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9)
- 2023(13704)
- 2022(11944)
- 2021(11246)
- 2020(9554)
- 2019(21404)
- 2018(21538)
- 2017(40530)
- 2016(22200)
- 2015(25281)
- 2014(24651)
- 2013(24155)
- 2012(22376)
- 2011(20035)
- 2010(20061)
- 2009(18365)
- 2008(18101)
- 2007(15996)
- 2006(14060)
- 2005(12207)
- 学科
- 济(85124)
- 经济(85035)
- 管理(70608)
- 业(66735)
- 企(57745)
- 企业(57745)
- 方法(38947)
- 数学(32730)
- 数学方法(32257)
- 中国(23121)
- 技术(22713)
- 农(22228)
- 财(20333)
- 业经(20166)
- 学(19383)
- 地方(17964)
- 理论(17041)
- 和(15367)
- 制(15208)
- 贸(15176)
- 贸易(15164)
- 农业(15152)
- 易(14714)
- 技术管理(14117)
- 环境(13885)
- 务(13193)
- 划(13186)
- 财务(13116)
- 财务管理(13092)
- 银(12706)
- 机构
- 大学(311682)
- 学院(310101)
- 管理(126508)
- 济(117891)
- 经济(115095)
- 理学(109588)
- 理学院(108390)
- 管理学(106450)
- 管理学院(105889)
- 研究(101476)
- 中国(74870)
- 京(67301)
- 科学(65019)
- 财(52489)
- 所(50826)
- 农(48058)
- 业大(46615)
- 研究所(46361)
- 中心(46137)
- 江(45638)
- 北京(42637)
- 财经(42212)
- 范(42126)
- 师范(41735)
- 经(38367)
- 州(37582)
- 农业(37569)
- 院(37092)
- 技术(35672)
- 经济学(33837)
- 基金
- 项目(214619)
- 科学(168732)
- 研究(158305)
- 基金(153948)
- 家(133881)
- 国家(132738)
- 科学基金(114571)
- 社会(97916)
- 社会科(92711)
- 社会科学(92685)
- 省(85286)
- 基金项目(82099)
- 自然(74833)
- 自然科(73040)
- 自然科学(73025)
- 教育(72941)
- 自然科学基金(71728)
- 划(70972)
- 编号(65225)
- 资助(62600)
- 成果(52598)
- 创(48306)
- 重点(47551)
- 部(46410)
- 发(45617)
- 课题(44946)
- 创新(44353)
- 项目编号(40545)
- 科研(40294)
- 大学(39950)
- 期刊
- 济(129123)
- 经济(129123)
- 研究(89141)
- 中国(64843)
- 学报(49803)
- 管理(48334)
- 科学(46058)
- 农(43068)
- 教育(41587)
- 财(39217)
- 大学(37316)
- 学学(34543)
- 技术(30830)
- 农业(30644)
- 融(23084)
- 金融(23084)
- 业经(21237)
- 图书(20395)
- 财经(19994)
- 经济研究(19727)
- 科技(18350)
- 经(17094)
- 技术经济(17046)
- 业(16766)
- 问题(16203)
- 理论(15348)
- 资源(14570)
- 实践(14220)
- 践(14220)
- 坛(14208)
共检索到45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永林 万春阳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协同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生产过程的提升作用。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勇 周晶
将供应商参与、客户参与、跨部门参与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由三者组成高阶、多维构念—协作能力的存在性;研究了协作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类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协作能力分析供应链参与对创新的影响,较直接分析其对创新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更全面、更符合实际;协作能力正向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协作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宪洲 谢冬梅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微观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国家宏观上的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知识互补性视角研究了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专业化经济下降导致的损失和独立实施基础研究的追加投入以及交易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微观影响,而这一微观影响将最终决定我国宏观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为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从机制上降低交易费用和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促进企业与外部组织的跨界合作,实施合作创新,发展互补经济。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互补性 互补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宪洲 谢冬梅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微观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国家宏观上的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知识互补性视角研究了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专业化经济下降导致的损失和独立实施基础研究的追加投入以及交易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微观影响,而这一微观影响将最终决定我国宏观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为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从机制上降低交易费用和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促进企业与外部组织的跨界合作,实施合作创新,发展互补经济。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互补性 互补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宪洲 谢冬梅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微观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国家宏观上的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知识互补性视角研究了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专业化经济下降导致的损失和独立实施基础研究的追加投入以及交易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微观影响,而这一微观影响将最终决定我国宏观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为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从机制上降低交易费用和跨组织获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促进企业与外部组织的跨界合作,实施合作创新,发展互补经济。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互补性 互补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湘东
知识管理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进程,由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深化知识管理的内涵,同时也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进化和发展。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者协同互动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模式。以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管理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管理手段与创新行为,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因此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协同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明琳 舒辉 林晓伟
本文从政府为主导的视角分析我国国家与区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其研究框架可以从管理体制、监管体制与市场推进机制方面展开,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的管理体制可以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展开,从战略制定、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监管体制包括全流程监管、法律监管、行业监管、财务监管和社会监管等;市场推进机制强调政府要运用补贴与采购的手段。
关键词:
政府主导 技术创新 技术标准 协同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俊义 崔海龙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中需要的重要资产,而互补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与核心知识资产配套使用的各种知识资产,包括互补技术知识、顾客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中资源决定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补知识资产和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根据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以308家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并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互补知识资产能够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组织学习正向调节互补知识资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楼高翔 曾赛星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 协同 评价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晓波
本文分析了互补资产在汽车发展史上两次主导设计竞争中的作用,指出制约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汽车产品的主要因素就是充电设施不足。如果解决了这一问题,电动汽车就会成为城市家庭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这对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和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探讨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分散,产品价格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政策不配套、充电设施缺乏投资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联合组建研发公司、开发共性技术、实施不对称管制措施、培育消费者、打破垄断、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充电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技术创新 互补资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秀 侯光明 王俊鹏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关系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难以用一般的经验研究方法直接观察,现有研究中鲜见两者协同关系的动态演化分析。针对上述理论缺口,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描述企业创新行为,提出M-T创新系统耦合概念,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运行,以探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的演化机理。结果显示:M-T创新系统演化具有典型的增长性、一致性与复杂性。管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在耦合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又因发展阶段各异,整体上显示出从交替主导到趋于一致的演化特征,并带来创新效率的增加。
关键词:
创新系统 系统耦合 系统动力学 演化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松,杨根福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