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7)
2023(2329)
2022(1846)
2021(1631)
2020(1303)
2019(2974)
2018(2908)
2017(5739)
2016(3101)
2015(3334)
2014(3245)
2013(3167)
2012(2873)
2011(2679)
2010(2661)
2009(2425)
2008(2347)
2007(1831)
2006(1747)
2005(1508)
作者
(8280)
(7441)
(6826)
(6711)
(4403)
(3555)
(3160)
(2838)
(2832)
(2672)
(2559)
(2532)
(2478)
(2225)
(2223)
(2178)
(2100)
(2034)
(1948)
(1911)
(1849)
(1688)
(1655)
(1635)
(1600)
(1593)
(1555)
(1501)
(1491)
(1430)
学科
(14377)
经济(14369)
土地(11019)
管理(6290)
(5537)
(5287)
(4670)
问题(4542)
地方(4385)
经济学(4018)
中国(3637)
方法(3281)
资源(3248)
农业(3241)
(3158)
企业(3158)
(2889)
数学(2851)
数学方法(2831)
环境(2558)
业经(2450)
地方经济(2345)
(2088)
(2078)
(2007)
(1980)
城市(1921)
耕地(1825)
(1614)
(1610)
机构
学院(38639)
大学(38237)
管理(15531)
研究(15311)
(14528)
经济(14235)
理学(13095)
理学院(12908)
管理学(12689)
中国(12631)
管理学院(12626)
(10441)
科学(10350)
(9204)
业大(8304)
农业(8239)
(7711)
中心(7182)
研究所(7070)
资源(6647)
(6590)
(6581)
(6271)
(6114)
农业大学(5905)
(5823)
师范(5793)
北京(5479)
科学院(5088)
师范大学(4785)
基金
项目(28882)
科学(23113)
基金(21412)
研究(20195)
(19503)
国家(19380)
科学基金(16449)
社会(13356)
社会科(12622)
社会科学(12619)
基金项目(11681)
(11337)
自然(11012)
自然科(10678)
自然科学(10677)
自然科学基金(10475)
(10000)
教育(8509)
编号(7850)
资助(7777)
(6870)
重点(6619)
(6372)
(5929)
(5887)
课题(5792)
计划(5758)
创新(5707)
国家社会(5692)
成果(5652)
期刊
(17481)
经济(17481)
中国(15314)
研究(9885)
(9760)
科学(8348)
农业(6703)
学报(6520)
国土(5881)
土地(5482)
资源(5066)
大学(4669)
管理(4606)
学学(4525)
(4342)
(3559)
业经(3461)
教育(3286)
技术(2509)
(2470)
金融(2470)
问题(2422)
经济研究(2315)
科技(2249)
(2173)
农村(2116)
(2116)
农业经济(2016)
业大(1966)
财经(1954)
共检索到62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耕地的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新趋势。因此,耕地保护的范畴和目标也开始拓展: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耕地功能不退化、耕地产能有提升,即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耕地全方位保护的新要求。协同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休养生息是实现上述耕地保护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耕地的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新趋势。因此,耕地保护的范畴和目标也开始拓展: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耕地功能不退化、耕地产能有提升,即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耕地全方位保护的新要求。协同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休养生息是实现上述耕地保护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宇哲  许智钇  
新形势下,国家开始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以及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提升工作。但是与之配套的耕地保护制度却明显滞后,严重影响耕地保护工作的推进。本文从休养生息的要义解析、目前国内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耕地保护制度的演变经验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耕地保护制度的现实脉搏所在。并从耕地的时空格局、耕地质量、耕地安全与激励机制等四个层面研究耕地保护转型的体制机制,构建了耕地保护转型总体框架;从生态整合与文化发展的前瞻性视野,构建了耕地永续发展生态格局路径框架。对于完善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制度,适应实际工作的实施,促使我国实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总体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辉  
最近有学者问我,过去二十多年来,哪些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最大?我把它们简单地概括为"三支箭"。也就是说过去20多年来,我国政府射出了三支重要的箭,想实现三方面的重要目标。第一支箭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支箭可以说射中了八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稳步推进,发展是相当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晶   成婧文   浦男萍   谢恩怡   赵振庭   党昱譞   廖宇波   陈文广   孔祥斌  
为实现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提高政策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基于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文件和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和归纳了国内外耕地保护与休养生息制度等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未来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战略需求,并从战略背景、目标原则、政策需求、路径方向、政策构成等角度,构建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总体框架。结果表明:1)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设计的目标为永续粮食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2)针对耕地出现的“数量-质量-生态-权益”等问题,可通过“弹性空间-质量提升-风险管控-纵横补偿”的耕地保护路径,构建支撑资源安全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3)未来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制度仍将并行,未来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需要通过基于弹性空间优化调整耕地数量保护政策、质量提升统筹耕地养护与质量建设政策、风险管控构建耕地生态风险管控政策、纵横结合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协同完善监督考核政策等,优化现有耕地保护政策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构建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转型政策总体框架,系统设计我国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制度并行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政策,可以为未来耕地保护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庆阳  张云荣  胡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艳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很多国有林区进入以加强保护、休养生息为主的林业建设时期,尤其是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林业损失惨重,部分乡(镇、街道)、林场实行封山育林,出现了大量的富余职工。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林区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为切入口,重点论述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话题。自1982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主题,彰显了解决"三农"问题之于中国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则在再次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洋  董雨瑞  李姿莹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静  
本文综述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耕地休养"的政策背景、政策执行方式和政策影响以及对中国"耕地休养"政策的启示。美国休耕政策通过农民自愿申请、政府审批、合同管理等手段实施休耕,达到了既控制粮食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目的;欧盟在世界贸易的压力下,根据世界粮食市场供需情况决定是否推行强制性休耕。日本通过休耕转作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水稻产量以保护大米高价格保护稻农利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国推行耕地休养应以粮食安全为前提;应以"藏粮于土、藏粮于水"和环境效益为基本目标;应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应采用农业补贴方式,促进休耕和保障休耕后耕地管理;应加强休耕地的管理,避免土地抛荒引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吕浩男  
现阶段大规模的耕地撂荒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安因素。国家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激发多元主体力量参与耕地撂荒治理,实现耕地撂荒治理的可持续性。目前耕地撂荒治理中存在几个问题:撂荒耕地统筹利用状况不理想,多元主体力量未得到有效激发,耕地撂荒治理缺乏可持续性等。基于政策协同视角,从纵向、横向、时空三个维度剖析当前耕地撂荒治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完善政策举措,使撂荒治理政策更好贯彻撂荒耕地利用目标;加强主体协同,发挥撂荒治理多元主体作用;优化治理方案,增强撂荒治理方案的施策成效,提升方案的可持续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吕浩男  
现阶段大规模的耕地撂荒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安因素。国家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激发多元主体力量参与耕地撂荒治理,实现耕地撂荒治理的可持续性。目前耕地撂荒治理中存在几个问题:撂荒耕地统筹利用状况不理想,多元主体力量未得到有效激发,耕地撂荒治理缺乏可持续性等。基于政策协同视角,从纵向、横向、时空三个维度剖析当前耕地撂荒治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完善政策举措,使撂荒治理政策更好贯彻撂荒耕地利用目标;加强主体协同,发挥撂荒治理多元主体作用;优化治理方案,增强撂荒治理方案的施策成效,提升方案的可持续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振宁  吴次芳  沈孝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