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6)
- 2023(11950)
- 2022(10017)
- 2021(9324)
- 2020(7482)
- 2019(16737)
- 2018(16727)
- 2017(31065)
- 2016(17231)
- 2015(19106)
- 2014(18609)
- 2013(17449)
- 2012(15924)
- 2011(14003)
- 2010(14869)
- 2009(13734)
- 2008(13284)
- 2007(12184)
- 2006(10851)
- 2005(9845)
- 学科
- 济(53610)
- 经济(53551)
- 管理(52750)
- 业(47366)
- 企(40928)
- 企业(40928)
- 中国(19301)
- 财(19176)
- 农(18453)
- 方法(17906)
- 制(16462)
- 业经(15415)
- 数学(13537)
- 地方(13400)
- 数学方法(13275)
- 策(12954)
- 银(12895)
- 银行(12886)
- 行(12351)
- 贸(12314)
- 贸易(12298)
- 审计(12207)
- 理论(12108)
- 务(12098)
- 财务(12062)
- 易(11985)
- 财务管理(11983)
- 农业(11701)
- 融(11347)
- 金融(11344)
- 机构
- 学院(223960)
- 大学(218587)
- 济(85284)
- 管理(83969)
- 经济(83055)
- 理学(70618)
- 理学院(69912)
- 研究(69565)
- 管理学(68767)
- 管理学院(68314)
- 中国(56888)
- 财(46946)
- 京(45804)
- 科学(38576)
- 江(37528)
- 财经(35390)
- 中心(33849)
- 所(33061)
- 经(31904)
- 范(31226)
- 师范(31007)
- 州(30265)
- 农(28636)
- 研究所(28506)
- 北京(28378)
- 业大(26442)
- 院(26268)
- 财经大学(25961)
- 技术(25249)
- 经济学(24884)
- 基金
- 项目(138672)
- 研究(112893)
- 科学(109446)
- 基金(96110)
- 家(80570)
- 国家(79793)
- 社会(69706)
- 科学基金(69655)
- 社会科(65928)
- 社会科学(65912)
- 省(56633)
- 教育(54251)
- 编号(49921)
- 基金项目(49256)
- 划(46202)
- 成果(43324)
- 自然(41385)
- 自然科(40343)
- 自然科学(40336)
- 自然科学基金(39602)
- 资助(38131)
- 课题(35864)
- 重点(31502)
- 项目编号(31219)
- 年(30964)
- 发(30736)
- 性(30479)
- 部(30345)
- 创(30051)
- 制(28616)
共检索到358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俊
高校审计监督质效事关高校的发展大局,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协同治理的研究现状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面临的新变化,探析协同治理理论与高校审计监督的契合性,从高校审计监督的现实情况出发,总结分析高校审计监督质效提升所面临的困境,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支撑体系三个维度提出高校审计监督质效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协同 治理 高校 审计监督 质效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兴楣 田金美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要求(目标)、制约、路径、协同、发展的框架,探索适应新要求的审计机制优化和协同治理框架,明确各审计主体的职责定位和关系优化,分析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手段在重点领域的协同治理,探索审计管理体制的制度设计构想和框架性安排,并为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制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协同治理作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审计监督 机制优化 监督合力 协同治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时现
<正>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作用。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炜瑜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有助于学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析当下高校审计监督的要求,从高校审计监督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目前高校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审计整改、强化自身建设等方法提升审计质效,以高质量审计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 高校审计 监督质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郝德华 施剑峰
军队建设发展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服务功能愈发重要。军队审计只有在主责主业、内部管理、质量控制、整改问责、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持续用力、下足功夫,才能在改革浪潮中立足本职、长远发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关键词:
军队审计 监督 职能作用 质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云琪 徐田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财会监督作为财政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国家系列医改行动,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也暴露一些问题,作为公立医院面对外部监管压力及内部自我监督需要,如何通过协同管理实现财会监督职能最大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书平
作为国有企业的两个独立部门,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间存在着重复监督、各自为政等问题,监督模式分散削弱了整体监督效能。基于此,本文聚焦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第一职责,打造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从沟通会商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联动处置机制、成果共用机制四方面出发,以协同作战的形式发挥1+1>2的协同监督效应,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理论联系实际,依托于国有企业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实施四个协同监督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整合监督资源,有序协调配合监督力量,避免监督盲区与死角。文章通过协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两个监督主体“前哨站”“探照灯”的作用,及时发现和预防国企的腐败行为。
关键词:
协同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 内部审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经华
2023年,国家发布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高校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校内部强化财会监督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时期高校财会监督的职能定位,即在财会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宏观背景下,结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会监督应重新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财会监督工作和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总结归纳并提出高校强化财会监督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协同监督 财会监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凌伟 陈微云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协同机制,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构建审计监督协同机制要加强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以高校治理目标为导向,首要协同监督职能部门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理念,设立协同监督委员会,克服监督管理盲区,建立监督平台库,促进系统协同整合。制定审计监督协同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审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审计监督技术方法,构建审计人力资源智库,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角地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 审计监督 协同路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盛永红
在我国,审计监督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内涵表现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经济权力运行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要求强化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政治范畴下开展审计监督,在业务属性中彰显政治属性,在监督体系贯通融合中凸显政治属性,夯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根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洪勇 曲秀艳 董琳 冯建民 胡可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对高校英语专业育人工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强化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满足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求。针对目前英语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要求不符、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展开分析,文章提出对接专业认证、建设实践基地等策略推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机制的创新发展,能够为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高校英语专业 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晓璇 丁友刚 顾力为
在数字治理背景下,以大数据思维突破信息梗阻,重塑高校财会、审计、巡视监督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及时有效的监督模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研究等方式,审视高校财会、审计、巡视监督现状,分析高校财会、审计、巡视协同监督的现实需求,阐述协同监督的现状和堵点,并从资源层、动力层、应用层等三个方面探索数字驱动协同监督路径。
关键词:
数字治理 财会监督 协同监督 高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其阳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协同供给 协同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沛锟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是实现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实践,在政府改革、社会组织发展、公民政治社会化、应对危机、加强监督、促进公益、等方面颇有意义。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虽有成就却成效受限,面临政社不分、互信不足、合作不深入、法律不完备等困境。善治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之路的最终走向。协同治理的顺利发展有赖于按照动员和同化路径发展组织能力、扩大参与范围、拓宽参与渠道、普及政策法规、培育公共精神、积累社会资本,也需要完善法规立法和制度安排、推动信息公开和问责制度、杜绝封闭合作与交易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协同治理 善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莫旻丹
监督受托人制度体现了竞争执法机构、经营者集中方和第三方监督人的多元参与,有助于打造反垄断执法领域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但是,受制于监督受托人任职资格的保守性、任职范围的单一性、法律责任的模糊性等原因,我国现行的监督受托人制度尚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治理的功能。因此,有必要转变公私法两分的思维,在"协同治理"理论的视野下探寻监督受托人制度完善的法律进路。一是要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层面拓展监督受托人的任职资格;二是要从治理行为制度化的层面丰富监督受托人的任职范围;三是要从协同治理主体的责任共担层面明确监督受托人的法律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