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6)
- 2023(4067)
- 2022(3074)
- 2021(2398)
- 2020(1727)
- 2019(3952)
- 2018(3771)
- 2017(6756)
- 2016(3980)
- 2015(4287)
- 2014(4195)
- 2013(4230)
- 2012(3901)
- 2011(3513)
- 2010(3357)
- 2009(2372)
- 2008(2213)
- 2007(1974)
- 2006(1738)
- 2005(1479)
- 学科
- 济(16582)
- 经济(16560)
- 管理(13269)
- 环境(9506)
- 业(8126)
- 企(6048)
- 企业(6048)
- 地方(5881)
- 中国(5113)
- 学(5070)
- 农(4667)
- 方法(4640)
- 划(4506)
- 数学(4214)
- 数学方法(4177)
- 规划(3858)
- 环境规划(3799)
- 业经(3778)
- 资源(3765)
- 发(3331)
- 和(3290)
- 地方经济(3256)
- 农业(3220)
- 生态(2971)
- 财(2930)
- 贸(2720)
- 贸易(2716)
- 经济学(2643)
- 易(2613)
- 制(2502)
- 机构
- 学院(49957)
- 大学(49362)
- 济(20824)
- 经济(20466)
- 研究(18725)
- 管理(18510)
- 理学(16091)
- 理学院(15898)
- 管理学(15630)
- 管理学院(15552)
- 中国(13787)
- 科学(12506)
- 农(10795)
- 京(9981)
- 所(9256)
- 财(8988)
- 业大(8957)
- 中心(8661)
- 研究所(8580)
- 农业(8427)
- 江(8016)
- 院(7263)
- 范(6666)
- 财经(6654)
- 师范(6550)
- 省(6480)
- 经济学(6291)
- 技术(6252)
- 经(6016)
- 北京(5980)
- 基金
- 项目(38564)
- 科学(31352)
- 基金(28608)
- 研究(27489)
- 家(25423)
- 国家(25259)
- 科学基金(21973)
- 社会(18198)
- 社会科(17318)
- 社会科学(17315)
- 省(16775)
- 基金项目(15211)
- 自然(14175)
- 划(13946)
- 自然科(13846)
- 自然科学(13846)
- 自然科学基金(13574)
- 教育(12000)
- 资助(10185)
- 发(10019)
- 编号(9777)
- 重点(9116)
- 创(8627)
- 创新(8231)
- 发展(8097)
- 计划(8085)
- 展(7955)
- 部(7800)
- 国家社会(7788)
- 课题(7758)
共检索到76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忠 金田林 刘峥延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近年来,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增速已超过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发达国家碳达峰后生活领域变化特征,总结其碳中和的举措,控制生活领域碳排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应按照“坚持一个核心原则、把握两个实现阶段、统筹城乡两个方面和聚焦三大领域”的总体思路,通过“生活理念简约化、日常消费低碳化、能源产消一体化、终端设施电气化、城乡降碳协同化”,推进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建议从建立碳足迹核算、低碳积分转化、低碳行为正向激励和低碳金融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的全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运行机制,引导全社会实现“要我低碳”向“我要低碳”的转变。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低碳生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丹丹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协同推进碳中和与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然而,碳中和与稳增长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挑战的叠加,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即节能降碳减污与经济增长存在两难抉择。应当建立流动机制,推动减碳与发展平衡;建立供求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减碳;建立长效机制,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开放机制,推动国际与国内低碳循环。就实现路径而言,应努力形成“供给侧—需求侧—市场—政府”四联并行的合力,协同推进国家政策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企业生产体系和家庭消费体系的多层次系统变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汪惠青
本文以中国碳排放(CO_2)数据库为依托,对省级CO_2排放的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区域协调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与CO_2排放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是决定碳排放的核心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会对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省际异质性研究发现,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标准两阶段倒"U"型特征,以河南和湖南为代表的轻工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第一阶段上升、后两阶段下降的三阶段不规则倒"U"型特征;以河北和内蒙古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型省份,碳排放在经历了两阶段的增加之后,才迎来下降期,该类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和区域碳减排的协调性。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区域协调 PSTR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远 史作廷 石敏俊 杨德伟 龙如银 周宏春 林思佳 郭瑞芳 王宇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以关键性问题为导向,从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多维发力,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的能源生产、转化和管理方式转变;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领域;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洁方 田晨萌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中国各省份碳减排边际成本差异明显。文章构建以2021—2030年碳达峰过程中各省份总减碳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有利于实现低成本碳达峰的省份碳配额分配方案。依据各省份对总体减碳成本削减贡献额的大小划分贡献区和受益区,并设计他们之间的补偿标准,协调总体目标最优化下的个体益损。在GDP增长率为6%的情景下,研究结果表明:(1)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削减率应控制在3.68%左右,碳排放量总增长率为11.3%左右。(2)考虑以基期排放量为基准的公平准则分配方案和以GDP为基准的效率准则分配方案,则当他们的最佳配比为3:1时,总减碳成本最小,山西、内蒙古等14个省份为贡献区,广东、江苏等16个省份为受益区。(3)单位碳配额转移的总体减碳成本削减贡献的估测值为106.35元/吨,可以此为依据制定省际补偿标准。在总体减碳成本最小化导向下进行碳配额省际分配,以经济补偿的形式进行利益调控,为中国通过省域协同实现低成本碳达峰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碳达峰 低成本 碳配额 利益调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晏艳阳,王晓军
