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9)
2023(13874)
2022(11847)
2021(11078)
2020(8896)
2019(20408)
2018(20219)
2017(38368)
2016(20763)
2015(22931)
2014(22701)
2013(22311)
2012(20236)
2011(18232)
2010(18078)
2009(16387)
2008(15558)
2007(13555)
2006(11761)
2005(10113)
作者
(57618)
(47935)
(47456)
(45112)
(30431)
(23016)
(21591)
(18799)
(18098)
(16926)
(16500)
(15949)
(15066)
(14961)
(14747)
(14336)
(14236)
(14204)
(13617)
(13529)
(11755)
(11662)
(11461)
(10856)
(10733)
(10617)
(10540)
(10498)
(9428)
(9393)
学科
(82795)
经济(82722)
管理(64075)
(59885)
(51453)
企业(51453)
方法(36282)
数学(30763)
数学方法(30420)
中国(22099)
(21326)
地方(20789)
技术(19947)
业经(19902)
(18284)
(17775)
理论(14817)
农业(14744)
(14021)
技术管理(13785)
(13736)
贸易(13725)
环境(13587)
(13453)
(13265)
(12569)
教育(11794)
(11785)
银行(11751)
地方经济(11616)
机构
学院(286707)
大学(286521)
管理(118776)
(110237)
经济(107769)
理学(103816)
理学院(102680)
管理学(101045)
管理学院(100512)
研究(92230)
中国(67062)
(60493)
科学(58561)
(48261)
(44604)
中心(41741)
业大(41583)
研究所(40978)
(40842)
(40631)
(39641)
财经(39397)
师范(39334)
北京(37847)
(35800)
(34439)
(33793)
经济学(31937)
师范大学(31796)
农业(31609)
基金
项目(204982)
科学(162849)
研究(153469)
基金(147717)
(127810)
国家(126719)
科学基金(110124)
社会(96482)
社会科(91418)
社会科学(91397)
(81775)
基金项目(79433)
自然(70824)
教育(70225)
自然科(69183)
自然科学(69169)
(68360)
自然科学基金(67910)
编号(63444)
资助(58454)
成果(50875)
(46664)
重点(45628)
(44712)
(44239)
课题(43600)
创新(42758)
项目编号(39573)
国家社会(39037)
科研(38349)
期刊
(118558)
经济(118558)
研究(82234)
中国(53942)
管理(43892)
学报(42403)
科学(40866)
教育(37066)
(36701)
(33953)
大学(32212)
学学(30020)
技术(26154)
农业(26125)
(21080)
金融(21080)
业经(20750)
经济研究(18505)
财经(17867)
图书(17059)
科技(16717)
(15191)
问题(15056)
技术经济(14475)
理论(14296)
(13331)
实践(13316)
(13316)
现代(13052)
资源(12934)
共检索到40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怀英  王童  申成霖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5-2015年中国引文数据库(CCD)收录的755篇存在引用关系的文献为样本,应用引文网络路径法对协同创新领域知识扩散的过程和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协同创新相关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从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表明,协同创新相关知识的研究已经进入成熟初期,其知识扩散的主要路径有五条: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及创新绩效研究、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及管理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及其风险研究、协同创新测度与评价,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研究内容的变化趋势来看,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协同创新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怀英  王童  申成霖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5-2015年中国引文数据库(CCD)收录的755篇存在引用关系的文献为样本,应用引文网络路径法对协同创新领域知识扩散的过程和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协同创新相关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从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表明,协同创新相关知识的研究已经进入成熟初期,其知识扩散的主要路径有五条: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及创新绩效研究、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及管理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及其风险研究、协同创新测度与评价,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研究内容的变化趋势来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媛媛  卢斌斌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间知识的有效扩散有助于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技术。[方法/过程]以教育部认定的15家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模型,揭示知识在协同创新中心网络中的扩散规律。[结果/结论]知识协同度对知识扩散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作用,协同度越高,知识扩散的效率越高;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平均路径越短,知识扩散的速度越快;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是一个非均匀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大小影响协同创新中心网络的稳定性和知识扩散均匀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理  魏奇锋  顾新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其知识扩散规律。[方法/过程]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考虑了网络主体多方面的异质性特征,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理论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采用无标度网络结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其整体知识水平持续上升,知识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知识资源配置较为公平。网络中各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加快—减缓—稳定趋于一致"的过程。单个主体中各类知识的存量则受到其初始知识存量、自身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对象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局限]未能考虑所有主体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常西银  孙遇春  
协同创新合作网络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企业网络协同创新能力与企业间知识扩散共享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对上海市多家典型的企业网络协同创新的合作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双向剖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者间形成的双向循环促进机制;最后,根据所调查研究的企业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状况,针对其在知识扩散与协同创新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网络更好地发挥知识价值增值潜能和协同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辉  张曼  
