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9)
- 2023(14490)
- 2022(11870)
- 2021(10713)
- 2020(8963)
- 2019(19779)
- 2018(19304)
- 2017(36435)
- 2016(19468)
- 2015(20982)
- 2014(20003)
- 2013(19706)
- 2012(17698)
- 2011(15704)
- 2010(15532)
- 2009(14634)
- 2008(14643)
- 2007(13163)
- 2006(11583)
- 2005(10475)
- 学科
- 业(86829)
- 济(86079)
- 经济(85996)
- 企(80263)
- 企业(80263)
- 管理(73786)
- 方法(34832)
- 业经(31136)
- 农(26619)
- 数学(26263)
- 财(26025)
- 数学方法(25998)
- 技术(21373)
- 中国(20288)
- 务(20003)
- 财务(19982)
- 财务管理(19969)
- 农业(19646)
- 企业财务(18937)
- 地方(18726)
- 制(16407)
- 划(15966)
- 理论(15835)
- 和(15575)
- 贸(15326)
- 贸易(15317)
- 策(15113)
- 易(14899)
- 技术管理(14550)
- 学(13539)
- 机构
- 学院(276565)
- 大学(270609)
- 济(115364)
- 管理(114580)
- 经济(113307)
- 理学(99222)
- 理学院(98210)
- 管理学(96803)
- 管理学院(96274)
- 研究(87092)
- 中国(68115)
- 京(55813)
- 科学(54347)
- 财(51109)
- 农(50268)
- 所(43073)
- 业大(42807)
- 江(42206)
- 财经(40913)
- 中心(40327)
- 农业(39816)
- 研究所(39193)
- 经(37262)
- 经济学(34001)
- 北京(33983)
- 州(33285)
- 范(32408)
- 商学(32151)
- 师范(31997)
- 商学院(31857)
- 基金
- 项目(189514)
- 科学(152270)
- 基金(139542)
- 研究(135832)
- 家(122842)
- 国家(121760)
- 科学基金(106715)
- 社会(90057)
- 社会科(85608)
- 社会科学(85587)
- 省(76835)
- 基金项目(74673)
- 自然(69466)
- 自然科(68030)
- 自然科学(68008)
- 自然科学基金(66899)
- 划(62949)
- 教育(60254)
- 资助(54105)
- 编号(53075)
- 创(46059)
- 重点(42487)
- 业(42466)
- 创新(42097)
- 发(41965)
- 成果(40331)
- 部(40209)
- 国家社会(37976)
- 科研(36115)
- 课题(35685)
共检索到406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艳虹 谢敏 葛哲宇
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以我国171家企业专利数据为样本,探索知识域耦合对企业二元创新的作用并引入知识惯性与政府创新政策情境变量加以研究。知识域耦合与企业二元创新战略存在适配关系:互补性知识域耦合正向影响企业二元创新,尤其是探索式创新;替代性知识域耦合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对探索式创新无显著影响。政府创新政策支持正向调节知识域耦合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且政府税收优于政府补贴。知识惯性在知识域耦合与企业创新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创新战略制定及知识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解释企业二元创新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艳虹 张翠平 周惠平
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本文在对知识域耦合与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协同网络中知识域耦合对知识创新能力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域耦合正向影响知识创新能力,同时伴随有阶段性结构突变的非均质性特征;网络惯例与知识域耦合及创新知识增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互补性知识在协同合作后期分别与知识域耦合、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替代性知识则相反;企业的知识吸收水平、合作意愿与知识域耦合、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因此,企业应保持适当惯例,有效进行外部知识搜寻,增强合作意愿,提高自身知识吸收水平,通过促进知识域耦合以提升知识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姚艳虹 葛哲宇 周惠平
应用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基础观,重新梳理知识耦合概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知识耦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组织记忆、关系嵌入和政府创新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耦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组织记忆中介了知识耦合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关系嵌入正向调节知识耦合与组织记忆间的关系,政府创新支持正向调节组织记忆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春玉
在清晰界定二元式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集群企业二元式创新的环境体系:区域环境、产业环境与网络环境;其次创造性构建了二元式创新的知识循环模型;然后提取网络环境的关键网络特征,并结合集群环境特性,分析推断出融入知识循环思考的探索式创新与应用式创新各自适合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
探索式创新 应用式创新 网络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丰义 唐晓华
持续的组织绩效根源于短期绩效和长期适应性之间的平衡,从而根源于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协同。本文首先运用理论并借助于数理模型,分析了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支持持续组织绩效的机理。然后,以实现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为视角,将网络结构分为紧密性和稀疏性两种类型,运用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紧密网络促进利用性创新却抑制探索性创新,而稀疏网络促进探索性创新却抑制利用性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典型企业实践提出了实现紧密性与稀疏性耦合的静态式和演化式二元网络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网络通过支持技术演进、市场演进和组织演进而实现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的机理。以丰田汽车全球复合型二元网络成功实践为例,示范和验证了二元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构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鑫 张鑫静
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创新范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知识耦合使得创新链上不同知识资源禀赋的企业合作成为可能。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构建出以知识耦合为自变量、接力创新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并将知识共同生产和知识隐匿程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探究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在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知识耦合对知识共同生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隐匿程度对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知识隐匿程度越强,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正向影响较小,反之较大。研究结论对于提升知识管理对创新绩效的融合度、发掘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内在影响路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企业开展非常规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姚艳虹 陈彦文 周惠平
以2005-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专利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技术生态位对二元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中心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生态位宽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技术生态位宽度与二元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改善技术生态位及构建网络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晓莉
基于河南省156家客车供应链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网络特征与二元性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成员间的认知距离、网络密度与开发性创新呈负相关,而与探索性创新呈正相关;网络中心性、网络稳定性、联系强度与开发性创新呈正相关,而与探索性创新呈负相关。该研究为处于供应链网络内的企业进行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提供了指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宁 潘松挺
网络强弱关系被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对于何种强度的关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尚无定论。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强弱关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海正药业50年来的技术创新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耦合性,弱关系因为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两个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异质性信息,有利于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传递复杂知识,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并且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网络的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呈现协同演化的特征,关系强度的动态变化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也需要网络关系强度进行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
强关系 弱关系 利用式创新 探索式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敏 王静娴
文章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探讨"知识流"在企业创新空间系统中的耦合机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创新三维空间的不同维度均对企业内生创新有正向效应;创新三维空间为知识流在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快速和高效流动提供了有效的耦合载体;知识流、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是创新空间作用于企业内生创新的耦合机制的核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耿晶晶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405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可进一步夯实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揭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知识作用路径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服务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文静 张卫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玉梅
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作为一个并行、互嵌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分析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知识创新以及人才成长协同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协同发展的模型,揭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规律。不仅为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而且为制定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探究其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协同耦合问题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文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非耦合"的现状及原因,以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与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特别地,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的正向影响有限。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关注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政府等管理者制定具体政策,引导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有序开展;市场提供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所需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提高二者实施的成功率;企业主动树立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开展与网络内其他组织的交流交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