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
- 2023(1315)
- 2022(1043)
- 2021(931)
- 2020(671)
- 2019(1454)
- 2018(1457)
- 2017(2840)
- 2016(1367)
- 2015(1457)
- 2014(1190)
- 2013(1119)
- 2012(976)
- 2011(907)
- 2010(930)
- 2009(887)
- 2008(746)
- 2007(673)
- 2006(602)
- 2005(495)
- 学科
- 济(6123)
- 经济(6117)
- 业(4375)
- 管理(4177)
- 企(3547)
- 企业(3547)
- 地方(3052)
- 技术(2347)
- 中国(2262)
- 地方经济(1983)
- 业经(1796)
- 技术管理(1789)
- 农(1431)
- 发(1214)
- 方法(1153)
- 农业(1085)
- 产业(1083)
- 环境(1040)
- 银(990)
- 银行(990)
- 融(987)
- 金融(987)
- 贸(986)
- 贸易(985)
- 行(978)
- 发展(937)
- 展(937)
- 易(916)
- 工作(875)
- 和(871)
- 机构
- 学院(16448)
- 大学(15717)
- 济(7473)
- 经济(7352)
- 管理(6989)
- 理学(6009)
- 理学院(5952)
- 管理学(5896)
- 管理学院(5862)
- 研究(5517)
- 中国(4183)
- 京(3234)
- 科学(3132)
- 财(3025)
- 中心(2564)
- 江(2495)
- 所(2362)
- 财经(2312)
- 经济学(2280)
- 范(2195)
- 师范(2180)
- 院(2128)
- 研究所(2106)
- 经(2096)
- 州(2075)
- 北京(2054)
- 经济学院(2007)
- 商学(1957)
- 发(1940)
- 商学院(1932)
共检索到25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维 乔旭 秦卫明
"2011计划"是一项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全局性的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高校深化改革的总揽性抓手。南京工业大学作为首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以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学校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锐意改革,依靠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全球化双轮驱动,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科技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贵舟 余霞
高校转型发展是国之所需,社会之所盼。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科技训练,拓展了办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适应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形势,又促进了高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应用技能办学定位;转变学校管理,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转变培养目标,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科研方向,凸显应用技能服务地方;转变办学条件,拓宽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等几方面促进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高校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符欲静
文章对协同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优缺点进行厘析,针对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科学先进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多方力量、优化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载体的培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加强协同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科技自主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组织形式看,则包括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坤 左晓琴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转型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志成
特色名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王牌,国内外诸多城市发展的成功先例证明,"多元名城"的协同创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元名城"的协同创新具有前景广阔、源动力持续和绩效显著等战略意义,同时我国目前大多城市尚存着措施不当、规划不周、步调不一等诸多缺憾。现代城市的多元协同创新,需坚持"统筹安排"、"共享惠民"、"一体辐射"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
现代城市 多元名城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春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概念的界定,研究发达国家企业协同创新的背景、实现途径。在理论上凝练了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方式和机制,在实践上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作用与问题,探讨值得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企业 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柳云 杨晓星
建构知识联盟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后提升校际协同创新能力的新路径。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开放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竞争而建构的战略合作组织,其本质是在知识转移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其过程可分为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内化和知识创新四个阶段。为实现开放大学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组织功能,必须加强开放大学知识共享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联盟成员并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建立相应的契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知识联盟 协同创新 共享共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过去10年,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特别是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竞争力也得到比较大的提升。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又面临新一轮改革和高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行兵 司思 刘孝飞 张震
我国已初步建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制度,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协同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新形态,协同单位仪器共享是协同创新的载体,协同创新仪器共享平台运行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结合当前仪器共享发展情况,设计了平台架构,实现了包括仪器预约、仪器使用、管理统计等在内的协同创新仪器共享平台。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仪器共享 仪器预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游静 Zhang Jing 张丽平
以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为基础定义社会关系函数,建立了社会关系需求影响下的创新收益模型。通过模型演算得到如下结论:相比显性的共同分摊创新付出,内隐的社会关系需求对优化创新主体的努力水平具有更积极的作用;社会关系紧密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创新主体创新付出分摊比例的提高;地缘聚集或沟通交流频繁有助于提升社会关系紧密程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社会关系 创新决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廷
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理论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指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社会资本的缺失,最后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落脚点,论述了建立有效联结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王根
为了应对创新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信息服务的有效机制,本文以协同创新环境下的专利信息服务为对象,分析了协同创新政策的特征及其影响,探讨了协同创新环境下专利信息服务的目标、创新要素和服务模式,进而分析了协同创新环境下专利信息服务的组织激励、规范约束和系统保障,并得出协同创新环境下专利信息服务机制的主要内容:依据信息生态位理论重构多层次网络化的专利信息服务组织,搭建以服务评价为核心的规范约束体系,最终形成以资源、管理和制度为重要保障的服务系统。同时对未来的专利信息服务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专利信息 信息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刘海鸥
创新驱动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举措,并逐步上升为将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本文在当前服务主导逻辑背景下,将服务创新、协同创新、云计算协同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提出"协同创新驱动的云计算服务模式"科学命题并探讨其运行机制,以此深入解析云计算这一"颠覆式"服务模式创新的时代价值,最后提出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四种云计算协同服务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