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4)
- 2023(16392)
- 2022(14108)
- 2021(13278)
- 2020(10914)
- 2019(25029)
- 2018(24720)
- 2017(46664)
- 2016(25667)
- 2015(29057)
- 2014(29027)
- 2013(28182)
- 2012(26162)
- 2011(23560)
- 2010(23640)
- 2009(21389)
- 2008(20279)
- 2007(17618)
- 2006(15460)
- 2005(13599)
- 学科
- 济(101675)
- 经济(101572)
- 管理(69103)
- 业(65314)
- 企(52472)
- 企业(52472)
- 方法(40085)
- 数学(34166)
- 数学方法(33717)
- 中国(30792)
- 农(28767)
- 地方(27815)
- 业经(23941)
- 财(22731)
- 学(21577)
- 农业(19596)
- 贸(18787)
- 贸易(18773)
- 理论(18383)
- 易(18082)
- 制(17747)
- 技术(17089)
- 环境(16620)
- 和(16311)
- 银(16226)
- 银行(16182)
- 融(15809)
- 金融(15806)
- 行(15577)
- 地方经济(14932)
- 机构
- 学院(354449)
- 大学(347165)
- 管理(135184)
- 济(134863)
- 经济(131741)
- 研究(120569)
- 理学(116182)
- 理学院(114787)
- 管理学(112639)
- 管理学院(112020)
- 中国(89318)
- 京(76973)
- 科学(76074)
- 财(61140)
- 所(60884)
- 农(57229)
- 研究所(55374)
- 中心(54109)
- 江(52567)
- 业大(52476)
- 范(49903)
- 师范(49448)
- 北京(49247)
- 财经(48372)
- 农业(44495)
- 院(44190)
- 经(43963)
- 州(43729)
- 技术(43469)
- 师范大学(39688)
- 基金
- 项目(241243)
- 科学(188919)
- 研究(180787)
- 基金(170226)
- 家(147997)
- 国家(146686)
- 科学基金(125602)
- 社会(110361)
- 社会科(104320)
- 社会科学(104298)
- 省(96864)
- 基金项目(90523)
- 教育(84960)
- 划(81341)
- 自然(81105)
- 自然科(79180)
- 自然科学(79165)
- 自然科学基金(77694)
- 编号(76929)
- 资助(69647)
- 成果(62082)
- 发(55225)
- 重点(54619)
- 课题(54040)
- 部(51862)
- 创(50454)
- 创新(46853)
- 项目编号(46252)
- 科研(45484)
- 年(44467)
- 期刊
- 济(154290)
- 经济(154290)
- 研究(105503)
- 中国(74128)
- 学报(54702)
- 农(53053)
- 教育(51916)
- 科学(50457)
- 管理(50071)
- 财(44593)
- 大学(41304)
- 学学(38409)
- 农业(37101)
- 技术(34514)
- 融(30458)
- 金融(30458)
- 业经(27520)
- 经济研究(24354)
- 财经(22485)
- 图书(20305)
- 问题(19846)
- 经(19240)
- 业(18999)
- 科技(17370)
- 职业(17187)
- 坛(16540)
- 论坛(16540)
- 理论(16414)
- 技术经济(16025)
- 商业(15975)
共检索到528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振军
本文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高职专业布局的形成及特点,并重点分析了该地区高职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相当程度上存在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建议打破条块分割的宏观管理体制,建立与区域产业和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高职专业布局调控模式,同时坚持市场主导和计划调节相结合,引导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高职专业资源共享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辉
本文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对外贸易区域布局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等重大战略机遇,建议通过多条途径,将河北省对外贸易区域重新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辉
本文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对外贸易区域布局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等重大战略机遇,建议通过多条途径,将河北省对外贸易区域重新布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滢 赵滨元
口岸营商环境是影响口岸商事活动开展的外部因素集合。天津港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口岸,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港口岸,在打造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天津港口岸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海港口岸,仍然存在着物流通关环节繁复、收费事项和收费标准公示不够清晰、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港口智能化程度和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优化天津港口岸营商环境需要更加有效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简化单证手续、优化通关流程、规范收费管理、加快智港建设、加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天津港口岸对京津冀地区的服务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地区整体营商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德洪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应是"共生"的关系,共生是发展的目标,"协同"是发展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应是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京津冀环保一体化、京津冀政策一体化。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共生 一体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冯婷婷
长期以来,机场群研究往往聚焦于空域使用、航线组织、航司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伴随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步呈现,世界级机场群的雏形初现。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级机场群,均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对内是国内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对外是面向全球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从国内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机场群相对超前、日趋成熟。参考国内外经验,京津冀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应从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功能和空间上统筹协调,促进两者联动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经机场群 城市群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爱萍 安轶龙 沈英莉
对天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新形势进行分析,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天津港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区域性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高物流业科技水平等举措打造天津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天津 现代物流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玉 刘淑娥
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可知,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因此,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地的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地的金融发展应根据各自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威胁,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统一的支付结算体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金融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玉 刘淑娥
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可知,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因此,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地的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地的金融发展应根据各自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威胁,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统一的支付结算体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金融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京津冀地区 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壁垒 市场协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旭 吴星 张凝宁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作体系,建立高端引导的现代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华
京津冀区域发展,是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京津冀地区的重点优势是较高的物流运转能力,但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推进低碳物流发展,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京津冀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提出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用政策开路,引导低碳物流发展;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多式联运;推进低碳物流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推动低碳物流发展;统筹京津冀物流园区,推广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四方物流,促进低碳物流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低碳 低碳物流 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楠 宋官钰 徐少明
本文选取万象云平台2010—2020年的专利数据,从创新实力对比、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合作情况三个维度对京津冀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创新实力最强的是北京,其次是河北、天津。从技术视角看,北京的优势技术区分度较为明显,天津与河北的优势技术同质性较高,说明天津与河北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区域内技术产业布局仍存在巨大的调整空间。从行业视角看,虽然京津冀的优势行业分布高度类似,但区域行业发展侧重点不同,北京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占据显著优势。从三次产业视角看,京津冀地区均出现第一产业产值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从京津冀的区域双方合作看,三地合作以北京为主导与核心,京津、津冀、京冀的重点合作技术与产业各有不同,且近十年与近五年的合作重心均发生了一定转移。
关键词:
专利分析 京津冀 优势产业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