十九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首次提出用消费结构的变动来考察生活水平的变动的思想。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作恩格尔定律,这个定律指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同样,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根据恩格尔定律,可以计算恩格尔系数,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阙德铭
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相当于0.59美元,相当于我国人民币4.9元。根据我在新加坡探亲期间了解的情况,在新加坡,作为低薪阶层的环卫清洁工人,他们的月薪为500元(约合人民币2450元)。幼儿园老师月薪为1000元(约合人民币4900元);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宇 黄晟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需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碳中和校园是国内外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生命周期理论及碳足迹核算理论,高校有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从产业链、价值链、生命周期链的广泛视角去看待和降低自身碳足迹。中国碳中和校园建设行动方兴未艾,但也面临评价体系不完善、核算方法不统一,“双碳”技术储备不足、人才供给短缺,碳排放管理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一系列挑战。研究认为,高校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分阶段的复杂的工程,亟需构建以政策驱动为助推、创新驱动为核心、机制驱动为引领、行为驱动为补充的多元协同驱动路径,以此降低高校的组织碳足迹和供应链碳足迹,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冠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和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以此为指导,本文将在评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秀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冠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和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以此为指导,本文将在评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秀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国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文章以贫困户生活消费水平为研究视角,考察脱贫攻坚实践中省际对口支援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对口支援对当地农户生活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显著推进了受援地区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水平,政策净处理效应约为21%-24%。这一结果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保持一致。从消费明细看,在对口支援实施后相较于对照组地区,受援地农户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均有提升,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的消费攀升较为明显。对于上述结果,文章结合对口支援制度和政策实践进行了机制识别与理论解释。文章采用农户家庭恩格尔指数这一相对贫困指标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发现农户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这表明对口支援提升了农户收入水平,并且农户恩格尔指数的降低并不是以食品消费支出的下降为代价。这意味着对口支援真正改善了本地农户生活水平,因而文章为对口支援在中国脱贫奇迹中的突出贡献提供了直接证据。文章的研究对于在当前新发展阶段下,推进和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作用。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农户生活消费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柯娟娟 袁祥勇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研究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框架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转化为货币计量,结合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理念,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通过碳会计、碳足迹核算、碳标签的研究,企业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透过商品或服务中货币价值转移与碳足迹转移同步的概念,结合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碳会计,扩展财务会计系统并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中庆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能源转型示范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深化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探索能源转型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统筹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关系,并成为山西能源革命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引。两者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存在密切关联。积极稳妥推进山西能源革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在理念维度上价值转向,在体系维度上规范协同,在机制维度上融合引领,在保障维度上倾斜支持,以实现两者在方向、进程与效果的有效衔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磊 杨敏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转型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本次能源转型中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是由于传统现代化模式导致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中和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但其承诺和现实行动间却存在明显反差,原因在于西方长期奉行的自我优先原则和将能源转型作为政治手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将从能源、发展、生态、民生等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以能源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应把握推进节奏、优化能源战略,通过“绿色崛起”为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