知识扩散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基础,但客观存在于不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扩散冲突阻碍了知识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科学认识和化解区域创新中的知识扩散冲突问题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区域创新中的知识扩散构成要素与过程进行梳理,其次分析知识扩散冲突表现形式及原因,最后提出知识扩散冲突的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新健  崔志新  
进入21世纪,区域成为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利益体,单个区域或行为主体在多元环境的创新活动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区域协同创新成为一种最佳可行性解决方案。文章从过程理论的角度研究多区域协同创新,探讨多区域协同创新演化路径,并依据参与协同创新的区域及行为主体的不同,将演化路径分为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和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三条。研究发现,在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中,由于相同的行为主体存在共性,易达成利益共同体,协同创新目标特点由行为主体类型决定;在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协同需要逐步融合,但主体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弥补其它主体的不足;在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相比前面两者,协同创新范围更广、形式更灵活、专业性更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多元环境障碍,但显然也存在更多的协同障碍。文章还在三条演化路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三个区域协同创新为例,构建了3×3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演化路径,为多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苗  刘启雷  
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政府补贴和技术扩散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利用2017年237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截面数据,构建了联立方程组,并借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检验了政府补贴调节下技术扩散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技术扩散与政府补贴互为内生变量,政府补贴显著促进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扩散,反之,技术扩散也增大了企业获取政府补贴的机会;政府补贴提升了技术扩散强度,进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李雪  杜斌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拓展了市场导向这一理论在中观层面的实践,构建了市场导向下多Agent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分析了相关的动态扩散与演化特征,并运用属性嵌入式模拟仿真对复杂网络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少量的用户需求识别,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导向对多Agent协同创新的驱动效应;竞争驱动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职能协同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且中等水平的职能协同对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提升最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李雪  杜斌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拓展了市场导向这一理论在中观层面的实践,构建了市场导向下多Agent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分析了相关的动态扩散与演化特征,并运用属性嵌入式模拟仿真对复杂网络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少量的用户需求识别,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导向对多Agent协同创新的驱动效应;竞争驱动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职能协同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且中等水平的职能协同对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提升最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苗  刘启雷  
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技术扩散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模型,比较分析系统内部内资与外资两类异质性创新主体的技术汇聚和扩散模式,揭示其产学研协同中技术扩散影响资源配置的机理及差异性。研究认为:(1)内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受政府主导和产业拉动的双重影响,技术积累和传承依赖于内部化,呈现网络特征;外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路径和方向不确定性高,技术传承受本地市场需求的线性驱动明显;(2)显性技术倾向占据市场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隐性技术倾向占据基础研究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创新系统在内资与外资的交互、融合中实现边界突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冰   丁堃   孙晓玲   江文森  
[目的/意义] 科学论文向技术领域扩散对技术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论文在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参差不齐,扩散速度的快慢是否影响产生的扩散效果尚不清晰。[方法/过程] 文章利用专利引用论文的引用关系,以1980—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和1980—2020年USPTO数据库的授权专利作为核心数据集,通过论文被引速率和首次被引间隔测度论文向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通过扩散产生的技术影响强度和技术影响广度综合测度扩散效果,并添加被引间隔和被引速率的交互作用,分析论文扩散速度与扩散效果的关系。此外,选择被专利持续引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扩散时期的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论文整体扩散速率不断上升;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倒U形关系,被引间隔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U形关系;被引间隔对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此外,在不同扩散时期,早期和中期的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倒U形关系,而中后期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U形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小苗  李良艳  王蓉  
从中国近几年的创新实践看,一方面论文、专利等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心技术却依赖国外。文章聚焦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这种"错位"和"脱节"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跨越大学与产业之间的灰色地带即"死亡谷"的经验,从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认为新一轮产学研合作须打通四条路径:"明产权"、"走出去"、"引进来"、"建桥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