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1)
- 2023(10092)
- 2022(8386)
- 2021(7833)
- 2020(6065)
- 2019(13211)
- 2018(13034)
- 2017(24624)
- 2016(13349)
- 2015(14504)
- 2014(13814)
- 2013(13294)
- 2012(11705)
- 2011(10612)
- 2010(10815)
- 2009(10399)
- 2008(10049)
- 2007(9154)
- 2006(8389)
- 2005(7422)
- 学科
- 济(51858)
- 经济(51804)
- 农(49176)
- 业(43567)
- 管理(32953)
- 农业(32894)
- 企(22877)
- 企业(22877)
- 业经(19388)
- 中国(15159)
- 制(13916)
- 地方(13676)
- 方法(13577)
- 农业经济(12464)
- 财(12033)
- 数学(11560)
- 发(11365)
- 数学方法(11286)
- 体(10336)
- 贸(9848)
- 贸易(9842)
- 易(9597)
- 发展(9544)
- 展(9527)
- 村(9514)
- 农村(9495)
- 策(8944)
- 银(8739)
- 银行(8734)
- 行(8370)
- 机构
- 学院(180760)
- 大学(169580)
- 济(72379)
- 经济(70747)
- 管理(68175)
- 研究(58981)
- 理学(58324)
- 理学院(57812)
- 管理学(56794)
- 管理学院(56494)
- 农(48984)
- 中国(48396)
- 农业(36687)
- 科学(34843)
- 京(34210)
- 财(32734)
- 业大(31992)
- 中心(29277)
- 所(28932)
- 江(28762)
- 研究所(25494)
- 财经(24839)
- 范(24277)
- 师范(24125)
- 州(23288)
- 农业大学(22583)
- 经(22353)
- 经济管理(21238)
- 省(21087)
- 北京(20926)
- 基金
- 项目(117896)
- 研究(94061)
- 科学(92934)
- 基金(82472)
- 家(70316)
- 国家(69539)
- 社会(60211)
- 科学基金(59818)
- 社会科(56439)
- 社会科学(56421)
- 省(50021)
- 基金项目(43263)
- 编号(42205)
- 教育(41886)
- 划(39614)
- 自然(34839)
- 自然科(33958)
- 自然科学(33955)
- 成果(33834)
- 自然科学基金(33297)
- 资助(31385)
- 农(29386)
- 课题(28537)
- 发(28347)
- 重点(26244)
- 部(25331)
- 创(25167)
- 制(25035)
- 性(24771)
- 年(24624)
共检索到279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羊武睿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展开分析能够发现农村垃圾治理涉及诸多主体,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明显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协同治理手段较为单一;协同治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信息共享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主要归因于:权责不清阻滞协同治理进程;协同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协同治理视阈下农村垃圾治理的优化途径主要有:明确责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的效能;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创造协同治理条件;强化教育引导,调动公民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 多元主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满元 唐玉斌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无论是采用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还是土地填埋法,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此其中,又尤以土地填埋法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对垃圾填埋生态问题的处理,既可以充分利用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方面的技术,也可在制度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在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时虽有许多优点,但不利的影响也不少。如焚烧法易造成对大气的严重污染;堆肥法与卫生填埋法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土地填埋法能大规模推广但并不代表真正的卫生填埋。而制度创新虽有利于从制度方面规范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却又缺乏技术上的针对性。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治理的效果才会更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杜欢政 李雪芹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协同治理 碎片化 资源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文章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晶 杜娟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佳 胡子君 房建恩
本文基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背景,以美国分散式农村的垃圾多元治理措施为借鉴,对我国分散式农村垃圾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农村当前的垃圾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包括诸多环节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治理措施,有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保障了资源化的高效效能,由此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当前农村的垃圾治理效能,全面净化农村居住环境。
关键词:
农村垃圾 分散式 治理对策 美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越 李云艳
农村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同时也是其赖以生存与生产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同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对农民的生活及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业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缩影。因此,亟须认清农村垃圾的现状、特点及当前处理方式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农村垃圾污染,还农村一片碧水蓝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佳 胡子君
美国各州的农村布局,多数呈现为分散式的空间特征。近年来,美国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在分散式农村垃圾的治理、回收、利用等各环节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成效显著。针对中国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积极借鉴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垃圾治理的效率及效果,从而效改善中国各地区农村生活与居住的环境。
关键词:
美国 分散式农村 垃圾治理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金鹏 郑国全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寻找适宜于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从农村垃圾问题相关概念、农村垃圾管理体系、资源化方法及处理技术、农村垃圾处理模式4方面展开综述。结果表明,农村垃圾的构成、垃圾资源化、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的研究较多;农村垃圾管理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村集体主导、村民主导、政企合作等构成;垃圾分类主要采用资源化方法,焚烧、填埋、堆肥是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现有运作良好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浙江金华模式、浙江贺田模式、四川丹棱模式、广西横县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从农村居民垃圾处理意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利民 郄雪婷 朱红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符合新发展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北美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及社会转型国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模式应与当地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农情,将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对标不同国家的农村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农村应当建立各自适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化项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佳 胡子君
美国各州的农村布局,多数呈现为分散式的空间特征。近年来,美国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在分散式农村垃圾的治理、回收、利用等各环节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成效显著。针对中国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积极借鉴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垃圾治理的效率及效果,从而效改善中国各地区农村生活与居住的环境。
关键词:
美国 分散式农村 垃圾治理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颖 李潘婷 李瑞平
以城市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构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协同治理模型。以北京市生活垃圾历史数据为例,利用vensim软件进行政策仿真模拟。研究表明,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承载能力和废弃物管理法律,是维持系统良性运转的主要动力因素;提高垃圾收费水平、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垃圾产生量,有效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