科学(50132)
- 省(43686)
- 教育(42416)
- 基金项目(39847)
- 划(36720)
- 编号(36278)
- 自然(34862)
- 自然科(34057)
- 自然科学(34050)
- 资助(33508)
- 自然科学基金(33401)
- 成果(30738)
- 课题(26176)
- 部(24923)
- 重点(24647)
- 创(23167)
- 发(22991)
- 大学(22952)
- 项目编号(22420)
- 教育部(22066)
- 人文(21549)
共检索到26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成恩 常亮
院系是履行大学核心职能的具体实施单位,是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对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院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欧美大学院系治理模式的考察和比较,着重探讨了美国大学共同治理模式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综合参考欧美院系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大学院系治理实际,提出了大学院系"协商共治"模式构想。在我国现有政策法规框架下,凝练提出了"党政共管、分工合作、教授治学、民主协商"的院系治理原则,重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下的院系治理结构与模式运行方式,初步构建了适于我国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恩允 周川
作为大学二级机构的学院(系)是大学各项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和组织者,院系治理已逐渐成为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所在。我国高校的治理改革可先行探索基层学术组织治理改革,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倒逼机制,进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院系治理改革需要坚持治理理念,遵循利益相关者原则,推进"学术主导"、"分类驱动"和"协同推进"三种治理机制的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继龙
学院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基础层级和关键环节,当前学院学术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力的等级化。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学院学术治理改革具有可行性。实施协商民主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壮大学术力量,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积淀协商文化。
关键词:
学术治理 协商民主 学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君录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云浮的"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湖北秭归的"村落自治"、四川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的探索模式中,协商民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机制,在理论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认可。当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虽然在激活乡村末梢治理单元、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热情,以及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诸如如何界定基层政府与自治主体行为边界,如何促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有机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地方治理 内生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文旗 许航敏
广东南海预算协商听证的实践,是以办好事、办民众满意的事而花好钱为核心理念,通过协商共治的方式听取民众的意愿和建议,以帮助预算单位用好钱、办好事,保障预算编制的充分和有效可行;预算协商听证落实了创新、改革的要求,不仅是中国制度环境下协商治理方式的有益尝试,同时也使得预算的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财政制度的国家治理的基础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科学理财发展道路。这种模式的财政预算由于契合中国国情,将对推动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预算分配的科学性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预算听证 协商治理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春晖 常森 卢霞飞
大学章程素有"大学宪章"之美称,是大学治理法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精神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成为各国大学治理模式变革的关键所在,我国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以现代公立大学的公法人化这一基本趋势为导向,进而讨论我国大学章程应该如何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龙海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时代性课题。协商课程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讨论确定学什么?怎样学?从满足学生主动和高效地学习的需要出发,协商课程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教育模式 协商课程 主体性 高效学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翔 吴晓林
中国行政机构协商民主的基本模式包括直接互动型、体制中介型与社会中介型。这三种模式体现了改革模式开放、改革思路渐近、改革路径成型等特点。这些模式在运作中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行政主导较明显、协商民主层级低、民间社会不发达等不足。因此,改革需要把握好三个平衡:第一,社会组织与政治秩序相平衡;第二,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相平衡;第三,行政主导与平等协商相平衡。
关键词:
行政机构 协商民主 政治改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钊 温小荣 佘光辉
分析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初步提出了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双边谈判模式在碳交易中的应用,并根据碳交易市场的特点,引入了价格系数、离散消减率、自消减总成本和边际成本概念,构建了森林碳汇项目与碳排放主体、碳排放主体与碳排放主体等2种市场运行模式,较为详细地探讨了3种具体交易方案及谈判过程中产生的交易量、交易价格、成本、收益等因子的计算方法,尤其对基于双方自消减与边际成本的碳排放主体间交易模式及因子计算公式做了前瞻性研究;同时,讨论了影响交易进行的关键因素,并形成了交易流程图。意在充分发挥市场对碳汇资源、地区环境的优化配置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辉
法国大学治理以教授治校为基本特点,大学校长的权力相对有限。这种治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但却可能造成大学决策的缓慢与闭塞,也限制了大学规模的扩大。但是,大学校长权力的加强又导致大学权力的集中化和学院权力的弱化。近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大学校长权力的削减,可能是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回归。
关键词:
法国大学 大学治理 治理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云志
"府管校办"是高职院校治理的一种模式,但面对社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该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出现了政府对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机制的缺位、高职院校治理机制的缺位、高职院校与相关治理主体权限界定的缺位以及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制度供给的缺位。为此,高职院校治理模式亟待创新,面向未来,可采用"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
有限主导 合作共治 高职院校 治理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鸿
大学治理是指对大学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过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共治"模式。在新管理主义及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共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主要体现为在彰显公共理性基础上的"以使命为中心,并且有市场头脑"的"恒"与"变"的渐进过程。具体而言,即通过明确利益相关者承担的"道德义务"以凸显"公共理性"的永恒理念;通过营造互信的"合作"组织文化来消除利益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确立大学自治信念的"服务"来回应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大学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共同治理 公共理性 市场需求 合作 服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颿
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我国大学治理的行政化,集中体现在大学治理结构、治理过程和治理文化等层面的行政主导特征。行政化的大学治理,背离了现代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属性及其内在激励机理,催生出大学的价值失范和权责、利益失衡问题。鉴于大学共同治理机制具有维系大学价值、权责与利益平衡的功能与优势,中国大学的治理转型似当以从行政主导走向多元共治为根本路径。实践中,这种治理转型有必要从大学治理生态的改造、政府-大学关系的重塑、党委重组与领导体制的更新、教授治学权的扩大以及大学治理文化建设等核心环节发力,以推动大学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文化的优化,促成走向共同治理的大学治理转型。
关键词:
大学治理 行政化 多元共治 价值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依平
协商决策模式是我国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这一模式建构于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之上,其确立对于当今中国具有一系列现实价值,然而其践行困境限制了协商决策模式的功能与成效,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完善。
关键词:
协商决策模式 民主 限制因素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